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苏末后不辞饮":屠苏酒最后也不推辞饮下,
# 末:明蜀本作最。
"七十四人今自希":如今七十四岁的人已稀少。
"筋力明年应更减":明年体力应当更衰弱,
"诚心忧世久知非":忧心世事已久,自知不合时宜。
"脾寒服药近方验":脾寒服药近来才见效,
"风痹经冬势渐微":风痹经过冬天症状渐轻。
"得罪明时归已晚":在清明时代获罪,归乡已晚,
"此生此病任人讥":此生此病任凭他人讥讽。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历任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苏辙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不可没”。工古文,尤擅议论。其诗亦类其文,不事驰骋,笔意老练,于平稳中时见浑凝,自然朴实,闲淡高雅。苏辙还有不少咏景、咏物、题画的诗,大多寄托人生感慨。晚年写有不少闲适诗,其中一些诗也表现出对朝政的不满。代表作品有《进策》《进论》《历代论》等。有《栾城集》。
1. 分段赏析
“屠苏末后不辞饮,七十四人今自希”:此联以饮酒开篇,“屠苏”暗含辞旧迎新之意,“不辞饮”显豁达之态;后句“七十四人”实指同辈凋零,用具体数字强化生命无常之感,平实中见深沉。“筋力明年应更减,诚心忧世久知非”:前句直陈年老体衰的客观事实,“应更减”三字透着无奈;后句“忧世”与“知非”形成张力,既表露忧国情怀,又清醒认知自身处境,体现理性与感性的交织。“脾寒服药近方验,风痹经冬势渐微”:聚焦具体病痛,“近方验”“势渐微”以医疗细节呈现衰老过程,不作夸张渲染,白描手法更显真实可感,为下文“此生此病”埋下伏笔。“得罪明时归已晚,此生此病任人讥”:尾联点明贬谪背景,“明时”暗含反讽,“任人讥”三字举重若轻,将政治失意与病痛缠身双重困境归于一句坦然,苦闷中见超脱,正是苏辙晚年诗风特征。
上一篇:宋·侯置《四犯令》
下一篇:宋·陆游《谢池春·七十衰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