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李扶疏禽自来":青李枝叶繁茂,禽鸟自然飞来,
# 禽自来:指来禽,俗称花红、沙果。
"清真逸少手亲栽":这是像王羲之那样纯真高雅的人亲手栽种的。
# 清真逸少手亲栽:将王安石比作王羲之。李白在《王逸少》中说:“右军本清真,潇洒在风尘。”王羲之字遗少,曾任右军参军,又称王右军。
"深红浅紫从争发":深红色、浅紫色的花朵竞相绽放,
"雪白鹅黄也斗开":雪白色、鹅黄色的花儿也争奇斗艳地开放。
"斫竹穿花破绿苔":砍竹子穿过花丛踏破绿苔,
# 斫:砍、削。
"小诗端为觅桤栽":写这首小诗只为寻觅桤树来栽种。
# 桤:桤木,落叶乔木,木质轻软,可制器具,嫩枝叶可入药。,端为:正为。
"细看造物初无物":仔细观察大自然最初本无一物,
"春到江南花自开":春天来到江南花儿自然就开放了。
"骑驴渺渺入荒陂":骑着驴在遥远的荒坡中渐渐远去,
# 陂:山坡。,渺渺:形容荒野旷远。
"想见先生未病时":不禁让人想起先生未生病时的样子。
"劝我试求三亩宅":您劝我试着谋求三亩宅院,
"从公已觉十年迟":与您相伴我已觉得晚了十年。
# 十年:一说指十年前,即熙宁七年前王安石执政时代早该和睦相从了。一说指王安石退隐的十年,从熙宁七年到元半七年,意谓在王安石退隐的十年中,早该杖屦追陪。
"甲第非真有":豪奢的宅第并非真正拥有,
"闲花亦偶栽":闲来栽种的花也只是偶然为之。
"聊为清净供":权且把花作为清净的供品,
# 聊为清净供:自注:公病后,舍宅作寺。
"却对道人开":正好对着道人开放。
# 却对道人开:自注:公病后,舍宅作寺。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七言绝句,也是一组唱和诗。诗歌以苏轼路经金陵与王安石相见唱和为背景,描绘了二人同游交流的情景。虽未直接描述具体景象,但从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两人相处时的融洽氛围。这组诗体现了苏轼对王安石品格才学的钦敬,表达了尽管二人在政见上存在分歧,但在文学交流和私交方面却彼此欣赏,不因政治观点的不同而影响相互间的倾慕之情,展现出一种超脱于政见的真挚情谊。
2. 分段赏析
第一首第一句“青李扶疏禽自来,清真逸少手亲栽”:在形象方面,勾勒出青李枝叶舒展、禽鸟自来的悠然画面。炼字精妙,“扶疏”生动呈现出青李的繁茂姿态。运用借景抒情,借这一景象暗喻王安石退隐生活的闲适,表达苏轼的赞赏。第二句“深红浅紫从争发,雪白鹅黄也斗开”:景物形象上,展现出多彩花朵争艳的绚烂之景。语言绚丽,巧用丰富色彩词。通过拟人手法,“争发”“斗开”赋予花朵动态的竞争感,凸显自然生机,也折射出诗人内心的愉悦。第二首第一句“斫竹穿花破绿苔,小诗端为觅桤栽”:内容围绕生活小事,语言质朴。以记叙方式讲述行为,体现出诗人与王安石同游时的随性与雅趣,饱含相处的融洽之情。第二句“细看造物初无物,春到江南花自开”:富含哲理,借景寓理。借江南花开之景,传达出对自然规律和人生的思考,体现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第三首第一句“骑驴渺渺入荒陂,想见先生未病时”:塑造出王安石骑驴于荒陂的悠远形象。“渺渺”一词增添意境的朦胧感。运用想象,流露出苏轼对王安石往昔状态的怀念与对其现状的关切。第二句“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直抒胸臆,语言直白。直接表达出王安石劝苏轼求宅,二人相见恨晚、渴望相伴的深厚情谊。第四首第一句“甲第非真有,闲花亦偶栽”:语言简洁深刻。表达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体现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也是二人思想的共鸣。第二句“聊为清净供,却对道人开”:呈现出以花为供、对道人开放的画面,语言淡雅。借物抒情,借花表达对清净境界的追求,暗示两人精神契合。
上一篇:宋·叶绍翁《寓居(其一)》
下一篇:宋·欧阳修《玉楼春(其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