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àn
shā
·
·
miàn
tóng
huā
lěng
shōu

朝代:宋作者:吴文英浏览量:3
miàn
tóng
huā
lěng
shōu
rén
chuí
diào
xiān
gōu
yuè
míng
chí
lái
qiū
jiāng
yàn
huà
guī
chéng
xiǎo
bié
shuǐ
huā
hóng
jiǎn
chūn
xiū
西
fēng
jǐng
xiān
chóu

译文

水波清澈的西湖像一面菱花铜镜,好像谁将它丢在冷夜里不来收拔。哪位美人理出钓竿,将一弯纤细的月钩垂钓在湖中。月色澄明映池阁,夜来池阁秋风冷。当年像双燕呢喃话归,清晨时劳燕分飞,各自西东,水面上莲荷凋谢了艳红,仿佛随着春意终结。瑟瑟西风吹过天井的梧桐,最感到悲愁的叶子先自飘零。

逐句剖析

"波面铜花冷不收":水波清澈的西湖像一面菱花铜镜,好像谁将它丢在冷夜里不来收拔。

# 铜花:铜镜。比喻水波清澈如镜。古代铜镜刻有花纹,故称铜花。

"玉人垂钓理纤钩":哪位美人理出钓竿,将一弯纤细的月钩垂钓在湖中。

# 纤钩:新月影,如钩,弯细的月影,约农历初二、三时的月亮。

"月明池阁夜来秋":月色澄明映池阁,夜来池阁秋风冷。

# 夜来秋:指比秋天还冷。

"江燕话归成晓别":当年像双燕呢喃话归,清晨时劳燕分飞,各自西东,

# 晓:清晨时分。

"水花红减似春休":水面上莲荷凋谢了艳红,仿佛随着春意终结。

# 春休:春天结束。,水花红:水边红蓼,也叫水蓼,茎叶呈红色。水花:荷花。崔豹《古今注》:“芙蓉一名荷华,一名水目,一名水芝,一名水花。”

"西风梧井叶先愁":瑟瑟西风吹过天井的梧桐,最感到悲愁的叶子先自飘零。

# 叶先愁:树叶先凋谢。,梧井:井,即露井,无盖井。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南宋词人吴文英的这首《浣溪沙·波面铜花冷不收》,以西湖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出一幅清冷幽寂的画面。词人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将水中月影幻化为垂钓的玉人,赋予寻常景物以诗意想象。下片借燕归、花谢、叶落等意象,自然流露出时光流逝的感伤。全词写景与抒情交融,语言含蓄隽永,在朦胧的秋夜图景中,隐约透露出对往事的追忆与怅惘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吴文英(1212?~1266?),南宋词人。字君特,号梦窗、觉翁,与周密(号草窗)并称“二窗”。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毕生不仕,以布衣出入侯门,充当幕僚。吴文英以词著名,知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或表现上层的豪华生活,或抒写颓唐感伤的情绪。讲究字句工丽,音律和谐,并喜堆砌典故词藻,常使词意晦涩。著有《梦窗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秋夜怀人的词。词中通过波光、冷月、西风等景物,勾勒出清幽的秋夜池阁,而“玉人垂钓理纤钩”的细节,又暗含一份无言的怅惘。全词情景交融,在朦胧的月色与凋零的秋意中,流露出淡淡的愁绪。

2. 写作手法

寓情于景:“波面铜花冷不收”“月明池阁夜来秋”通过描绘秋夜池阁的清冷之景,暗含词人孤寂凄凉的愁绪,景与情浑然一体。虚实结合:“玉人垂钓理纤钩”实写水中月影,虚构成玉人垂钓的幻象,真幻交织,增添朦胧之美。拟人:“西风梧井叶先愁”将梧桐叶的凋零拟作“愁”,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强化秋意的萧瑟。

3. 分段赏析

“波面铜花冷不收”:此句以“铜花”喻水波,将秋夜池面的粼粼波光比作铜镜花纹,既显其精致,又带出金属般的冷冽质感。“冷不收”三字巧妙点出无人收拾的寂寥,暗示词人独对寒夜的孤清心境。“玉人垂钓理纤钩”:虚实相生之笔,实写水中月影如钩,虚构成玉人垂钓的优美画面。“理”字赋予静态月影以动态美感,而“纤钩”的纤细感更添朦胧意境,展现词人观察之细腻。“月明池阁夜来秋”:以简练白描收束上片,“月明”与“夜来秋”形成视觉与体感的双重清冷。不直言愁绪,而让秋寒自然渗透字里行间,体现含蓄的抒情方式。“江燕话归成晓别”:借燕语道离情,“话归”拟人化描写,将候鸟南迁的自然现象转化为充满人情味的告别场景。燕之“晓别”暗含词人自身漂泊体验,物我相融。“水花红减似春休”:以荷花凋谢喻美好消逝,“红减”二字浓缩了色彩渐褪的过程,“似春休”的类比更将季节更替与人生感慨相连,不言伤而伤自现。“西风梧井叶先愁”:结句以景作结,“叶先愁”的拟人手法将梧桐叶落与词人愁思绾合。西风、梧井、落叶三重意象叠加,既强化秋意,又以“先”字暗示愁绪的绵延不绝,余韵深长。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以西湖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营造出清冷幽寂的意境。词人巧妙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将水中月影幻化为垂钓的玉人,既展现了观察的独到,又赋予寻常景物以诗意想象。下片借燕归、花谢、叶落等意象,自然流露出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伤。全词写景与抒情交融无间,语言含蓄隽永,在朦胧的秋夜图景中,隐约透露出对往事的追忆与怅惘之情,体现了吴文英词作婉约深致的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以玉人言风景之佳耳。”又云:“西子、西湖,比兴常例,浅人不察,则谓觉翁晦耳。”

清陈洵《海绡说词》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楼钥《句》

下一篇:宋·陈襄《此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