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上太白峰":向西攀登太白峰,
# 太白峰:即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太一山,秦岭主峰,在今陕西眉县、太白县、周至县交界处。山峰极高,常有积雪,故名太白。
"夕阳穷登攀":在日落时分才登上峰巅。
# 穷:尽。这里是到顶的意思。,夕阳:傍晚的太阳。一说指山的西部。《尔雅·释山》:“山西曰夕阳。”
"太白与我语":太白星向我问候,
# 太白:这里指太白星,即金星。这里喻指仙人。
"为我开天关":要为我打开天关。
# 天关:古星名,又名天门。这里指想象中的天界门户。
"愿乘泠风去":我愿乘那清风而去,
# 泠风:和风。轻微之风。
"直出浮云间":飞行于那浮云之间。
# 出:一作上。
"举手可近月":举起手就可以接近月亮,
"前行若无山":向前飞行似乎已无山峦阻碍。
"一别武功去":一旦离别武功而远去,
# 武功:古代武功县,范围大致包括今武功全境,扶风中南部,眉县全境和岐山南部。
"何时复见还":什么时候才能回还呢?
# 见:一作更。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纪游诗,诗人通过描写攀登太白峰以及与太白星交流的情景,展现太白峰的高耸入云,表达了对自由境界的向往,同时借登山的经历和想象,反映出在现实中理想无法实现的苦闷,以及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
2. 写作手法
以虚写实:没有直接刻画太白峰的高峻,而是通过描写与太白星的对话,生动展现太白峰高耸入云的雄姿,给人新奇之感。借景抒情:诗中虽未大肆写景,但“夕阳”等景象的提及,为诗歌奠定了情感基调,与诗人内心的情感相呼应。用典:“愿乘泠风去”化用《庄子・逍遥游》中“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的典故,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又灵活自然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想象:《登太白峰》里,李白想象与太白星交流,“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将星星拟人化,满是奇幻感。他还想“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借风穿梭天地,摆脱尘世。这些想象打破现实,构建神奇世界,展现其不羁思维与对自由的向往。夸张:诗中“直出浮云间”夸张地表现飞行高度和速度,尽显豪迈自由。“举手可近月”极度夸大太白峰之高,生动体现身处峰顶与月的贴近感。夸张让意境更奇幻,烘托山峰雄伟,凸显诗人浪漫情怀,增强艺术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开篇“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点明攀登太白峰,“西上”指出方向,“夕阳”营造氛围,“穷登攀”凸显攀登的艰辛,侧面烘托出太白峰的高峻,展现诗人不畏艰险的精神。“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诗人想象与太白星对话,太白星为其打开天界之门,富有浪漫奇幻色彩,体现诗人与星之间的亲切关系,也暗示其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诗人渴望乘着清风,直出浮云,接近月亮,前行无阻,描绘出一个自由超脱的境界,展现其豪情逸志和对自由的追求。“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从幻想回到现实,离开武功山,发出何时能再回的疑问,流露出对人间的留恋,以及理想与现实冲突下的矛盾心情。
4. 作品点评
《登太白峰》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诗人以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手法,将攀登太白峰的经历幻化为与仙人交流、遨游天界的奇妙旅程,生动展现了太白峰的雄伟与神秘。同时,诗歌巧妙地融入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憧憬,以及出世入世的矛盾心态,使诗歌在艺术美感之外,更具深刻的思想内涵。结构上,诗歌跳跃多变,大开大合,读来令人回味无穷,是李白诗歌中的好作品。
# 亦率胸臆而出。形容峰势之高,奇语独造。
清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
# 与《望松寥山》同一奇想奇语,非谪仙决不能言(“太白”四句下)。
不详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
下一篇:唐·元结《贼退示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