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ǎn
lán
huā
·
·
fēng
huán
bìn

朝代:宋作者:周邦彦浏览量:3
fēng
huán
bìn
biàn
便
jué
péng
lái
sān
dǎo
jìn
shuǐ
xiù
shān
míng
piāo
miǎo
xiān
姿
huà
chéng
guǎng
广
hán
dān
guì
shì
yāo
táo
chén
shì
zhǐ
kǒng
chéng
fēng
fēi
shàng
qióng
lóu
zhōng

译文

女子云鬓蓬松、雾鬓缭绕。仿佛让人觉得蓬莱三仙岛近在咫尺。山水秀丽明媚。女子那缥缈如仙的姿态难以用画笔描绘出来。她如同广寒宫中的丹桂。并非尘世中那艳丽的桃花可比。只怕她乘风而起。飞到那琼楼玉宇之中。

逐句剖析

"风鬟雾鬓":女子云鬓蓬松、雾鬓缭绕。

"便觉蓬莱三岛近":仿佛让人觉得蓬莱三仙岛近在咫尺。

"水秀山明":山水秀丽明媚。

"缥缈仙姿画不成":女子那缥缈如仙的姿态难以用画笔描绘出来。

"广寒丹桂":她如同广寒宫中的丹桂。

"岂是夭桃尘俗世":并非尘世中那艳丽的桃花可比。

"只恐乘风":只怕她乘风而起。

"飞上琼楼玉宇中":飞到那琼楼玉宇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减字木兰花·风鬟雾鬓》是宋代周邦彦创作的一首词。上阕通过描写女子蓬松如云、缭绕似雾的鬓发,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让人仿佛觉得蓬莱仙岛近在眼前。下阕将女子比作广寒宫中的丹桂,与尘世中艳丽的夭桃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女子的纯洁、高雅,不沾染尘世的俗气。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生动的比喻,将女子的美丽与超凡展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周邦彦词作婉约细腻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周邦彦诗、文、词俱有成就,而尤以词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他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其词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作品多写闺情、羁旅及咏物,题材较狭窄。代表作品有《汴都赋》《续秋兴赋》《金陵怀古》等。著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赞美女子超凡气质的词。描绘了一位风鬟雾鬓的女子,表达了词人对这位女子美貌与超凡气质的赞美,以及对她宛如仙子般存在的倾慕之情。

2.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本词运用虚实结合手法,上阕“风鬟雾鬓”“水秀山明”为实写,描绘女子发髻如被风吹雾绕、周边山水秀丽的现实景象,营造真切氛围。而“便觉蓬莱三岛近”“缥缈仙姿画不成”则是虚写,由眼前实景联想到蓬莱仙岛,感叹女子如仙之姿难以描绘,将人带入空灵仙境。下阕“广寒丹桂”“琼楼玉宇”同样是虚写,把女子比作月宫丹桂,想象她乘风飞升,与现实的“风鬟雾鬓”等形成虚实对照。虚写拓展意境,实写奠定基础,共同构建出超凡脱俗的仙道主题,使词既具现实质感,又富浪漫奇幻色彩。

3. 分段赏析

上阕“风鬟雾鬓。便觉蓬莱三岛近。”开篇描绘女子的发型“风鬟雾鬓”,生动地展现出女子云鬓蓬松、雾鬓缭绕的样子,给人一种空灵、超凡的感觉。“便觉蓬莱三岛近”则由女子的形象引发联想,让人仿佛觉得蓬莱仙岛近在咫尺,暗示女子具有仙子般的气质,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水秀山明。缥缈仙姿画不成。”通过描写周围山水秀丽的景色,以景衬人。“水秀山明”描绘出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而“缥缈仙姿画不成”则强调女子缥缈如仙的姿态难以用画笔描绘,进一步突出了女子的超凡之美,使女子的形象更加生动、立体。下阕“广寒丹桂。岂是夭桃尘俗世。”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女子比作广寒宫中的丹桂,与尘世中艳丽的夭桃形成鲜明对比。“广寒丹桂”象征着纯洁、高雅,而“夭桃尘俗世”则代表着尘世的艳丽与俗气,通过这种对比,突出了女子的纯洁、高雅,不沾染尘世的俗气,进一步展现了女子的超凡脱俗。“只恐乘风。飞上琼楼玉宇中。”此句表达了词人担心女子乘风飞到琼楼玉宇之中的担忧。“乘风”给人一种轻盈、超脱的感觉,“琼楼玉宇”则象征着仙境,词人担心女子飞走,从侧面烘托出女子的超凡脱俗,同时也流露出词人对女子的不舍与留恋,深化了全词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过大庾岭》

下一篇:宋·许月卿《十二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