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初四日":今天是仲春的初四,恰是春分节气,
# 仲春:春天的第二个月。
"春色正中分":春色在此时正好平分。
"绿野裴回月":绿色的田野上,明月缓缓徘徊,
"晴在断续云":晴朗的天空中,云朵断断续续地飘浮。
"燕飞犹个个":燕子一只只轻盈地飞过,
"花落已纷纷":花朵已纷纷扬扬地飘落。
"思妇高楼晚":高楼之上的思妇在傍晚时分凭栏远眺,
# 思妇:思念远行丈夫的妇女。
"歌声不可闻":她的歌声难以听闻。
五代至北宋初文字学家、文学家
徐铉(917~992),五代至北宋初文字学家、文学家。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他与弟徐锴齐名,号称“大小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时称“韩徐”。南唐亡后入宋,太宗时,官右散骑常侍,升迁左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南唐李璟时,因得罪权贵,贬泰州司户掾。徐铉精于文字学,善写李斯小篆。其诗淡雅闲远,真率自然,不用险韵,不用奇字,平易浅切,风格接近白居易。其文承晚唐骈俪之风,所存文多为骈文,甚至连墓志铭也用四六之体。主要作品有《骑省集》(又名《徐公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节令抒情诗。诗中描绘春分时节仲春初四的平分春色之景,有月夜绿野徘徊的月儿、晴空中断续飘浮的云朵,还有飞过的燕子与扬扬落花。融入高楼思妇晚天歌声难闻的愁绪,营造出清幽氛围,既赞美春日,又含蓄表达离情。
2. 分段赏析
首联“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诗的开篇直接点明时间,仲春初四,恰是春分之日,春色在这一天被大自然均匀地划分。这看似简单的表述,却为全诗奠定了平稳、和谐的基调,让读者直观感受到春分这一特殊节气平分春色的奇妙。颔联“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描绘出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广袤的绿野之上,明月缓缓徘徊,月光洒在绿色的田野,为其蒙上一层朦胧的纱,使绿野更显宁静与神秘。晴朗的天空中,云朵断断续续地飘浮,云的飘动给静态的天空增添了灵动之美。诗人通过“徘徊”“断续”这两个动词,赋予月与云以动态,一动一静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清幽、空远的意境,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沉醉于这春分时节的美妙夜色与晴日风光之中。颈联“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将视角转向春日里的动植物。一只只燕子轻盈地飞过,打破了之前的宁静,为画面增添了活力。而与此同时,花朵纷纷飘落,满地缤纷。“个个”强调燕子的个体,与“纷纷”所描绘的落花的纷繁形成对比,在展现春日生机的同时,也隐隐透露出时光流逝、美好易逝的淡淡伤感,为后文情感的深化埋下伏笔。尾联“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笔锋一转,从自然之景转向人物。高楼之上,一位思妇在傍晚时分凭栏远眺,她或许在思念远方的爱人,然而,诗人并未直接描述她的神情与思绪,而是说她的歌声难以听闻。这一含蓄的表达,将思妇的孤独、忧愁仿佛都融入在这难以听闻的歌声之中,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她内心的寂寞与哀伤。而这思妇的形象,也可看作是诗人借其抒发自身的情感,可能是对往昔岁月、家国故园的思念,使得诗歌的情感内涵更加丰富深沉。
下一篇:唐·李益《杂曲歌辞·游子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