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wáng
shí
guī
dōng

朝代:唐作者:徐铉浏览量:1
hǎi
nèi
bīng
fāng
yán
lèi
chuí
lián
jūn
luò
huā
shí
xiǎng
kàn
lái
xìn
xiāng
kuān
zhǐ
hòu
yīn
qín
shǒu
zhōng
liǔ
shì
xiàng
nán
zhī

译文

四海布满战尘兵戈正起,在这令人感伤的离别宴会上,更加容易清泪淋漓。我敬爱你不顾辛劳去侍奉双亲,还要叹息落花时节送你北去。想念时只有看看寄来的书信,可以宽慰的是毕竟会有重逢日期。我情意殷勤折柳相赠,你须记取这是向南之枝呀。

逐句剖析

"海内兵方起":四海布满战尘兵戈正起,

# 海内兵方起:公元960年,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王朝后,先后用兵攻破荆南、后蜀、南汉等,南唐亦已朝不虑夕。

"离筵泪易垂":在这令人感伤的离别宴会上,更加容易清泪淋漓。

"怜君负米去":我敬爱你不顾辛劳去侍奉双亲,

# 负米:《孔子家语·致思》:“子路见孔子曰:‘由也,事二亲之时,常食藜藿之实,为亲负米百里之外。后以“负米”作为孝养父母的故实。,怜:即爱。

"惜此落花时":还要叹息落花时节送你北去。

"想忆看来信":想念时只有看看寄来的书信,

# 看来信:一作“望来信”。,想忆:指别后思念。

"相宽指后期":可以宽慰的是毕竟会有重逢日期。

# 后期:指后会之期。

"殷勤手中柳":我情意殷勤折柳相赠,

# 殷勤:情意恳切。

"此是向南枝":你须记取这是向南之枝呀。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王四十五归东都》是宋代徐铉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时值海内兵戈纷起,动荡不安,诗人于饯行宴席上挥毫写下此诗。首联直陈时代背景,战争的阴云下,离别更添悲戚,泪水难抑;颔联既饱含对友人归家奉亲的怜惜,又借暮春落花时节渲染离别的惆怅;颈联以书信往来寄托思念,以约定重逢给予慰藉,在伤别中透出希望;尾联折柳相赠,柳枝指向南方,将牵挂之情寄寓其中。全诗以平易朴实的语言,真挚细腻地展现了战乱时期友人分别的复杂情感,伤别中饱含劝慰,打破送别诗常见的低沉基调,于平实中见深情,是送别诗中的别具一格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五代至北宋初文字学家、文学家

徐铉(917~992),五代至北宋初文字学家、文学家。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他与弟徐锴齐名,号称“大小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时称“韩徐”。南唐亡后入宋,太宗时,官右散骑常侍,升迁左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南唐李璟时,因得罪权贵,贬泰州司户掾。徐铉精于文字学,善写李斯小篆。其诗淡雅闲远,真率自然,不用险韵,不用奇字,平易浅切,风格接近白居易。其文承晚唐骈俪之风,所存文多为骈文,甚至连墓志铭也用四六之体。主要作品有《骑省集》(又名《徐公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徐铉在南唐为官时,曾奉诏巡抚楚州(今江苏淮安),却因得罪朝中权贵,被冠以“擅杀”罪名,先是流放舒州(今安徽安庆),后又转徙饶州(今江西鄱阳),好在不久便获召回京师。《送王四十五归东都》这一诗作,正是他重返京师后所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送王四十五归东都》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本诗突出感离伤别的浓重气氛,表达了朋友间的真挚情意,抒发了离别时的缠绵情思,展现了战乱时期友人分别的复杂情感,伤别中饱含劝慰并不一味消沉。

2. 分段赏析

诗的首联紧扣送别主题,描绘出特定的时代背景与离情别绪。彼时南唐偏安江南,而其他地区正陷入战乱纷争之中。朋友分别,本就充满离愁别绪,战乱的动荡局势,更添焦虑与不安。“海内兵方起”短短一句,涵盖诸多信息,不仅点明了社会动荡的形势,更渲染出浓重的感离伤别的氛围,顺理成章地带出下句“离筵泪易垂”,凸显在这样的时局下,离别的泪水更容易夺眶而出。​颔联聚焦于友人王四十五,抒发诗人真挚的惜别之情。“怜君负米去”化用《孔子家语・致思》中“负米”的典故,展现王四十五离开相对安定之处,不惧路途艰险,毅然回家尽孝的可贵品质,字里行间饱含诗人的怜惜与钦佩。下句笔锋一转,“惜此落花时”,指出当下正值落英缤纷的美好时节,本应与友人携手同行、共赏春光、饮酒作乐,却因友人归家尽孝而不得不分别,大好春光无人共赏,徒留遗憾。“无可奈何花落去”,借落花喻离别,进一步强化了惜别之情的凄婉动人,将送别气氛与对友人的情谊渲染得淋漓尽致。​颈联语气陡然转变,从伤离的悲叹转为对友人的劝慰。诗人在《七夕应令》中曾写道“斗柄易倾离恨促,河流不尽后期长”,此处“相宽指后期”与之“后期”同义,意为分别之后,两人可通过书信往来寄托思念、相互宽慰,相信终有重逢之日。这一转笔,在离愁之中增添了对未来的希望,给人以温暖的慰藉。​末联以“折柳”相赠这一传统送别习俗收尾,意蕴深远。折柳赠别古已有之,《三辅黄图・桥》记载“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唐代权德舆《送陆太祝》诗也有“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的描述。诗人情意殷切地折柳相赠,并特意点明“此是向南枝”。因东都江都在江北,江宁在江南,友人北去后,若思念故友,定会向南眺望。诗人以此句慰藉友人,既呼应了送别主题,又巧妙传递出自己的牵挂与不舍,使全诗在温情脉脉中收束,余韵悠长。

3. 作品点评

此诗深蕴挚友间的拳拳真情,细腻勾勒出离别时刻的缱绻愁思。虽以伤别开篇,却在字里行间融入温暖劝慰,并非一味沉溺于哀伤,尽显豁达心境。诗人以质朴无华的语言,娓娓道来离别心绪,真挚情感自然流露,极具感染力。于众多送别诗作中,此诗凭借其真挚的情感表达与朴实的语言风格脱颖而出,堪称上乘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徐铉的诗平易浅切,真率自然,不押险韵,不用奇字。其《贬官秦州出城作》、《送王四十五归东都》、《寄高邮陈郎中》等诗,均能出自肺腑,情到语流,无生涩雕琢之病。

陈文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罗隐《牡丹花》

下一篇:唐·周昙《春秋战国门·庄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