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iáng
wáng
jiù
yuán

朝代:唐作者:徐铉浏览量:2
liáng
wáng
jiù
guǎn
zhěn
cháo
gōu
gòng
yǐn
chuí
téng
xiǎo
zhōu
shù
huāng
tái
fēng
cǎo
mái
shí
xiū
xiū
mén
qián
jiàn
zōu
méi
zuì
chí
shàng
shí
wén
yàn
chóu
jié
shì
féng
qiū
duō
gǎn
pín
xiàng
zhōng
yóu

译文

梁王旧园坐落在运河之边,我牵着垂下的柳条,将小船拴在岸边。荒台之下枯木摇曳风淅淅,乱草丛中碎石歪斜雨潺潺。门前冷落不见当年邹枚醉,池塘上不时传来大雁和野鸭的哀鸣,仿佛它们也懂得忧愁。有节操之士逢遇秋天更易情绪激动,不必频繁来此旧园游览。

逐句剖析

"梁王旧馆枕潮沟":梁王旧园坐落在运河之边,

# 潮沟:原是吴国开凿的一条沟通长江、太湖等水系的运河,这里用“潮沟”指代梁园附近的运河。,枕:座落。

"共引垂藤系小舟":我牵着垂下的柳条,将小船拴在岸边。

# 系:拴住。,垂藤:垂柳的枝条。

"树倚荒台风淅淅":荒台之下枯木摇曳风淅淅,

# 淅淅:形容风声。

"草埋欹石雨修修":乱草丛中碎石歪斜雨潺潺。

# 修修:形容风声。,欹石:歪斜的石头。

"门前不见邹枚醉":门前冷落不见当年邹枚醉,

# 邹枚:指邹阳、枚乘。邹阳,西汉文学家。枚乘,西汉辞赋家。吴王欲反,二人劝谏未果,一同离吴去梁,为梁园常客。

"池上时闻雁鹜愁":池塘上不时传来大雁和野鸭的哀鸣,仿佛它们也懂得忧愁。

# 鹜:水鸭子。

"节士逢秋多感激":有节操之士逢遇秋天更易情绪激动,

# 感激:情绪激动。,节士:一作节事。指深秋季节。

"不须频向此中游":不必频繁来此旧园游览。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题梁王旧园》是宋代诗人徐铉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讲的是他游览梁园时的感受。开头先写梁园在运河边的位置,以及自己划船来玩、把船系在柳树上的情景。中间写看到的荒凉景象:枯树靠着破败的亭台,风声呼呼;野草盖着歪斜的石头,雨声沙沙。再写这里现在很冷清,看不到当年文人醉酒作诗的热闹场面,只听见大雁野鸭的哀鸣。最后诗人感慨,深秋时节容易让人情绪低落,以后还是少来这里为好。整首诗通过描绘这些荒凉萧条的景色,表达了诗人作为南唐旧臣对故国灭亡的哀伤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五代至北宋初文字学家、文学家

徐铉(917~992),五代至北宋初文字学家、文学家。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他与弟徐锴齐名,号称“大小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时称“韩徐”。南唐亡后入宋,太宗时,官右散骑常侍,升迁左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南唐李璟时,因得罪权贵,贬泰州司户掾。徐铉精于文字学,善写李斯小篆。其诗淡雅闲远,真率自然,不用险韵,不用奇字,平易浅切,风格接近白居易。其文承晚唐骈俪之风,所存文多为骈文,甚至连墓志铭也用四六之体。主要作品有《骑省集》(又名《徐公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徐铉这首诗是在归顺宋朝后游览梁园时写的。汉代的梁孝王刘武喜欢文学,曾邀请邹阳、枚乘、司马相如这些著名文人到他的梁园游玩作诗,成为一段佳话。后来很多文人也爱来这里,怀念当年的盛况。徐铉原本是南唐旧臣,跟着后主李煜投降宋朝(976年)。他游览时看到梁园已经荒废,又想到自己作为降臣的身份,既是南唐的老臣子,又是宋朝的新官员。他对故国的思念没法直说,但也不至于痛苦到无法承受,所以用含蓄深沉的诗句,表达了对物是人非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怀古诗。通过描写梁王旧馆枕潮沟、垂藤系舟,荒台树、欹石草在风雨中的萧瑟之景,展现了对往昔盛景不再的慨叹,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伤感与凭吊之情。

2. 写作手法

以小见大:“树倚荒台风淅淅,草埋欹石雨修修”选取“树”“草”等细小意象,结合“荒台”“欹石”“风淅淅”“雨修修”,刻画梁园荒芜衰败之景,以局部细节概括故园整体的萧条冷落,体现长年废置、人迹罕至的境况。借景抒情:“树倚荒台风淅淅,草埋欹石雨修修”,诗人通过描写荒台、树木、荒草、欹石、秋雨等凄凉的景物,将内心对梁王旧园荒芜的感慨融入其中,借景抒发世事变迁的惆怅之情,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沉。互文:“风淅淅”与“雨修修”运用互文,并非单纯分别描述风与雨,而是上下兼容,意为在风雨交加中,荒台旁的树木在风中淅淅作响,同时雨也淅淅沥沥地下着,荒草掩埋的欹石在风雨侵蚀下更显破败。这种互文将原本单一的风声、雨声融合,全面地营造出一种风雨交加、凄凉萧瑟的氛围,让读者更真切地感受到旧园在风雨中长年荒废、人迹罕至的衰败景象。对偶:“门前不见邹枚醉,池上时闻雁鹜愁”,“门前”对“池上”,点明不同地点;“不见”对“时闻”,一否定一肯定;“邹枚醉”对“雁鹜愁”,一边是回忆往昔梁王门客的醉酒盛景,一边是眼前池上雁鹜的哀愁。此联不仅在形式上延续了诗歌的韵律美,更表达了诗人对旧园兴衰变迁的感慨,深化了诗歌主题。

3. 分段赏析

首联:“梁王旧馆枕潮沟,共引垂藤系小舟”,介绍旧园地理位置,“枕潮沟”形象地描绘出旧园与潮沟相邻相依的态势,给人一种古朴而宁静的感觉。“共引垂藤系小舟”则巧妙地将读者带入往昔的画面,仿佛看到诗人与友人一同牵引着垂藤,系住小船,展现出旧园曾经的闲适与生机,为下文旧园的荒芜形成鲜明对比,埋下伏笔。颔联:“树倚荒台风淅淅,草埋欹石雨修修”,聚焦旧园内部衰败之景。这里挑选了梁王旧园里的树与草着墨,却能凭借细微之处,以小见大,将故园那种荒芜衰败、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象展现出来。诗中提及的荒台与倾斜的石头,已然传递出一种破败的感觉,而树斜倚着荒台、草掩埋住石头的描写,更让读者能够想象到这座园子长年累月被弃置,鲜有人至的模样。再加上“风淅淅”“雨修修”的细致点染,借助这两个叠字,风声与雨声仿佛真切可闻,在视觉所及的画面之外,又增添了听觉上的触动,进一步强化了悲凉氛围。颈联:“门前不见邹枚醉,池上时闻雁鹜愁”,由“不见”一词引出回忆,既饱含着对往昔梁园繁盛的追念,又鲜明地呈现出当下的寂寥表象。“雁鹜愁”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雁鹜人的情感,仿佛它们也在为旧园的兴衰而哀愁,进一步烘托出旧园的寂寥与凄凉,强化了世事变迁的感慨。尾联:“节士逢秋多感激,不须频向此中游”,诗人直抒胸臆。诗人因旧园兴衰和秋景而内心感慨万千,劝人不必频繁来到这里游览,因为每一次游览都会引发对旧园往昔的回忆和对如今荒芜的伤感,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内心深处因旧园变迁而产生的惆怅与无奈,使诗歌的情感达到高潮,余味悠长。

4. 作品点评

诗人借这般意境传递的今昔之感,婉转流露着亡国之思,让人自然联想到“黍离麦秀”的悲戚。但他所悲的并非南唐的宗庙宫室,而是历史上的梁王旧馆,这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的方式,让情感抒发曲折含蓄,却处处关联着家国之思。荒台、乱石、风雨、草树皆是故宫颓败的象征;宾主雅集、文士沉醉的场景,恰似他在故都生活的写照。“不须频向此中游”,与李后主“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意涵相近。全诗以托物寄兴、以景传情的手法,搭配平稳工切的对偶句式,尽显情感深挚而文气雍容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诗的特点与大多数宋诗相同,在章法上以中间两联为主、首尾两联为辅,中间两联又以写景为主而刻意求工。

语文教学家、原长春教育学院副院长马世一《古诗行旅·宋辽金卷》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韩偓《雨中》

下一篇:唐·姚鹄《送友人出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