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紧雨凄凄":寒风呼啸,冷雨淅沥,
# 凄凄:形容寒凉或形容悲伤凄凉。
"川回岸渐低":川流回转,水涨岸低。
"吴州林外近":离林外的泰州是越来越近了,
"隋苑雾中迷":隋苑已经慢慢消失在了迷雾之中。
# 隋苑:园名。隋炀帝时所建。即上林苑﹐又名西苑。故址在江苏省扬州市西北。
"聚散纷如此":人世间的欢聚分离本就是如此,
"悲欢岂易齐":人们的悲欢又怎么会相同呢。
"料君残酒醒":估计等君梦回酒醒,
"还听子规啼":还会再听到子规的啼叫声。
五代至北宋初文字学家、文学家
徐铉(917~992),五代至北宋初文字学家、文学家。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他与弟徐锴齐名,号称“大小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时称“韩徐”。南唐亡后入宋,太宗时,官右散骑常侍,升迁左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南唐李璟时,因得罪权贵,贬泰州司户掾。徐铉精于文字学,善写李斯小篆。其诗淡雅闲远,真率自然,不用险韵,不用奇字,平易浅切,风格接近白居易。其文承晚唐骈俪之风,所存文多为骈文,甚至连墓志铭也用四六之体。主要作品有《骑省集》(又名《徐公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行旅怀友诗。描绘了诗人在泰州道上,遭遇风紧雨凄的景象,沿途川流回转、岸渐低,能看到近处林外的吴州,雾中迷离的隋苑。由旅途之景引发对人生聚散的感慨,想到与友人的分别,悲欢难以齐同。最后通过想象友人残酒醒后听闻子规啼叫,表达对东京故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2. 分段赏析
“风紧雨凄凄,川回岸渐低”描绘了一幅风雨交加、地势起伏的景象。“风紧”写出风的猛烈,“雨凄凄”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川回岸渐低”则通过描写河流的迂回曲折和河岸的逐渐低伏,展现出旅途环境的艰难与险恶,为全诗奠定了哀伤、孤寂的基调。“吴州林外近,隋苑雾中迷”引入“吴州”“隋苑”两个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地点。“林外近”表明距离吴州越来越近,“雾中迷”则描绘出隋苑在雾气中若隐若现、迷蒙不清的景象。这两个意象不仅增添了空间的距离感,还蕴含着历史的沧桑变迁之感,使诗歌更具深度和内涵。“聚散纷如此,悲欢岂易齐”颈联由景入情,由眼前的旅途景象联想到人生的聚散离合。“聚散纷如此”感慨人生的聚散如同眼前的风雨、地势一样纷繁复杂,难以预料。“悲欢岂易齐”则进一步指出悲欢离合难以一致,体现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深化了诗歌的情感层次。“料君残酒醒,还听子规啼”运用想象的手法,想象友人在东京酒醒后听到杜鹃鸟啼鸣的情景。“残酒醒”暗示友人可能借酒消愁,“子规啼”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哀伤、思归之情。通过这一细节描写,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牵挂表现得更加细腻、深沉,同时也烘托出一种哀怨、惆怅的氛围,使诗歌的情感达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