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庆西成":万物都在庆贺秋日的成熟丰收,
# 西成:指秋季收成,即秋收。指花房。
"茱萸独擅名":唯有茱萸独显其名备受赞誉。
"芳排红结小":那芬芳汇聚成小小的红色花簇,
"香透夹衣轻":香气清幽,穿透了轻薄的夹衣。
"宿露沾犹重":昨夜的清露沾附其上,显得愈发沉重,
# 宿露:指隔夜的露水。
"朝阳照更明":清晨的阳光照耀之下,色泽更加鲜明亮丽。
"长和菊花酒":它常与菊花酒相伴调和,
"高宴奉西清":在盛大的宴席上,奉献给清雅的秋日时光。
# 西清:西堂清净之地。
五代至北宋初文字学家、文学家
徐铉(917~992),五代至北宋初文字学家、文学家。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他与弟徐锴齐名,号称“大小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时称“韩徐”。南唐亡后入宋,太宗时,官右散骑常侍,升迁左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南唐李璟时,因得罪权贵,贬泰州司户掾。徐铉精于文字学,善写李斯小篆。其诗淡雅闲远,真率自然,不用险韵,不用奇字,平易浅切,风格接近白居易。其文承晚唐骈俪之风,所存文多为骈文,甚至连墓志铭也用四六之体。主要作品有《骑省集》(又名《徐公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诗中首联暗颂皇帝恩泽,颔联写茱萸形态,颈联凸显其受润泽之态、隐喻皇恩,尾联借茱萸入宴表达诗人盼得君王垂爱之心愿。全诗围绕茱萸特质,将自然物象与对皇恩的颂赞、个人志向相结合,语言工整细腻,寄寓含蓄。
2. 写作手法
对偶:“芳排红结小,香透夹衣轻”与“宿露沾犹重,朝阳照更明”,词性相对、结构工整,“芳”对“香”、“宿露”对“朝阳”,细腻呈现茱萸的形态、香气及光影变化,增强诗句的韵律美。
3. 分段赏析
首联“万物庆西成,茱萸独擅名”以秋日丰收为背景,凸显茱萸“独擅名”的特殊地位,既点出其在民俗中的辟邪、长寿象征,又借“庆”字隐含对年景的肯定,奠定全诗颂赞基调。颔联“芳排红结小,香透夹衣轻”聚焦物象细节,“排”字状写茱萸果实密集排列之态,“透”字摹写香气穿透衣物的清幽,二字炼字精准,辅以“红结小”“夹衣轻”的视觉与触觉描写,细腻展现茱萸的形态与香气特征,语言绮丽而不失工整。颈联“宿露沾犹重,朝阳照更明”以自然环境烘托茱萸特质,“宿露”与“朝阳”形成时间上的延续,既避免字词重复,又借露重光鲜明暗双关—既写茱萸经雨露阳光滋养后的明艳,亦暗含对皇恩如雨露阳光般润泽的隐喻,体现诗人用字的严谨与寄寓的深意。尾联“长和菊花酒,高宴奉西清”化用司马相如《上林赋》“西清”典故,将茱萸与宫廷高宴相联,表面写茱萸在宴饮中的功用,实则托物言志,借茱萸“长和”“奉西清”的期待,委婉表达诗人渴望亲近君王、投身宫廷雅宴的情感,使物象与情志自然融合。
4. 作品点评
通观全诗,可见徐铉的创作匠心:既需迎合帝王意旨,又要委婉传达个人心曲,故而在语言锤炼与结构布局上颇费心思。这种双重表达诉求,使得诗作在遣词炼句的精准度、章法结构的圆融性等艺术表现层面,展现出值得借鉴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