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èng
bǎi
huā
zhōu
èr
shǒu

朝代:宋作者:欧阳修浏览量:3
àn
sōng
chuān
穿
cuì
yīn
zhī
fāng
zhǔ
yuǎn
dàn
ài
绿
shēn

译文

荒野的岸边,溪水曲折蜿蜒,松间的小路,穿过翠绿的树阴。不知道花草丰美的水洲有多远,只喜爱那片幽深的碧绿荷叶。

逐句剖析

"野岸溪几曲":荒野的岸边,溪水曲折蜿蜒,

"松蹊穿翠阴":松间的小路,穿过翠绿的树阴。

# 松:一作沿。

"不知芳渚远":不知道花草丰美的水洲有多远,

"但爱绿荷深":只喜爱那片幽深的碧绿荷叶。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和圣俞百花洲二首(其一)》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诗作。此诗描绘了百花洲周边的自然景色,展现了曲折的野岸溪流、松间小径以及翠绿的树荫,诗人虽不知花香来自多远,却独爱那片幽深的绿荷。全诗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以质朴自然的语言,勾勒出静谧优美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陶醉之情。诗歌虽篇幅短小,但意境清新,让读者能感受到诗人在自然中寻得的那份悠然与惬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白描:“野岸溪几曲,松蹊穿翠阴”用简洁质朴的语言,勾勒出野外溪岸曲折、松间小路穿过翠绿树阴的画面,不做过多修饰,自然展现出清幽之景。寓情于景:诗人描绘了曲折的溪流、翠绿的树阴以及茂盛的绿荷等景色,将自己对百花洲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融入其中。直抒胸臆:“不知芳渚远,但爱绿荷深”直接表达出诗人不在乎芳渚有多远,只喜爱那片幽深的绿荷,直白地抒发了对绿荷以及此地景色的钟情。

2. 分段赏析

《和圣俞百花洲二首》其一的第一句“野岸溪几曲”,一个“野”字点明了岸边的自然、质朴的特点,“几曲”则形象地写出了溪流蜿蜒曲折的形态,勾勒出一幅充满野趣的画面,奠定了全诗清幽的基调。第二句“松(一作沿)蹊穿翠阴”,“穿”字用得极为精妙,生动地描绘出松间小路在翠绿的树阴中延伸的景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展现出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漫步的动态画面,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片幽静之地的探索。第三句“不知芳渚远”,“不知”二字,写出了诗人沉醉于眼前景色,以至于忘却了芳渚的远近,侧面烘托出周围环境的迷人,表达出诗人对美景的陶醉之情。第四句“但爱绿荷深”,“但爱”直接表明诗人的情感倾向,突出了对那片幽深的绿荷的喜爱,简洁而有力地收束全诗,将诗人对百花洲中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推向高潮,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韩淲《柳梢青·玉水明沙》

下一篇:宋·黄升《鹊桥仙·春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