"三百年、":三百年的时间、
"人间天上":人间天上,
# 人间天上:人世社会和神仙世界。
"遽如许、":竟如此这般变化巨大、
"遽如许":竟如此这般变化巨大。
"落花寒食东风雨":落花时节,寒食节里,东风夹着春雨,
"漠漠长陵抔土":长陵一带的土地一片寂静、荒芜。
# 长陵:汉高祖刘邦陵地,在今咸阳市东北。
"魂归否":英魂是否归来。
"怕些不分明":只怕有些神志不清,
"又堕人笺疏":又落入人间的纷争。
"且无相负":暂且不要相互倾诉。
"记昔与诸贤":记得往昔与诸位贤人,
"共谈洛下":一起谈论天下,
"曾识老人父":曾经是那样的意气风发。
"牛衣泪":如今像牛衣对泣般凄凉,
# 牛衣泪:《汉书·王章传》载,王章为诸生时,病而无被,卧牛衣中,对妻涕泣。后章仕至京兆,欲上封事,妻又止之,曰“人当知足,独不念牛衣中涕泣时耶!”。
"冷落闻鸡东府":在文姬的东府里冷冷清清。
# 闻鸡东府:化用闻鸡起舞事。
"风尘曾独深虑":历经尘世的风风雨雨,独自承受了许多。
"子规声断长门晓":子规鸟在长门的拂晓时分啼叫声声,
"春梦不堪重做":春梦已不堪再做。
"千万古":千万年以来。
"但目极心伤":只是极目远眺,心中满是悲伤,
"宛转虞兮楚":就像虞姬在楚地婉转悲歌。
"江东日暮":江东的傍晚,
"想野草荒田":遥想那荒野中的草地、荒芜的田地,
"而今何处":如今都在何处,
"不待雍门鼓":已等不到雍门的鼓声敲响。
# 雍门鼓:用瘫门子周鼓琴令孟尝君衷伤的典故。
南宋末年爱国词人,文学批评家
刘辰翁(1232~1297),南宋文学家。字会孟,号须溪,世称须溪先生,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景定进士。曾任濂溪书院山长、临安府学教授。文天祥起兵抗元时,曾短期参与其江西幕府。入元不仕,埋头著书,以此终老。其诗文有奇崛之风,词承辛弃疾一派,文学成就也主要在词。宋亡前后,多感伤时事的篇章。曾评点杜甫、王维、李贺、王安石、陆游诸家之作,开后代评点风气。其对李贺诗的评点,流传最广。主要作品有《须溪记钞》《须溪集》《须溪词》等。
1. 分段赏析
上片“三百年、人间天上,遽如许、遽如许”以短句重复形成爆发力,“人间天上”极言时空跨度,“遽如许”(突然如此)如惊雷劈空,直陈三百年间天地翻覆的沧桑巨变,奠定全词沉郁苍凉的基调。“落花寒食东风雨,漠漠长陵抔土”以寒食节风雨摧花的意象,暗喻繁华易逝;“长陵”借汉代帝陵代指历代王朝,“漠漠抔土”(荒烟蔓草中的一抔黄土)勾勒出王朝更迭后的荒芜,暗含对政权兴衰“一抔黄土掩风流”的虚无感。“魂归否”奇峰突起,叩问先贤英魂是否归返,“怕些不分明,又堕人笺疏”一转,担忧历史真相在后世注疏中模糊失真,既怀想往昔贤哲,又隐含对文化传承中“真相湮没”的怅惘。“且无相负。记昔与诸贤,共谈洛下,曾识老人父”从历史纵深拉回记忆,“洛下”化用魏晋名士清谈典故,“老人父”或指前代硕儒,通过对往昔人文鼎盛、群贤论道的追慕,与眼前的荒芜形成鲜明对照,寄寓对盛世不再的哀婉。下片“牛衣泪,冷落闻鸡东府”以“牛衣对泣”(贫士夫妻共守破毡的悲苦)自喻处境凄凉,“闻鸡”化用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反用“冷落”二字,暗示当年壮志豪情已被现实消磨,“东府”(东晋官署)借指曾经的政治理想,今昔对比更显怆然。“风尘曾独深虑”直抒对时局动荡的忧虑,“子规声断长门晓,春梦不堪重做”以子规啼血(象征亡国之痛)、长门深锁(暗指忠言难达)、春梦破碎,层层递进地写出理想破灭的绝望,“不堪重做”四字含千钧之力,道尽世事无可挽回的悲凉。“千万古。但目极心伤,宛转虞兮楚”将个人悲慨推向历史纵深,“虞兮楚”化用项羽垓下别虞姬的典故,以英雄末路的悲歌自况,“宛转”二字既写虞姬的凄婉,亦喻自身情感的缠绵悱恻,使个人命运与历史悲剧浑然一体。“江东日暮。想野草荒田,而今何处,不待雍门鼓”以日暮江东、野草荒田的荒寒意象收束,化用“雍门鼓”(战国雍门周鼓琴吊古,令孟尝君泣下)的典故,却以“不待”反写,意谓无需鼓琴,眼前荒败已足令人伤怀。此句将时空从“三百年”推至“千万古”,在历史轮回的苍茫中,个人的伤怀升华为对宇宙人生的哲思性悲慨。
上一篇:宋·葛长庚《贺新郎·银汉千丝雨》
下一篇:宋·周密《曲游春·禁苑东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