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óu
chūn
èr
shí

朝代:宋作者:欧阳修浏览量:3
biān
liǔ
wài
lóu
gāo
chù
wàng
duàn
yún
shān
duō
shǎo
lán
gān
biàn
shǐ
使
rén
chóu
yòu
shì
tiān
chū
qīng
guǎn
kuáng
shù
shuǐ
pàn
huā
fēi
fēng
suàn
hún
qíng
láng
biàn
便
lái
lái
biàn
便

译文

在湖边柳树掩映中的高楼之上,我极目远眺,望断那重重云山,不知有多少条路延伸向远方。我倚遍栏杆,这满心的愁绪愈发浓重,又到了天涯初暮时分。轻狂无拘无束,水边飞花如风中柳絮。细想他真像薄情郎君,走了就不来,来了又离去。

逐句剖析

"湖边柳外楼高处":在湖边柳树掩映中的高楼之上,

"望断云山多少路":我极目远眺,望断那重重云山,不知有多少条路延伸向远方。

"阑干倚遍使人愁":我倚遍栏杆,这满心的愁绪愈发浓重,

# 阑干:栏杆。

"又是天涯初日暮":又到了天涯初暮时分。

# 天涯:犹天边,指极远的地方。

"轻无管系狂无数":轻狂无拘无束,

# 管系:管束和羁绊。

"水畔花飞风里絮":水边飞花如风中柳絮。

# 风里絮:随风飘扬的絮花,多指柳絮。

"算伊浑似薄情郎":细想他真像薄情郎君,

# 浑似:全似。,算:料想。

"去便不来来便去":走了就不来,来了又离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玉楼春·湖边柳外楼高处》为欧阳修所作闺怨词。上片写主人公立于湖边柳外高楼上,凭栏远眺天涯。她从早至晚痴痴守候,直至暮色降临,仍未等来心上人踪影,无边愁绪顿时涌上心头。“又是”二字点明,她并非一日如此,而是日复一日在此翘首期盼,足见其理想屡屡落空,却始终痴心坚守。下片写她每日登楼所见,尽是轻狂肆意、飘忽无定的飞花柳絮,这不正如那薄情郎吗?离去后便不再归来,飘来时又说走就走。看似怨怼之语,实则情深至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首词曾被误认为是明人顾清所作,相关记载见于《词的》卷二。而据《欧阳修苏轼颍州诗词详注辑评》考证,该词乃欧阳修于皇祐元年(1049)知颍州之后所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闺怨词。此词描写了女子登高望远的孤寂与柳絮飘飞的景象,表达了情郎薄情、来去无常的哀怨。

2. 分段赏析

上阕开篇“湖边柳外楼高处”,点明女子所处的位置,湖边、柳外、高楼,营造出一种清幽又略带孤寂的氛围,为全词奠定了情感基调。“望断云山多少路”,女子极目远眺,望断云山,那蜿蜒曲折的道路仿佛延伸至无尽远方,凸显出女子内心对远方之人的深深牵挂与无尽思念。“阑干倚遍使人愁”,女子倚遍阑干,这一动作细节生动地表现出她等待的焦灼与愁绪的浓重,“使人愁”直接抒发了她内心的哀愁。“又是天涯初日暮”,点明时间已是傍晚,“天涯”一词更增添了距离感,女子在黄昏时分独自登楼,望着天涯路,更觉孤独凄凉,愁情更浓。下阕“轻无管系狂无数”,将视线转向自然景物,那随风飘荡、无拘无束的花絮,没有丝线的管束,肆意狂飞,形象地描绘出花絮的轻盈与狂放。“水畔花飞风里絮”,进一步描绘了水畔花朵飘飞、风中柳絮飞舞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飘零无依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女子命运的飘零。“算伊浑似薄情郎,去便不来来便去”,由景及人,女子将那薄情郎比作这无拘无束、随意飘飞的花絮,形象地表达出对薄情郎的怨恨与无奈,他想来便来,想走便走,全然不顾女子的感受,将女子内心的哀怨之情推向了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李知几“坐待不来来又去”,极肖。

明卓人月《古今词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次荆公韵四绝》

下一篇:宋·李纲《江城子·九日与诸季登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