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蝶无踪晓梦沉":清晨时,梦中的情景全都没了踪影,
# 迷蝶:迷失的蝴蝶,借用庄子梦蝶的典故。
"寒香深闭小庭心":寒风送来的花香,深藏在庭院中。
# 寒香:指梅花。
"欲知湖上春多少":想知道湖上的春光如何,
"但看楼前柳浅深":只要看看楼前的杨柳的绿色是浓是淡。
"愁自遣":独自排忧,
# 遣:消遣,排遣。
"酒孤斟":独自斟酒。
"一帘芳景燕同吟":窗外的美景,只有与燕子共赏。
"杏花宜带斜阳看":夕阳下的杏花更适合观看,
"几阵东风晚又阴":阵阵东风,使得夜晚又阴冷起来。
南宋词人
吴文英(1212?~1266?),南宋词人。字君特,号梦窗、觉翁,与周密(号草窗)并称“二窗”。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毕生不仕,以布衣出入侯门,充当幕僚。吴文英以词著名,知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或表现上层的豪华生活,或抒写颓唐感伤的情绪。讲究字句工丽,音律和谐,并喜堆砌典故词藻,常使词意晦涩。著有《梦窗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怀人词。描绘词人醒后追怀与爱妾同游西湖、借酒消愁、唯燕相伴情景,营造凄婉意境,表达对爱妾思念及忧伤惆怅。
2. 写作手法
用典:上片开篇“迷蝶无踪晓梦沉”,运用庄周化蝶典故,本义是揭示世事与梦境难分真假,后人又将其与庄子丧妻鼓盆而歌之事相连,使之常用于悼念亡妾之作。此处词人以梦隐喻过往经历,表面写梦消逝无踪,实则饱含对亡妾思念,“无踪”却入梦,“沉”字尽显梦醒后的惆怅,借典故赋予词句深厚情感内涵,让读者联想其生平,体会思念之深沉。借景抒情:“寒香深闭小庭心”,“寒香”指代春寒未谢的梅花或兼指杏花,人在惆怅时,面对深闭小庭中的寒香,只觉凄冷孤寂,触景伤怀。由小庭寒香想到西湖新柳,以景衬情,推测西湖春景尚浅、寒意犹浓,出游也难觅热闹,委婉传达内心的凄清,将无形愁绪融入眼前景致。对比:下片“愁自遣,酒孤斟”,直接点出“愁”与“孤”,与前文借景抒情相呼应,形成情绪的递进。“一帘芳景燕同吟”,美好春景与燕相伴本应惬意,却反显孤寂,恰似“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乐景写哀情,正面情景起反面作用,用燕吟的设想强化孤独感,对比中凸显愁绪。以景结情:结尾“杏花宜带斜阳看,几阵东风晚又阴”,词人盼杏花映斜阳添暖春意,东风却吹走阳光,黄昏阴沉依旧。不直白诉愁,留有余味,让读者结合前文领会词人在凄冷中挣扎的心境,借景含蓄收尾,将全词惆怅氛围渲染至极致。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迷蝶无踪晓梦沉”,借《庄子・齐物论》庄周化蝶典故,清晨梦醒,梦中情境消逝,原典寓意世事与梦境难辨,后人又将其与庄子丧妻鼓盆而歌联系,故悼念亡妾常引此典。吴文英借此,表面写梦,实则隐喻过往,联系生平,饱含对亡妾思念。虽说梦已“无踪”,但入梦因思,又怎会忘却,醒后惆怅满怀,一个“沉”字尽显深情。“寒香深闭小庭心”,“寒香”多指春寒未尽的梅花或兼杏花,人正惆怅,面对深闭小庭的寒香,只觉凄冷孤寂,触景伤怀。由此联想西湖、新柳,觉春光尚浅、寒意犹浓,即便出游西湖,恐也难见秾丽之景、尽享热闹,“欲知湖上春多少,但看楼前柳浅深”,以春少衬心境凄冷,收尾轻倩婉转。下片,“愁自遣,酒孤斟”,全词至此才直白抒情,点出“愁”“孤”二字,可见作者孤愁难消,所谓“斟”与“遣”,不过是强撑、强解罢了。“一帘芳景”续写春景,“燕同吟”凸显孤寂,与燕同吟,反比无伴更悲,类似“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只是“燕吟”为设想。“杏花宜带斜阳看,几阵东风晚又阴”,在凄冷中盼杏花映斜阳添暖意,无奈东风吹散阳光,黄昏阴沉依旧。词至结尾虽未明言,读者结合上下文自能体会其中况味。
4. 作品点评
全词笔触清爽流畅,读来毫无滞涩之感。其所营造的意境却满是凄婉之意,情感的抒发浓淡恰到好处,拿捏得精准到位。字里行间萦绕着一抹难以驱散的淡淡哀伤与惆怅,词人将自身的情思融入其中,毫无矫揉造作,真切之感扑面而来,让读者能深切体会到他内心深处的那份真情实意。
# 梦窗词喜雕镌字句,间有晦滞处;亦尽有不着气力而含情韵者,此类是也。首二句不过事矜炼,遂觉深婉有味。下阕“燕同吟”三字颇新。花映夕阳,最为妍妙之景,而东风不许,掩以蓉阴,令人怅悒。芳景易失,犹华年易老,题为《思佳客》,其咏花而有人在耶?
近代学者、诗人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上一篇:宋·许月卿《六月雨十一首其一》
下一篇:宋·无名氏《绕池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