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楼上柅园中":在临川柅园的楼上,
# 柅园:园名。这里泛指风景优美的花园。,临川:古邑名。本春秋时鲁国临乐山地,秦置县,治所在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唐代以后历为抚州州治。这里是借指美好的地方。
"十五年前此会同":今日与十五年前欢聚的时刻如此相同。
"一曲清歌满樽酒":把酒斟满来共听清歌一曲,
# 樽酒:杯酒。樽:古代酒具。,清歌:清越的歌声。
"人生何处不相逢":人生在世,无论在哪里都有机会再次相遇。
# 人生何处不相逢:旧注:宋祝穆《方舆胜览》卷二一。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晏殊(991~1055),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官至翰林学士、右庶子。仁宗朝,累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后任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卒谥元献。晏殊是宋代文学大家,与其子晏几道并称“二晏”,与欧阳修并称“晏欧”。晏殊的词继承了花间派的传统,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代表作品有《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著有《元献遗文》《珠玉词》《类要》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金柅园》是宋代诗人晏殊写的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怀旧诗。诗人回忆十五年前在临川楼上的金柅园中与友人相聚的情景,通过“一曲清歌满樽酒。”描绘了当时的欢乐氛围,展现了友人们欢聚的场景。诗的后两句“人生何处不相逢。”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缘分的豁达态度,认为无论身处何地,都会与亲朋好友不期而遇。这种感慨既体现了对友情的珍视,也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以简洁、朴实的语言,通过对往昔聚会场景的回忆和对人生缘分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豁达态度。这首诗既展现了晏殊的文学才华,也传达了人们对友情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2. 写作手法
对比:诗人通过“十五年前此会同。”与“人生何处不相逢。”的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一方面,十五年前的相聚仿佛还在眼前;另一方面,人生的偶然与无常又让诗人感叹“何处不相逢”,这种对比强化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借景抒情:诗的下半部分“一曲清歌满樽酒,人生何处不相逢”,通过清歌和樽酒的描绘,表达了当时友人们的欢聚场景,也表达了在人生的旅途中,无论身处何地,都会与亲朋好友不期而遇的情感。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临川楼上柅园中,十五年前此会同。”诗人开篇点明地点和时间,回忆起十五年前与友人在临川楼上的柅园相聚的情景。这里的“临川楼上”和“柅园中”为诗作设定了具体的场景,而“十五年前此会同”则为后文的感慨埋下伏笔,营造出一种怀旧的氛围。后两句:“一曲清歌满樽酒,人生何处不相逢。”这两句通过“一曲清歌”和“满樽酒”的描写,展现了当年聚会的欢乐情景。诗人以“人生何处不相逢。”作结,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缘分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豁达的心态。这种豁达既是对过去的回忆,也是对未来的期待。
上一篇:宋·易士达《化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