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ng
qíng
·
·

朝代:宋作者:吴文英浏览量:2
西
fēng
chuī
dào
rén
jiān
liáng
yuè
mǎn
gōu
shān
yín
wàn
qiū
làng
zhòng
zài
chá
huán
hàn
qiǎo
yún
huán
lán
gān
chāi
tóu
xīn
yuē
zhēn
yǎn
jiāo
pín
lóu
shàng
qiū
hán

译文

西风吹送,仿佛仙鹤降临人间。清凉的月光洒满了缑山。万里银河在秋夜中波光粼粼,就像载着归客的仙舟缓缓返还。看那天上的织女,巧手梳着云鬓。斜倚在银河岸边,夜色渐渐深沉。地上的绣楼上,姑娘们趁着七夕之夜欢聚一堂,穿针乞巧,尽兴游玩,脸上漾溢着纯真的娇笑,不知不觉间,度过了一个难忘而清凉的秋夜。

逐句剖析

"西风吹鹤到人间":西风吹送,仿佛仙鹤降临人间。

# 西风:秋风。

"凉月满缑山":清凉的月光洒满了缑山。

# 缑山:一名“覆釜堆”,亦作抚父堆,在今洛阳市偃师区东南。

"银河万里秋浪":万里银河在秋夜中波光粼粼,

"重载客槎还":就像载着归客的仙舟缓缓返还。

# 客槎:相传天河与海通,年年八月有浮槎来去。

"河汉女":看那天上的织女,

# 河汉女:指织女,河汉,即银河。

"巧云鬟":巧手梳着云鬓。

# 云鬟:指高耸的环形发髻。

"夜阑干":斜倚在银河岸边,夜色渐渐深沉。

# 阑干:指代栏杆。

"钗头新约":地上的绣楼上,姑娘们趁着七夕之夜欢聚一堂,

"针眼娇颦":穿针乞巧,尽兴游玩,脸上漾溢着纯真的娇笑,

# 娇颦:谓蹙眉含愁的媚态。颦:皱眉。

"楼上秋寒":不知不觉间,度过了一个难忘而清凉的秋夜。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诉衷情・七夕》是宋代吴文英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以七夕为题材,借牛郎织女传说抒发女子相思愁绪。上阕运用想象,描绘西风、鹤、凉月、银河等奇幻之景,营造空灵氛围;下阕通过“钗头新约,针眼娇颦”等细节描写,刻画织女形象,尽显其相思哀怨。全词风格婉约,将神话与现实交织,以细腻笔触,营造出清冷哀怨的氛围,展现出吴文英词善于雕琢、情感细腻的特点,在众多七夕题材词作中别具一格,生动地传达出特定情境下人物的复杂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吴文英(1212?~1266?),南宋词人。字君特,号梦窗、觉翁,与周密(号草窗)并称“二窗”。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毕生不仕,以布衣出入侯门,充当幕僚。吴文英以词著名,知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或表现上层的豪华生活,或抒写颓唐感伤的情绪。讲究字句工丽,音律和谐,并喜堆砌典故词藻,常使词意晦涩。著有《梦窗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以七夕为题材的词。描绘了七夕秋夜西风、鹤、凉月、银河等奇幻景色,刻画了河汉女(织女)巧云鬟、夜阑干、钗头新约、针眼娇颦等形象,营造出清冷哀怨的氛围,表达了女子在七夕之夜的相思愁绪。

2. 写作手法

细节描写:下阕“钗头新约,针眼娇颦”,从女子钗头的约定与穿针时娇嗔皱眉的细微动作神情着笔,生动呈现出女子在七夕夜因相思产生的复杂情绪,使情感表达更细腻。想象:上阕通过“西风吹鹤到人间。凉月满缑山。银河万里秋浪,重载客槎还”,创设出西风吹鹤降临、缑山洒满凉月、银河涌起秋浪及客槎归来等奇幻之景,为七夕增添神秘色彩,将现实与神话相融合。

3. 分段赏析

《诉衷情·七夕》上阕,开篇“西风吹鹤到人间。凉月满缑山”,借西风、鹤、凉月、缑山等意象,勾勒出清冷、空灵之境,为全词奠定神秘基调,营造出宛如仙境的氛围。“银河万里秋浪,重载客槎还”,进一步以想象之笔,描绘银河秋浪翻涌与客槎归来之景,暗示牛郎织女相会的情境,增添神话色彩,饱含对美好相会的期待。下阕,“河汉女,巧云鬟。夜阑干”,刻画织女精巧的云鬟与夜晚独倚栏杆的姿态,尽显其孤独寂寞。“钗头新约,针眼娇颦”,通过对女子钗头约定与穿针皱眉的细节描写,细腻传达出她的相思之苦与心事重重。末句“楼上秋寒”,以景结情,既实写环境的秋寒,又烘托出人物内心的凄凉,强化了哀怨的情感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师范《偈颂一百四十一首其一》

下一篇:宋·释文珦《清游》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