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
·
yuè
chū
qíng

朝代:宋作者:刘辰翁浏览量:2
hài
shàng
yuán
sòng
ān
yǒng
wèi
zhī
xià
jīn
sān
nián
měi
wén
zhé
kān
suì
shēng
yòu
tuō
zhī
ān
suī
qíng
ér
bēi
guò
zhī
yuè
chū
qíng
dài
yún
yuǎn
dàn
chūn
shì
shuí
zhǔ
jìn
yuàn
jiāo
hán
juàn
nuǎn
qián
xiāng
chén
àn
huá
dēng
míng
zhòu
cháng
shì
lǎn
xié
shǒu
shuí
zhī
dào
duàn
yān
jìn
mǎn
chéng
shì
chóu
fēng
xuān
jiù
lín
ān
nán
fāng
jǐng
yóu
xiāng
zhì
liú
fēng
bìn
sān
néng
zuì
jiāng
nán
zhōu
jīn
yòu
shuí
zhī
fǒu
kōng
xiāng
duì
cán
hóng
mèi
mǎn
cūn
shè

译文

我在德祐元年上元节,诵读李清照的《永遇乐》,为之痛哭流涕。到现在已经三年了。每次读到这首词,自己内心就不能忍受。于是就按照易安所表达地感情,用李词之调、依李词之声。虽辞情不及李易安所写的,但悲苦之情却绰绰有余。暮雨初晴,如璧的明月东升。云色如黛,淡淡飘荡在远空。这美好的春景,到底属于何人。皇帝苑园中一片微寒,西湖的堤岸倦慵暖温,前度刘郎如今又来这里,想不到变得如此冷寂岑岑。记得从前的上元夜,车水马龙攘攘纷纷,凝香弥漫的尘土将道路遮暗,五光十色的花灯,把暗夜照得如白昼一样明灿,可我也总是没有什么心情,和人们携手同去赏灯观看。谁知道,上元夜也会禁止宵行,人稀烟断,满城凄风苦雨,愁云惨淡。犹记宣和旧日,直到南渡临安,上元夜依旧热闹繁盛如故。而今辛苦收藏的金石书画,几乎散失尽净,元宵佳节也无心打扮,任凭鬓发纷乱飞舞,写下感时伤乱的词章,最令人感到凄苦。如今江南也无路可走,我到处漂泊无寄处,月夜里思念鄜州的亲人,这种凄苦的心境如今又有谁知。空自对着,昏暗不明的一盏残灯,长夜无眠,外面又传来满村的社鼓。

逐句剖析

"余自乙亥上元":我在德祐元年上元节,

# 乙亥上元:乙亥,指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上元,节日名。俗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也叫元宵节。

"诵李易安《永遇乐》":诵读李清照的《永遇乐》,

# 李易安:即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为之涕下":为之痛哭流涕。

"今三年矣":到现在已经三年了。

"每闻此词":每次读到这首词,

"辄不自堪":自己内心就不能忍受。

# 不自堪:指不能忍受。

"遂依其声":于是就按照易安所表达地感情,

"又托之易安自喻":用李词之调、依李词之声。

"虽辞情不及":虽辞情不及李易安所写的,

"而悲苦过之":但悲苦之情却绰绰有余。

"璧月初晴":暮雨初晴,如璧的明月东升。

# 璧月初晴:暮雨初晴,璧月上升。璧月,以圆形的玉比喻圆月。

"黛云远淡":云色如黛,淡淡飘荡在远空。

# 黛云:青绿色像眉似的薄云。

"春事谁主":这美好的春景,到底属于何人。

# 春事:春色;春意。

"禁苑娇寒":皇帝苑园中一片微寒,

# 禁苑娇寒:皇帝苑园不许宫外人游玩,故称禁苑。娇寒,嫩寒、微寒。

"湖堤倦暖":西湖的堤岸倦慵暖温,

"前度遽如许":前度刘郎如今又来这里,想不到变得如此冷寂岑岑。

# 前度遽如许:意为再来临安时,局势变化如此之快。遽,急,仓猝。前度,指前一次;上一回。

"香尘暗陌":记得从前的上元夜,车水马龙攘攘纷纷,凝香弥漫的尘土将道路遮暗,

# 香尘暗陌:街道上尘土飞扬,往来车马很多。香尘,指芳香之尘,多指女子之步履而起者。陌,街道。

"华灯明昼":五光十色的花灯,把暗夜照得如白昼一样明灿,

"长是懒携手去":可我也总是没有什么心情,和人们携手同去赏灯观看。

# 长是:时常;老是。

"谁知道":谁知道,

"断烟禁夜":上元夜也会禁止宵行,人稀烟断,

# 禁夜:禁止夜行。,断烟:指断火、禁火。

"满城似愁风雨":满城凄风苦雨,愁云惨淡。

"宣和旧日":犹记宣和旧日,

# 宣和旧日:指宋徽宗宣和年间汴京的繁华盛况。

"临安南渡":直到南渡临安,

"芳景犹自如故":上元夜依旧热闹繁盛如故。

"缃帙流离":而今辛苦收藏的金石书画,几乎散失尽净,

# 缃帙流离:“缃帙”三句,意为在战争中流离失所,人已衰老,所作词反而更觉痛苦。缃帙,书卷。流离,散失。

"风鬓三五":元宵佳节也无心打扮,任凭鬓发纷乱飞舞,

# 三五:指旧历正月十五夜。,风鬓:头发散乱的样子。

"能赋词最苦":写下感时伤乱的词章,最令人感到凄苦。

"江南无路":如今江南也无路可走,我到处漂泊无寄处,

# 江南无路:江南已沦陷。

"鄜州今夜":月夜里思念鄜州的亲人,

# 鄜州:州名。又作敷州。隋以后始专作鄜州。在今陕西省延安地区。现作“富县”。

"此苦又谁知否":这种凄苦的心境如今又有谁知。

"空相对":空自对着,

"残红无寐":昏暗不明的一盏残灯,长夜无眠,

# 无寐:不睡;不能入睡。,残红:油尽将熄的灯。

"满村社鼓":外面又传来满村的社鼓。

# 社鼓:旧时社日祭神所鸣奏的鼓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永遇乐·璧月初晴》是南宋词人刘辰翁的一首词。上阕中,词人以临安城今昔殊异的春光与节庆景象展开对比,借元宵盛衰穿插映照,流露深沉感叹。下阕则回溯北宋覆灭到南渡以来的历史创痛,借李清照的人生际遇与笔触寄寓家国情怀。全篇以今昔反衬为核心意象,融情入景,既抒发了故国沦亡的锥心之痛,更饱含对破碎河山的绵长追思。尤其在临安陷落的背景下,“江南无路”的深沉喟叹,将遗民之悲渲染得哀婉动人,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末年爱国词人,文学批评家

刘辰翁(1232~1297),南宋文学家。字会孟,号须溪,世称须溪先生,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景定进士。曾任濂溪书院山长、临安府学教授。文天祥起兵抗元时,曾短期参与其江西幕府。入元不仕,埋头著书,以此终老。其诗文有奇崛之风,词承辛弃疾一派,文学成就也主要在词。宋亡前后,多感伤时事的篇章。曾评点杜甫、王维、李贺、王安石、陆游诸家之作,开后代评点风气。其对李贺诗的评点,流传最广。主要作品有《须溪记钞》《须溪集》《须溪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南宋恭帝德祐元年乙亥(1275 年)元宵节,彼时蒙古大军在江淮地区长驱直入,势如破竹,临安的小朝廷已陷入风雨飘摇、朝不保夕的困境之中。刘辰翁在这样动荡不安的局势下,翻开李清照的词作细细品读,不禁心生感慨,悲从中来,欷歔不已,满腔的悲愤更是难以抑制。三年后的端宗景炎三年戊寅(1278 年),又逢元宵佳节。此时,临安早已在两年前被攻陷。刘辰翁内心深处悲痛万分,早已无法克制胸中那如汹涌波涛般的哀恸。于是,他选取李清照词的词调,依照词的原声韵律,创作了一首和词。彼时的他,四处流离,居无定所,无奈之下只能蛰居于临安附近的乡村。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通过今昔不同的春景春事以及北宋末到南渡初直至今日的痛史对比,抒发了国破家亡的痛苦和对故国的思念与眷恋,流露出临安沦陷后“江南无路”的悲苦之情。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璧月初晴,黛云远淡,春事谁主。禁苑娇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许。香尘暗陌,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都在追忆都城临安往昔的繁华,春景春事的美好景色,如今都城已破,心情可知,痛何如之。

3. 分段赏析

该词上片围绕临安今昔春景春事,尤其是元宵的氛围展开对比描绘,以此抒发感慨。开篇“璧月”一词,直接点明元宵夜景,通过景语营造出特定的氛围,还明确了词里景物对应的时间,核心聚焦于“春事谁主”这一主题。采用对仗句式描绘景色,将月亮比作玉璧,生动展现出其洁白、晶莹、圆满的特点,云彩则与天空融为一体,轻柔淡雅,用词极为精妙考究。然而,“春事谁主”这句抒情之语陡然出现,显得突兀却饱含千钧之力,实则是伤心人借景抒发别样情怀,面对此景怎能承受?“禁苑”三句,是词人对往昔新春景致的追忆。往日南宋临安的宫苑,湖堤周边气候宜人、寒暖适中,曾经在临安城感受到的太平盛世,竟如此迅速地消逝。这不仅是悲叹春光易逝,更暗指国家已然沦亡,体现出局势变化之快。紧接着,词人笔锋一转,宕开一笔回忆都城临安昔日的繁华。三组四言对仗句,描绘出香陌上华灯璀璨、热闹非凡的美丽场景。但结尾一句“长是懒携手去”,直白地表明词人总是懒得和友人携手同游,其内心的痛苦不难想象。最后“谁知”二句,描绘出在断烟禁夜的压抑氛围下,“满城似愁风雨”的景象。这里运用景物作比喻,深刻体现出今非昔比的巨大落差,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在写作手法上,骈句与散句相互穿插。三组四言对仗句着重渲染乐景,而散句则无一不抒发哀情,对比鲜明。下片追述北宋末年到南渡初直至当下的痛史,并效仿李清照的身世和口吻来抒发情感。“宣和”三句与上片末句看似断开,实则紧密相连,在这里展开了对过往历史的回忆。“芳景犹自如故”既概括了南北宋时期的繁华景象,又蕴含着不堪回首的感慨。国事衰微,从宏观角度落笔,又结合李清照的身世来书写。因为李清照在《永遇乐》中曾描绘“中州盛日”的情景,而南逃后却“而今憔悴”,生活凄惨。“缃帙”三句,叙述李清照南逃时书籍散失,在明亮的月光下常常感怀身世,写下无数“凄凄惨惨戚戚”般哀伤的词句,其境遇凄苦到了极点。“江南”三句,再次诉说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痛苦,借用杜甫在安史之乱中寄家郎州的故事来自我比喻,表达出无路可走、无家可归的艰难处境。并以“此苦又谁知否?”用反问语气说出,加深了情感的深度,笔势陡然转折,更显哀痛。“空相对”三句,极力刻画自身悲苦与他人欢乐的巨大反差,与李清照的词作遥相呼应,充满了无可奈何的感叹,哀婉动人。下片共十二句,均匀地划分为前后两大板块,前半部分讲述李清照“能赋词最苦”,后半部分则表明自己“悲苦更甚”,层次分明,情感真挚。

4. 作品点评

整首词巧妙地将情景相互交织,疏密处理得恰到好处。词的两片结尾处,都以浓墨重彩描绘当时的场景,达成景中含情、情中蕴景的艺术效果。上片以此巧妙勾连引出下片内容,下片结尾则借景抒发深沉情感,给人留下无尽的回味空间。该词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国破家亡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故国深深的思念与眷恋之情,哀伤婉转,动人心弦,充分展现了临安沦陷后“江南无路”的悲苦境遇。此词通篇看似只是在诉说个人的凄惨遭遇,实则承载着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沉重悲恸,这正是它震撼人心的关键所在 。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整首词词人在今昔对比中将自己的愁苦和盘托出,同时又通过与李清照的南渡之苦作对比,更加深了自己的感叹。全篇只是娓娓道来,不假修饰,却深入人心。

崇文书局主编刘晓亮《唐宋词鉴赏辞典》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智遇《偈颂十三首其一》

下一篇:宋·赵令畤《蝶恋花·庭院黄昏春雨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