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数明朝重九":一心惦记着明天的重阳节。
"不知过了中秋":却没留意中秋已悄然过去。
"人生有得许多愁":人生在世有诸多愁绪烦忧。
"惟有黄花如旧":只有菊花依旧像往年那样盛开。
# 惟有:一作只有。
"万象亭中殢酒":在万象亭中饮酒沉醉不愿离去。
# 万象亭:《淳熙三山志》卷七《公厅》载:“万象亭,燕堂之北。绍兴十四年(1144),叶观文梦得创。”
"九江阁上扶头":在九江阁上喝酒喝到头晕脑胀。
# 扶头:扶头酒,也可理解为酒醉。,九江阁:《淳熙三山志》卷七《公厅》载:“九仙楼,楼下东衣锦阁,西五云阁。旧小厅之西南有清风楼、爽心阁,即此也。楼,旧有之;阁嘉祐八年元给事绛创。熙宁间更名为九仙楼、赏心阁。”,一作九仙阁。
"城鸦唤我醉归休":城头上的乌鸦啼叫,仿佛在唤我醉归休憩。
"细雨斜风时候":此时正下着细雨,刮着斜风。
# 细雨斜风时候:张志和《渔父》:“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 写作手法
用典:“细雨斜风时候”巧用张志和《渔父词》“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典故,典故原意是描绘渔人在斜风细雨中悠然垂钓、不愿归去的情景,暗含归隐之乐。作者在诗中化用这一典故,以相似的风雨意象,呼应前文“城鸦唤我醉归休”所流露的归隐思绪,让那份对闲适生活的向往更显自然。
2. 分段赏析
“贪数明朝重九。不知过了中秋。”:开篇诗人满心都在盼望着明日即将到来的重阳节,沉浸于对重阳佳节登高赏菊、与亲友欢聚等美好活动的期待之中,以至于在这份热切期盼里,竟不知不觉忽略了中秋佳节已然悄然流逝。这两句通过时间上的鲜明对照,既体现出诗人对重阳节的格外看重,也从侧面反映出时光匆匆,在不经意间便已悄然溜走,流露出一丝对时间流逝的迷茫与怅惘。“人生有得许多愁。惟有黄花如旧。”:诗人感慨人生在世,忧愁烦恼接连不断。在这纷繁复杂、充满无奈与困苦的人生境遇里,唯有那岁岁如期绽放的黄花,依旧保持着往昔的模样。这里的黄花通常指菊花,它象征着一种坚守与永恒,在时光的流转中始终不变,与变化无常、充满忧愁的人生形成强烈反差,给诗人在无尽的愁绪中带来了一丝难得的慰藉。“万象亭中殢酒。九江阁上扶头。”:诗人来到万象亭与九江阁,在这里,他完全沉浸在美酒之中。在万象亭里,他开怀畅饮,沉醉不愿离去;在九江阁上,更是喝到头晕脑胀,几近沉醉不醒。诗人借助饮酒,试图忘却人生的诸多烦恼忧愁,酒成为他逃避现实痛苦、寻求心灵暂时解脱的寄托。“城鸦唤我醉归休。细雨斜风时候。”:沉醉之际,城头上乌鸦的啼叫声将诗人从醉意中唤醒,仿佛在催促他趁着这细雨斜风的时刻,赶紧回去休息。此时天色已晚,细雨斜风增添了几分清冷与孤寂,诗人在这样的情境下结束了此次饮酒之行,带着微醺的醉意和满心的惆怅踏上归途,给整首词营造出一种落寞、凄凉的氛围,让人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
上一篇:宋·苏轼《浣溪沙·荷花》
下一篇:宋·刘学箕《晓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