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áng
bǎn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2
chū
lín
gāo
ér
dōng
bìng
cóng
ér
běi
zhuǎn
zǒu
xuě
táng
zhī
tuó
huáng
zhī
cháng
bǎn
jiāng
xiōng
zuǒ
liáo
miǎo
yún
tāo
zhī
shū
juǎn
cǎo
céng
lěi
ér
yòu
wèi
qiū
zhī
cōng
qiàn
dàn
wǎng
ér
huán
ér
pán
huán
suī
xìn
měi
ér
gǒu
miǎn
yòu
hào
qián
rén
zhī
guǐ
huàn
lǎo
gēng
biàn
ér
shěn
jīng
zhī
lái
huàn
shì
bǎo
ér
zēng
shì
rén
ér
biàn
yōu
yōu
wǎng
lái
shǒu
ér
qióng
nián
shí
yóu
ér
yuǎn
lǎn
qióng
jìn
ér
xuán
fǎn
zhāo
huáng
zhī
bái
yún
宿
xuě
táng
zhī
qīng
yān
niǎo
zhī
jīng
xìng
qiáo
zhī
màn
chū
bèi
jiǔ
xíng
fàng
zhàng
ér
zuì
yǎn
cǎo
wéi
yīn
ér
kuài
wéi
zhěn
huá
táng
zhī
qīng
yàn
fēn
zhuì
zhī
shī
湿
shēng
yuè
zhī
tuán
tuán
gǎn
lǎo
zhī
jué
kǒng
niú
yáng
zhī
jiàn
shì
jué
rán
ér
ér
yuē
yuè
míng
xīng
yíng
wǎng
jiàn
guī
suì
yàn
cǎo
féi
guī
lái
guī
lái
huáng
jiǔ

译文

步出临皋向东疾行啊,再通过神庙而朝北走。走进雪堂的不平山岗啊,要经过长长的黄泥巴山坡。汹涌的长江从它的左边绕过啊,茫茫云一般的波涛是多么舒展和卷缩。重叠不齐的草木依傍在它的右边啊,茂密的柯山完全呈现着一片青绿色。我早晨到雪堂而晚上回临皋啊,步履时而徘徊回顾,时而逗留不前。虽然景色美丽而又不可停息啊,暂且让我看一眼,欢快身心吧!我年幼时好穿这种奇服啊,沿袭前辈怪诞的服饰。老来改变服饰而自我嘲笑啊,觉醒后使世俗震惊带来忧虑。脱掉贵重服而穿上厚帛丝棉啊,觉醒后使世俗震惊带来忧虑。路遥远不要过多来来往往啊,守住一席之地而终老。时时随意走走而又朝远方看看啊,路途止境而只好回归。早晨游戏在白云般的黄泥坂上,夜晚归宿于青烟缭绕的雪堂茅庐里。最高兴的是鱼鸟不因我嬉戏而受惊啊,荣幸结交一位执我见而倨傲的打柴人。开始被酒所醉,边行走边歌唱啊,迅速放下手杖而醉仰卧了。草作褥子而土块作枕头啊,肃静美丽的雪堂清净明朗。纷纷垂挂的雾气打湿了我的衣裳啊,圆圆的皎洁明月从天边升腾起来。感谢父老呼唤我觉醒啊,怕的是牛羊践踏了我的身体。这样就突然站立起来,边起步边歌唱:月色明亮啊,星光稀朗,迎接我往来啊宴我回归。年岁已到终境啊草木枯萎啊,归来临皋啊,黄泥坂不可以久久游玩了。

逐句剖析

"出临皋而东骛兮":步出临皋向东疾行啊,

# 骛:驰行。,临皋:指临皋亭。

"并丛祠而北转":再通过神庙而朝北走。

"走雪堂之陂陀兮":走进雪堂的不平山岗啊,

# 陂陀:宫殿的台阶。《楚辞·招魂》:“文异豹饰,侍陂陀些。”

"历黄泥之长坂":要经过长长的黄泥巴山坡。

"大江汹以左缭兮":汹涌的长江从它的左边绕过啊,

"渺云涛之舒卷":茫茫云一般的波涛是多么舒展和卷缩。

"草木层累而右附兮":重叠不齐的草木依傍在它的右边啊,

# 层累:重叠。

"蔚柯丘之葱蒨":茂密的柯山完全呈现着一片青绿色。

"余旦往而夕还兮":我早晨到雪堂而晚上回临皋啊,

"步徙倚而盘桓":步履时而徘徊回顾,时而逗留不前。

# 徙倚:徘徊,《楚辞·远游》:“步徙倚而遥思兮。”

"虽信美而不可居兮":虽然景色美丽而又不可停息啊,

"苟娱余于一眄":暂且让我看一眼,欢快身心吧!

# 眄:斜视。

"余幼好此奇服兮":我年幼时好穿这种奇服啊,

# 奇服:不平凡的服饰,喻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

"袭前人之诡幻":沿袭前辈怪诞的服饰。

"老更变而自哂兮":老来改变服饰而自我嘲笑啊,

# 自哂:自我嘲笑。晒:微笑,讥笑。

"悟惊俗之来患":觉醒后使世俗震惊带来忧虑。

"释宝璐而被缯絮兮":脱掉贵重服而穿上厚帛丝棉啊,

# 缯絮:指缯帛丝绵所制衣服。《楚辞·九章》:“被明月兮佩宝璐。”白居易诗:“缯絮足御寒。何必锦绣文。”

"杂市人而无辨":觉醒后使世俗震惊带来忧虑。

"路悠悠其莫往来兮":路遥远不要过多来来往往啊,

"守一席而穷年":守住一席之地而终老。

"时游步而远览兮":时时随意走走而又朝远方看看啊,

"路穷尽而旋反":路途止境而只好回归。

"朝嬉黄泥之白云兮":早晨游戏在白云般的黄泥坂上,

"暮宿雪堂之青烟":夜晚归宿于青烟缭绕的雪堂茅庐里。

"喜鱼鸟之莫余惊兮":最高兴的是鱼鸟不因我嬉戏而受惊啊,

"幸樵苏之我嫚":荣幸结交一位执我见而倨傲的打柴人。

# 嫚:迟缓,懈怠。,樵苏:打柴割草的人。

"初被酒以行歌兮":开始被酒所醉,边行走边歌唱啊,

"忽放杖而醉偃":迅速放下手杖而醉仰卧了。

"草为茵而块为枕兮":草作褥子而土块作枕头啊,

# 草为茵而块为枕兮:此句言以草为席,以土块为枕。茵:褥子,衬垫。块:土块。

"穆华堂之清宴":肃静美丽的雪堂清净明朗。

"纷坠露之湿衣兮":纷纷垂挂的雾气打湿了我的衣裳啊,

"升素月之团团":圆圆的皎洁明月从天边升腾起来。

"感父老之呼觉兮":感谢父老呼唤我觉醒啊,

"恐牛羊之予践":怕的是牛羊践踏了我的身体。

"于是蹶然而起":这样就突然站立起来,

# 蹶:疾起貌。

"起而歌曰":边起步边歌唱:

"月明兮星稀":月色明亮啊,星光稀朗,

"迎余往兮饯余归":迎接我往来啊宴我回归。

"岁既宴兮草木腓":年岁已到终境啊草木枯萎啊,

# 腓:枯萎。

"归来归来兮":归来临皋啊,

"黄泥不可以久嬉":黄泥坂不可以久久游玩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黄泥坂词》由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诗中先描绘出游沿途的自然美景,如大江、草木等,尽显景色之壮美。接着展现路途上悠然心态、艰辛、喜悦与旷达胸怀,体现出天人合一、物我相忘的境界。最后表达回朝无望的意愿。在写作手法上,富含浪漫主义情怀。从分段看,开篇写行程路线,之后着重于途中心境与情感抒发。此诗是苏轼纪游的得意之作,通过对黄泥坂之游的描述,抒发幽情,尽显悠然、潇洒、旷达、超然的情感,全方位展现出苏轼独特的文学魅力与豁达的人生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年末,苏轼回忆起此前与一众友人在临皋和雪堂之间往返的情景。那时,他们路过黄泥坂,途中苏轼酩酊大醉,倒在道旁,浑身衣服都被露水浸湿。这段经历令苏轼印象深刻,有感而发,遂提笔写下这首用以纪游的“行唱”之作,以记录这段特别的过往与彼时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纪游诗。描绘了苏轼出游黄泥坂沿途的自然美景,展现了路途上悠然、艰辛、喜悦与旷达的复杂心境,营造出天人合一、物我相忘之境,最终表达了回朝无望的意愿。全词富含悠然、潇洒、旷达、超然的浪漫主义情怀,抒发了苏轼游黄泥坂的幽情,是其纪游的得意之作。

2. 写作手法

双关:以双关语写路途上的艰辛、喜悦与旷达胸怀。路远“莫往来”,守一席之地“而穷年”,我只好随意迈步“而远览”。走啊走啊,路走到了尽头而“旋反”。值得欣慰的是: “朝嬉黄泥”“白云”,“暮宿雪堂”“青烟”;鱼鸟不惊,樵夫之傲。可谓天人合一,物我相忘。

3. 分段赏析

上阙开篇,苏轼便清晰勾勒出游路线,从临皋启程,迈向黄泥长坂,最终抵达雪堂。行进间,一幅雄浑且秀美的山水图徐徐铺展。“大江汹以左缭兮,渺云涛之舒卷”,汹涌的大江如一条奔腾的巨龙,向左蜿蜒而去,云涛在江面上肆意翻涌、舒展,尽显磅礴大气。“草木层累而右附兮,蔚柯丘之葱蒨”,右边的柯丘之上,草木层层叠叠,犹如绿色的波浪层层堆积,葱郁而繁盛,洋溢着蓬勃的生机。面对这般美景,苏轼的心境悠然闲适,“余旦往而夕还兮,步徙倚而盘桓”,他从清晨走到傍晚,脚步时而徘徊,时而停留,沉浸在这方山水之间。途中,他还回忆起年少时对奇装异服的喜爱,那时的自己效仿前人的独特风格,满是张扬与不羁。然而岁月流转,如今的他已然改变,“老更变而自哂兮,悟惊俗之来患。释宝璐而被缯絮兮,杂市人而无辨”,褪去了曾经珍贵华丽的服饰,穿上普通的粗布衣衫,与市井百姓融为一体,这种转变不仅是外在穿着的变化,更是心境的沉淀,彰显出他历经世事之后,那份淡然与洒脱,使得他在这次出游中更能全身心地享受当下的自在。下阙中,苏轼笔锋一转,借路途的艰难隐喻人生的坎坷。“路悠悠其莫往来兮,守一席而穷年”,漫长的道路上往来无人,自己仿佛被困于一方狭小天地,这正是他仕途不顺、前路迷茫的写照。但他并未被困境束缚,而是积极地“时游步而远览兮,路穷尽而旋反”,即便道路漫长且艰难,依然坚持探索,即便走到尽头也能坦然折返,展现出乐观豁达的胸怀。在黄泥坂,苏轼沉醉于美酒之中,尽显浪漫。起初,他“被酒以行歌兮”,带着微醺的醉意边走边唱,尽情释放内心的欢愉;随着酒意加深,“忽放杖而醉偃。草为茵而块为枕兮”,他索性扔掉手杖,躺在地上,以草为褥、土块为枕,沉醉在这自然之中,感受着别样的宁静与美好。“纷坠露之湿衣兮,升素月之团团”,清凉的露珠纷纷落下,悄然打湿了他的衣裳,而天空中那轮皎洁的满月缓缓升起,洒下银白的光辉,为这场景增添了一抹诗意与浪漫。当被乡亲父老唤醒,惊觉自己险些被牛羊践踏,这份醉后的经历更添了几分趣味。最后,苏轼“蹶然而起,起而歌曰”,在“月明兮星稀”的夜晚,感慨“岁既宴兮草木腓”,表面上是说黄泥坂虽美却不可久留,实则借景抒情,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回朝无望的无奈与失落,同时又流露出对超脱尘世生活的向往,整首词悠然、旷达,浪漫情怀尽显。

4. 作品点评

《黄泥坂词》是苏轼出游时的得意佳作。彼时的他将一路见闻与自身心境巧妙融合,悠然漫步间尽显潇洒。面对波折,旷达处之,超然于尘世之外,全词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情调,尽显其独特的文学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按“天真”二字,与其所谓“且陶陶乐尽天真”是一贯的。而与此天真有密切关系的,厥为野性。可见携壶藉草即系野性之表现。黄泥坂词引云:朝嬉黄泥之白云兮,暮宿雪堂之青烟……感父老之呼觉兮,恐牛羊之予践”。按此文与集西江月“照野猕潞浅浪”同为发挥野性之杰作。若单就野性而言此文不在前后赤壁赋之下。

现代中国文化学院中文系教授曹树铭《东坡词》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宋太祖《句》

下一篇:宋·赵长卿《一丛花·杏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