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波潋滟远山横":眼睛里好像蕴含着层层潋滟的波浪,眉毛好似远山横在那里。
# 远山:指眉毛。,层波潋滟:形容眼神动人。层波,比喻美人的眼睛。
"一笑一倾城":笑一笑,就倾城。
"酒容红嫩":饮酒之后的面容红嫩,
"歌喉清丽":歌喉清丽,
"百媚坐中生":坐在那里就生出了千娇百媚。
"墙头马上初相见":墙头马上第一次相见,
"不准拟、恁多情":不曾想这样多情。
# 恁:这么。,准拟:料想,想到。
"昨夜怀阑":昨天晚上思念得很,
"洞房深处":从幽深的内室深处,
"特地快逢迎":特意快步走出来迎接。
# 逢迎:迎接。
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987?~ 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柳永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创作了大量词调和慢词,内容较之前也有所拓展,对宋词发展影响重大。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著有《乐章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少年游·层波潋滟远山横》是一首描写爱情的词。这首词介绍了词人与佳丽在宴饮中的一见钟情,描绘了佳丽的美丽倾城与千娇百媚,体现了词人对理想“艳遇”的向往与追求。诗中营造了一种浪漫而愉悦的氛围,表达了词人与佳丽两情相悦的喜悦与对美好爱情的憧憬。
2. 写作手法
夸张:“一笑一倾城”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女子笑容之美,能使城池倾倒,生动地突出了女子的惊艳美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倒叙:下阕起始“墙头马上初相见,不准拟、恁多情”,笔锋一转,回溯到过去两人“墙头马上”初次见面的场景,交代了两人情感的起点,原来眼前这位魅力非凡的女子,在初次见面时就给词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那时就感受到了她的多情。
3. 分段赏析
上阕开篇运用精妙的比喻描绘女子的眉眼。“层波潋滟”将女子的眼睛比作层层水波,波光流转,生动地写出其眼神的灵动与明亮;“远山横”把女子的眉毛比作横卧的远山,勾勒出眉形的秀丽。“一笑一倾城”则以夸张之笔极言女子笑容的魅力,仿佛她的一笑便能使城池倾倒,突出其倾国倾城的美貌。“酒容红嫩,歌喉清丽,百媚坐中生。”此句从多个角度进一步刻画女子的魅力。“酒容红嫩”描绘女子饮酒之后,面色红润娇嫩,如春花般娇艳欲滴,展现出一种娇羞迷人的姿态。“歌喉清丽”则从听觉方面入手,强调女子歌声的清脆悦耳,宛如黄莺出谷,增添了她的才艺之美。“百媚坐中生”是对上几句的总结,表明女子坐在那里,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充满了妩媚风情,全方位地塑造出一个既美丽动人又多才多艺的女子形象。下阕笔锋一转,开始回忆过去。“墙头马上初相见”点明了两人初次见面的场景,富有画面感,让人联想到白居易《井底引银瓶》中“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所描绘的浪漫邂逅。“不准拟、恁多情”则表达出词人对女子在初次见面时就表现出的多情感到意外和惊喜。“不准拟”意为没想到,突出这份情感的突然与强烈,展现出两人初遇时便情愫暗生,为这段感情奠定了浪漫的基调。“昨夜杯阑,洞房深处,特地快逢迎。”继续回忆昨夜的情景,“昨夜杯阑”表明时间是在昨夜宴饮结束之时,为下文的情节发展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温馨的氛围。“洞房深处”点明地点,给人一种私密、亲昵之感。“特地快逢迎”描绘出女子在洞房深处热情迎接词人的场景,“特地”强调了女子的主动和急切,“快”字生动地表现出她内心的喜悦和期待,进一步展现出两人之间浓厚的情感,使整首词在情感上达到高潮,让人感受到他们之间热烈而真挚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