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ú
èr
shǒu

朝代:宋作者:苏辙浏览量:3
hòu
yǐn
shí
rén
jīn
jīn
míng
nián
yīng
gèng
jiǎn
chéng
xīn
yōu
shì
jiǔ
zhī
fēi
hán
yào
jìn
fāng
yàn
fēng
jīng
dōng
shì
jiàn
wēi
zuì
míng
shí
guī
wǎn
shēng
bìng
rèn
rén

译文

屠苏酒最后也不推辞饮下,如今七十四岁的人已稀少。明年体力应当更衰弱,忧心世事已久,自知不合时宜。脾寒服药近来才见效,风痹经过冬天症状渐轻。在清明时代获罪,归乡已晚,此生此病任凭他人讥讽。

逐句剖析

"屠苏末后不辞饮":屠苏酒最后也不推辞饮下,

# 末:明蜀本作最。

"七十四人今自希":如今七十四岁的人已稀少。

"筋力明年应更减":明年体力应当更衰弱,

"诚心忧世久知非":忧心世事已久,自知不合时宜。

"脾寒服药近方验":脾寒服药近来才见效,

"风痹经冬势渐微":风痹经过冬天症状渐轻。

"得罪明时归已晚":在清明时代获罪,归乡已晚,

"此生此病任人讥":此生此病任凭他人讥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除日二首(其一)》是北宋文学家苏辙晚年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除夕守岁为背景,通过饮酒、衰老、病痛等生活细节,展现了一位历经政治沉浮的老者复杂心境。诗中既有“七十四人今自希”的生命慨叹,又有“诚心忧世久知非”的政治清醒;既写“风痹经冬势渐微”的身体状况,又表“此生此病任人讥”的豁达态度。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内敛深沉,将个人衰老病痛与政治际遇巧妙融合,在平淡叙述中透露出历经沧桑后的通透与淡然,体现了苏辙晚年诗歌返璞归真的艺术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历任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苏辙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不可没”。工古文,尤擅议论。其诗亦类其文,不事驰骋,笔意老练,于平稳中时见浑凝,自然朴实,闲淡高雅。苏辙还有不少咏景、咏物、题画的诗,大多寄托人生感慨。晚年写有不少闲适诗,其中一些诗也表现出对朝政的不满。代表作品有《进策》《进论》《历代论》等。有《栾城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屠苏末后不辞饮,七十四人今自希”:此联以饮酒开篇,“屠苏”暗含辞旧迎新之意,“不辞饮”显豁达之态;后句“七十四人”实指同辈凋零,用具体数字强化生命无常之感,平实中见深沉。“筋力明年应更减,诚心忧世久知非”:前句直陈年老体衰的客观事实,“应更减”三字透着无奈;后句“忧世”与“知非”形成张力,既表露忧国情怀,又清醒认知自身处境,体现理性与感性的交织。“脾寒服药近方验,风痹经冬势渐微”:聚焦具体病痛,“近方验”“势渐微”以医疗细节呈现衰老过程,不作夸张渲染,白描手法更显真实可感,为下文“此生此病”埋下伏笔。“得罪明时归已晚,此生此病任人讥”:尾联点明贬谪背景,“明时”暗含反讽,“任人讥”三字举重若轻,将政治失意与病痛缠身双重困境归于一句坦然,苦闷中见超脱,正是苏辙晚年诗风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侯置《四犯令》

下一篇:宋·陆游《谢池春·七十衰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