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īng
gōng
yùn
jué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3
qīng
shū
qín
qīng
zhēn
shào
shǒu
qīn
zāi
shēn
hóng
qiǎn
cóng
zhēng
xuě
bái
é
huáng
dòu
kāi
zhuó
zhú
chuān
穿
huā
绿
tái
xiǎo
shī
duān
wèi
zāi
kàn
zào
chū
chūn
dào
jiāng
nán
huā
kāi
miǎo
miǎo
huāng
bēi
xiǎng
jiàn
xiān
shēng
wèi
bìng
shí
quàn
shì
qiú
sān
zhái
cóng
gōng
jué
shí
nián
chí
jiǎ
fēi
zhēn
yǒu
xián
huā
ǒu
zāi
liáo
wéi
qīng
jìng
gòng
què
duì
dào
rén
kāi

译文

青李枝叶繁茂,禽鸟自然飞来,这是像王羲之那样纯真高雅的人亲手栽种的。深红色、浅紫色的花朵竞相绽放,雪白色、鹅黄色的花儿也争奇斗艳地开放。砍竹子穿过花丛踏破绿苔,写这首小诗只为寻觅桤树来栽种。仔细观察大自然最初本无一物,春天来到江南花儿自然就开放了。骑着驴在遥远的荒坡中渐渐远去,不禁让人想起先生未生病时的样子。您劝我试着谋求三亩宅院,与您相伴我已觉得晚了十年。豪奢的宅第并非真正拥有,闲来栽种的花也只是偶然为之。权且把花作为清净的供品,正好对着道人开放。

逐句剖析

"青李扶疏禽自来":青李枝叶繁茂,禽鸟自然飞来,

# 禽自来:指来禽,俗称花红、沙果。

"清真逸少手亲栽":这是像王羲之那样纯真高雅的人亲手栽种的。

# 清真逸少手亲栽:将王安石比作王羲之。李白在《王逸少》中说:“右军本清真,潇洒在风尘。”王羲之字遗少,曾任右军参军,又称王右军。

"深红浅紫从争发":深红色、浅紫色的花朵竞相绽放,

"雪白鹅黄也斗开":雪白色、鹅黄色的花儿也争奇斗艳地开放。

"斫竹穿花破绿苔":砍竹子穿过花丛踏破绿苔,

# 斫:砍、削。

"小诗端为觅桤栽":写这首小诗只为寻觅桤树来栽种。

# 桤:桤木,落叶乔木,木质轻软,可制器具,嫩枝叶可入药。,端为:正为。

"细看造物初无物":仔细观察大自然最初本无一物,

"春到江南花自开":春天来到江南花儿自然就开放了。

"骑驴渺渺入荒陂":骑着驴在遥远的荒坡中渐渐远去,

# 陂:山坡。,渺渺:形容荒野旷远。

"想见先生未病时":不禁让人想起先生未生病时的样子。

"劝我试求三亩宅":您劝我试着谋求三亩宅院,

"从公已觉十年迟":与您相伴我已觉得晚了十年。

# 十年:一说指十年前,即熙宁七年前王安石执政时代早该和睦相从了。一说指王安石退隐的十年,从熙宁七年到元半七年,意谓在王安石退隐的十年中,早该杖屦追陪。

"甲第非真有":豪奢的宅第并非真正拥有,

"闲花亦偶栽":闲来栽种的花也只是偶然为之。

"聊为清净供":权且把花作为清净的供品,

# 聊为清净供:自注:公病后,舍宅作寺。

"却对道人开":正好对着道人开放。

# 却对道人开:自注:公病后,舍宅作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次荆公韵四绝》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组诗。元丰七年秋,苏轼赴汝州途中在金陵逗留,与退居于此的王安石唱和。诗中运用对偶、借景抒情、用典等手法,描绘自然景致,追忆与王安石相处情景。从首联的景物描写,到尾联的情感抒发,层层推进。这组诗最大特点是展现了苏王二人虽政见不合,却在文学和私交上彼此欣赏,体现出超脱政见的文人情谊,具有较高文学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次荆公韵四绝》是苏轼所作。元丰七年(1084)八月,苏轼在赴汝州任职途中,特意取道金陵。彼时王安石已被罢去宰相之职,退居金陵蒋山,年老且疾病缠身。苏轼一直对王安石的政治理念和文学成就怀有敬意,此次途径金陵,便专程前去看望这位前辈。二人同游金陵,往昔朝堂上的针锋相对已随岁月远去,如今更多的是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在这样的情境下,苏轼与王安石相互唱和,写下了这组诗,以诗抒怀,表达对彼此境遇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七言绝句,也是一组唱和诗。诗歌以苏轼路经金陵与王安石相见唱和为背景,描绘了二人同游交流的情景。虽未直接描述具体景象,但从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两人相处时的融洽氛围。这组诗体现了苏轼对王安石品格才学的钦敬,表达了尽管二人在政见上存在分歧,但在文学交流和私交方面却彼此欣赏,不因政治观点的不同而影响相互间的倾慕之情,展现出一种超脱于政见的真挚情谊。

2. 分段赏析

第一首第一句“青李扶疏禽自来,清真逸少手亲栽”:在形象方面,勾勒出青李枝叶舒展、禽鸟自来的悠然画面。炼字精妙,“扶疏”生动呈现出青李的繁茂姿态。运用借景抒情,借这一景象暗喻王安石退隐生活的闲适,表达苏轼的赞赏。第二句“深红浅紫从争发,雪白鹅黄也斗开”:景物形象上,展现出多彩花朵争艳的绚烂之景。语言绚丽,巧用丰富色彩词。通过拟人手法,“争发”“斗开”赋予花朵动态的竞争感,凸显自然生机,也折射出诗人内心的愉悦。第二首第一句“斫竹穿花破绿苔,小诗端为觅桤栽”:内容围绕生活小事,语言质朴。以记叙方式讲述行为,体现出诗人与王安石同游时的随性与雅趣,饱含相处的融洽之情。第二句“细看造物初无物,春到江南花自开”:富含哲理,借景寓理。借江南花开之景,传达出对自然规律和人生的思考,体现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第三首第一句“骑驴渺渺入荒陂,想见先生未病时”:塑造出王安石骑驴于荒陂的悠远形象。“渺渺”一词增添意境的朦胧感。运用想象,流露出苏轼对王安石往昔状态的怀念与对其现状的关切。第二句“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直抒胸臆,语言直白。直接表达出王安石劝苏轼求宅,二人相见恨晚、渴望相伴的深厚情谊。第四首第一句“甲第非真有,闲花亦偶栽”:语言简洁深刻。表达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体现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也是二人思想的共鸣。第二句“聊为清净供,却对道人开”:呈现出以花为供、对道人开放的画面,语言淡雅。借物抒情,借花表达对清净境界的追求,暗示两人精神契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叶绍翁《寓居(其一)》

下一篇:宋·欧阳修《玉楼春(其二十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