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桃谢后":桃花凋谢之后,
"双双燕":成双的燕子,
"飞来几家庭户":飞到了几户人家。
"轻烟晓暝":轻烟笼罩着清晨与黄昏,
# 暝:昏暗。
"湘水暮云遥度":燕子从湘水之畔、暮云之间遥远地飞度而来。
# 云:一本作“雨”。
"帘外余寒未卷":帘外尚有残存的寒意未消散,
"共斜入、红楼深处":它们一同斜飞着进入红楼深处。
# 红楼:红色的楼。泛指华丽的楼房。
"相将占得雕梁":它们相伴着占据雕梁,
# 相将:相共,相随。
"似约韶光留住":仿佛是在约定要将这美好的春光留住。
"堪举":(燕子)可以振翅高飞了。
"翩翩翠羽":那翠绿的羽毛翩翩舞动。
"杨柳岸":在杨柳岸边,
"泥香半和梅雨":泥土的芬芳中夹杂着梅雨的气息。
"落花风软":落花时节,暖风轻柔,
"戏促乱红飞舞":嬉戏般地催促着飘落的花瓣飞舞。
# 促:一本作“从”,一作“逐”。
"多少呢喃意绪":它们有着多少细碎的言语和情思。
"尽日向、流莺分诉":整天都向流莺倾诉着。
"还过短墙":(燕子)又飞过短墙,
# 还:一本作“还又怜”。燕子鸣声。
"谁会万千言语":可又有谁能理解它们这万千的言语呢。
南宋词人
吴文英(1212?~1266?),南宋词人。字君特,号梦窗、觉翁,与周密(号草窗)并称“二窗”。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毕生不仕,以布衣出入侯门,充当幕僚。吴文英以词著名,知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或表现上层的豪华生活,或抒写颓唐感伤的情绪。讲究字句工丽,音律和谐,并喜堆砌典故词藻,常使词意晦涩。著有《梦窗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词,词上片点明燕归时节,写其旅途劳顿后飞回旧居,又拟人化展现双燕商议长留春景;下片述燕筑巢,描绘落花时节双燕伴暖风嬉戏,并赋予燕儿拟人化交谈。全词语言清丽,充满生活情趣。
2. 写作手法
拟人:“相将”两句中,双燕被描绘成能够商量、规划未来的形象,仿佛在讨论如何留住春光、共筑爱巢。又如“多少”两句,燕儿叽叽喳喳地“诉说”,甚至向黄莺“争说家事”,将燕子的鸣叫拟作人类的交谈。借景抒情:“小桃谢后,双双燕,飞来几家庭户。轻烟晓暝,湘水暮云遥度,帘外余寒未卷”,“小桃谢后”点明时节,通过描绘小桃凋谢、轻烟晓暝、湘水暮云等景色,营造出一种清幽、朦胧的氛围,为燕子的出场做了铺垫,也流露出淡淡的愁绪。“帘外余寒未卷”,借帘外未卷的余寒,烘托出一种清冷的氛围,暗示词人内心的寂寞与惆怅。
3. 分段赏析
上片“小桃”三句,点明燕归之季。言桃花凋零之际,燕子成双归来,穿梭于人家,寻觅旧巢。“轻烟”两句,绘就燕归途之艰辛。言燕自南国远道而来,晨起暮宿,历经山水万重,终至此处。“湘水”泛指南方山水,寓路途之遥。“帘外”两句,写余寒未尽,燕子已双双飞回旧居——“红楼深处”。“共斜入”三字,生动勾勒双燕翱翔之姿。“相将”两句,为双燕私语。“相将”意为行将,双燕商议:“我们将于旧居雕梁之上,共筑爱巢。如此,或可挽留这大好春光,长享春日之美。”“韶光”即春光也。下片“堪举”四句,述燕筑窠之景。“举”字,意为飞翔。双燕振翅于水畔柳林间,共衔梅雨之泥,筑巢于雕梁之上。“泥”、“雨”皆为筑巢之材,“梅雨”点明筑巢之时。“落花”两句,描绘落花时节,暖风拂面,双燕伴着落花,翩翩起舞,其乐融融。“风软”即暖风,林升“暖风熏得游人醉”可证之。“多少”两句,赋予“燕”、“莺”以人性。言双燕呢喃细语,意犹未尽,遂每日飞越短墙,向黄莺诉说家事,求其评说。“还过短墙”两句作结。据《梅溪词》,下片结句原为六字句式,而此词首句仅四字,故宜补“又怜”二字,作“还又怜过短墙”。此处言双燕飞过短墙,进入人间,然世人难解其语,令人唏嘘。
4. 作品点评
此词与史达祖所作《双双燕·咏燕》虽同为咏燕佳作,素材亦皆取自燕子,然二者咏叹之角度却大相径庭。史词开篇与结尾皆融入人事,以人写燕,亦借燕寄情;而吴词则独辟蹊径,纯以拟人化之笔触,全篇紧扣燕之本真,不离咏燕之题,将燕之形态、情态、神态皆描绘得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上一篇:宋·刘昭《渡江》
下一篇:宋·许月卿《六月雨十一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