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án
·
·
sòng
cáo
jūn
zhī
zhuāng
suǒ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2
rén
jiān
suì
yuè
táng
táng
quàn
jūn
kuài
shàng
qīng
yún
shèng
chù
dēng
chuán
gōng
yíng
xuě
biān
shēng
fēng
wèi
è
西
chuāng
yuē
shā
àn
piàn
fān
kāi
shū
yàn
lái

译文

人世间的岁月匆匆流逝,劝你早日踏上追求功名的道路。圣贤之道如明灯代代相传,需效仿车胤囊萤、孙康映雪般勤学苦读。酒味虽劣却易令人沉醉,莫因贪杯辜负西窗下与家人的约定。沙岸边孤帆渐行渐远,却无鸿雁捎来你的书信。

逐句剖析

"人间岁月堂堂去":人世间的岁月匆匆流逝,

# 堂堂:盛大。

"劝君快上青云路":劝你早日踏上追求功名的道路。

# 青云:比喻志高。

"圣处一灯传":圣贤之道如明灯代代相传,

# 一灯传:源于佛教以灯能照暗,以法传人,如同传灯。释氏以灯喻法,故纪载其衣钵相传之史迹者名《传灯录》。

"工夫萤雪边":需效仿车胤囊萤、孙康映雪般勤学苦读。

# 萤雪:车胤囊萤,孙康映雪。指学习刻苦。《晋书·车胤传》:“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尚友录》:“晋孙康,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灯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

"曲生风味恶":酒味虽劣却易令人沉醉,

# 曲生:谓酒。曲,亦作“麴”。

"辜负西窗约":莫因贪杯辜负西窗下与家人的约定。

# 西窗约: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沙岸片帆开":沙岸边孤帆渐行渐远,

"寄书无雁来":却无鸿雁捎来你的书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辛弃疾的《菩萨蛮·送曹君之庄所》是一首很有层次的送别词,字里行间都体现出他对晚辈的殷切期望。上片开篇“人间岁月堂堂去”,感叹时光匆匆流逝,化用前人诗句,让我们感受到人生短暂,不能虚度光阴。接着用“青云路”来比喻追求功名、实现理想,进而谈到做学问的道理。词人把禅宗“传灯”的说法和儒家思想融合在一起,又引用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告诉我们既要心怀理想,也要脚踏实地努力学习。下片内容转换到个人修养和情感寄托上。“曲生风味恶”这句俏皮话,其实是在提醒晚辈不要贪杯误事;“西窗约”则借用李商隐的诗句,用家人盼着游子归家的温馨画面,激励晚辈要以事业为重,不要辜负家人的期待,把家国情怀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到了结尾,“沙岸片帆开”描绘出一幅友人乘船离去的离别景象;“寄书无雁来”反用鸿雁传书的典故,表面上像是在嗔怪对方,实际上是希望晚辈不要忘了经常写信,保持联系。整首词层层深入,既有语重心长的教诲,又饱含真挚的情谊,读起来十分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菩萨蛮·送曹君之庄所》创作于辛弃疾退隐江西带湖期间,彼时他虽遭罢官仍心系家国,借送别友人曹君之机,以“人间岁月堂堂去”开篇,化用薛能诗意,直言光阴易逝的紧迫感,劝勉其勤学进取、莫负韶华。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送别词,是送曹君之庄所,即去他的田庄。全词洋溢着作者对年轻后进的关爱之情。词中巧妙化用佛儒典故——“圣处一灯传”融合《传灯录》衣钵相承与儒家修身理念,“曲生风味恶”以酒妖典故警示莫耽于享乐,结尾“沙岸片帆开”以孤帆远影暗含功成归来的期许。全词上片论治世抱负,下片重修身自律,既显辛弃疾作为抗金名将的豪情,亦展其对后辈的殷切关怀。

2. 写作手法

开门见山:时不我与,“劝君快上青云路”,求取功名,置身青云之上。开门见山,点出题旨,表达了作者对曹君的关爱之情。比喻:“圣处一灯传”,以灯喻法。用“一灯传”比喻儒家道统的传承(佛教传灯典故)。以佛教传灯喻儒学传承,体现对文化正统的重视。用典:“工夫萤雪边”五字巧用了“车胤囊萤”和“孙康映雪”的典故。车胤囊萤:晋代车胤,家境贫寒,常常没有灯油。夏天的夜晚,他就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装几十只萤火虫来照亮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 孙康映雪:晋代孙康,京兆人,生性机敏爱好学习。他家里很穷,夜晚没有灯油,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来读书。作者用“萤雪”来比喻刻苦学习的精神,将曹君需要付出的努力比作车胤、孙康在艰苦条件下勤奋苦读的行为。借此劝勉曹君,要想在学问和事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下苦工夫,像古人那样在艰难的环境中依然勤奋学习,表达了作者对曹君的关爱与期望,希望他能通过努力,求取功名,有所作为。对比:“曲生风味恶”和“圣处一灯传”中,“曲生”(酒)象征享乐与放纵,暗指耽溺酒色会“辜负西窗约”(家人期望);而“一灯传”以佛家传灯喻儒家道统传承,强调精神追求的高洁。两者形成世俗诱惑与崇高使命的鲜明对立,强化了劝学的核心主题。

3. 分段赏析

开篇劝学("人间岁月堂堂去"至"劝君快上青云路")借用薛能诗句"青春背我堂堂去"的意象,强调时光流逝不可逆。直白规劝"快上青云路",体现对后辈仕途的殷切期盼。通过"堂堂去"与"青云路"的意象对比,形成时间压迫感与功名紧迫性。治学之道("圣处一灯传"至"工夫萤、雪边")提出儒家道统传承观,强调"一灯传"的学术正统性。引用"学窥圣处文章古"阐明学问与创作的因果关系。化用"囊萤映雪"典故,构建寒窗苦读的劝学图景。家风诫勉("曲生笑人"至"莫待西窗月")以"曲生"代指酒,暗含对耽于享乐的规诫。"风味盐"巧妙双关,既指代生活滋味又暗喻人生况味。"西窗月"呼应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赋予家庭期待以诗意化表达。临别寄情("沙岸柳"至结尾)"沙岸柳"意象延续传统折柳送别传统,赋予新意"小棹"象征漂泊旅程,"莫不寄书"强化情感联结。以日常嘱咐作结,将宏大劝勉收束于生活细节,倍增感染力。

4. 作品点评

《菩萨蛮·送曹君之庄所》是一首独具特色的送别词,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从写作特色来看,全词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开篇借“堂堂去”与“青云路”对比,营造出时间紧迫与功名迫切的氛围,增强了劝勉的力度。在治学之道部分,引用“学窥圣处文章古”阐明学问与创作关系,化用“囊萤映雪”构建劝学图景,使说理生动形象。家风诫勉中,“曲生”“风味盐”“西窗月”等意象巧妙双关,既含规诫之意,又赋予家庭期待以诗意。临别寄情时,“沙岸柳”“小棹”等意象既有传统送别内涵,又有新的寓意,以日常嘱咐结尾,收束巧妙。在价值方面,此词不仅是简单的送别之作,还蕴含着对后辈仕途的殷切期盼、治学方法的传授以及家风的诫勉,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教育意义。它将宏大的劝勉融入生活细节,更具感染力,让读者在感受情感的同时,也能从中获得启示。从文学地位来看,虽然其可能不如一些经典名篇广为人知,但它以独特的意象运用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词人的创作才华,为词坛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词中虽无广为流传的名句,但整体的艺术构思和情感表达使其成为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顾逢《嚼菜根》

下一篇:宋·吴锡畴《新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