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纤风透秋痕":秋风穿透纤细如玉的手指,留下秋意的痕迹。
# 玉纤:指女性的手指纤细如玉。
"凉与素怀分":这凉意与平素的情怀相融合。
# 素怀:平素的抱负。
"乘鸾归后":乘鸾离去之后,
# 乘鸾归后:即鸾销。指妇女的死亡。
"生绡净剪":用素色丝绢精心裁剪,
"一片冰云":得到一片如冰似云的绢帛。
"心事孤山春梦在":心事寄托在孤山的春梦之中,
"到思量、":每当思量起、
"犹断诗魂":仍让诗人魂魄凄断。
"水清月冷":水色清澈月色凄冷,
"香消影瘦":花香消散身影清瘦,
"人立黄昏":一人独立在黄昏之中。
南宋词人
吴文英(1212?~1266?),南宋词人。字君特,号梦窗、觉翁,与周密(号草窗)并称“二窗”。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毕生不仕,以布衣出入侯门,充当幕僚。吴文英以词著名,知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或表现上层的豪华生活,或抒写颓唐感伤的情绪。讲究字句工丽,音律和谐,并喜堆砌典故词藻,常使词意晦涩。著有《梦窗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题扇咏物词。借女子扇子及其上的水月梅图画,写出了物与人超凡脱俗、高洁清白的特质,展现出独特的韵味。
2. 写作手法
用典:下片“心事孤山春梦在”化用北宋林逋隐居孤山的典故。林逋终身不仕不娶,于孤山植梅养鹤,有“梅妻鹤子”之称,其《山园小梅》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为咏梅经典。词中以“孤山”指代扇上梅花图的清雅意境,借林逋的隐士情怀暗喻自身对高洁品格的向往,同时“春梦”“诗魂”等词又将个人情思与典故融合,含蓄表达对扇主人的怀念,使典故意在言外。
3. 分段赏析
上片:“玉纤风透秋痕。凉与素怀分”开篇两句如同一幅细腻的工笔画,缓缓勾勒出扇的女主人形象。“玉纤”一词,精准地描绘出女子手指的洁白与柔细,让人不禁联想到女子执扇时那优雅的姿态,指尖轻触扇面,仿佛带着一种天然的灵韵。“秋痕”并非实指秋天的痕迹,而是巧妙地暗喻女子玉手使用扇子后留下的香痕,这香痕带着一丝神秘与温柔,似有若无,萦绕在扇面之上。“素怀”二字,则直接点明了女子纯洁的胸怀,也正是因为这份纯洁,扇上吹出的凉风都仿佛沾染了她的心境,与她的素怀融为一体。词人通过这两句,将女子的形象与扇子紧密相连,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仿佛那位手持扇子的女子,正从词中款款走来。“乘鸾归后,生绡净剪,一片冰云。”“乘鸾”三句,将笔触转向了扇子的本质。在古代传说中,“鸾”是凤凰一类的神鸟,常与仙人联系在一起,象征着超凡脱俗、神秘高远。俞陛云由此认为扇的女主人是道女,其仙风道骨,仿佛能乘鸾归去,这种猜测为词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生绡”是用生丝织成的薄绸,质地轻盈、纯净,词人说“生绡净剪”,生动地描绘出道女以利落的手法,将生绡剪裁成扇面的过程。“一片冰云”则进一步形容扇子的质地,就像冰雪般纯洁,像云朵般轻盈,给人一种清冷、高洁之感。这三句不仅交代了扇子的制作材质和过程,更通过对道女形象的隐喻,再次强化了“纯洁”这一主题,使扇子仿佛也具有了仙人的气质。下片:“心事孤山春梦在,到思量、犹断诗魂”“心事”两句,述扇中梅花画,将目光聚焦到扇中梅花图上,同时也牵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孤山”是北宋著名诗人林逋隐居的地方,林逋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一生清高孤傲,其笔下的梅花也成为了高洁品格的象征。词人在此处运用“孤山”这一典故,一方面生动地描绘出扇上梅花图的清幽意境,另一方面,以“诗魂”暗指林逋,实则也是在隐喻自己。“春梦”二字,带着一丝朦胧与美好,暗示着词人与扇的女主人之间曾有过一段难以忘怀的情感经历,这段经历如同春梦般美好,却又带着一丝虚幻与缥缈。“到思量、犹断诗魂”,则直白地表达出词人每当想起这段往事,思念之情便如潮水般涌来,甚至打断了他填词的思路,可见这段情感在他心中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记。这两句词,将睹物思人的情感表达得含蓄而又深沉,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词人内心的纠结与痛苦。“水清月冷,香消影瘦,人立黄昏。”“水清”三句,堪称经典的化用之笔,巧妙地化用了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句,同时又紧扣词题中的“水月梅”三字。“水清”描绘出水面的清澈见底,给人一种宁静、澄澈之感;“月冷”则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月光洒在水面上,寒意仿佛也渗透进了词中。“香消影瘦”运用拟人手法,将梅花比作一位佳人,梅花的香气渐渐消散,梅枝的影子也显得消瘦,仿佛是一位在黄昏中独自伫立的女子,带着一丝落寞与哀愁。这三句词,通过对水、月、梅的细腻描写,勾勒出一幅清幽、孤寂的画面,将梅花的高洁品质与词人内心的情感完美融合,再次突出了全词清白、纯洁的主题。在这幅画面中,梅枝在冷月的映照下倒映在清冽的水面上,与黄昏中的“人”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空灵、悠远的意境,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静谧的黄昏,感受到词中所蕴含的深深情思。
# “梦窗精于造句,超逸处,则仙骨姗姗,洗脱凡艳。”这首词正是具备了这种超逸的风格。词中的水月梅品格清高,扇的女主人也是仙骨姗姗,物与人都洗脱了凡艳。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 观词中“乘鸾归后”句,殆亦为道女题扇而作。“凉与素怀分”五字,咏扇妙绝。“水清月冷”三句,水、月、梅合写,格高而韵远,一洗南宋慢体之习。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上一篇:宋·李兼《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