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萧散满霜风":白发越发稀少,好似被寒风吹过一般,
# 霜风:形容头发披离。,萧散:萧疏散乱。
"小阁藤床寄病容":养病卧在寺中小小阁楼的一张藤床上。
# 小阁:在惠州时住的嘉佑寺房舍。
"报道先生春睡美":我此刻春睡香甜,
"道人轻打五更钟":道人不敢打扰,轻轻敲打五更的更鼓。
# 道人:寺中僧人。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纵笔》是苏轼创作的七绝,彼时苏轼饱经贬谪,却用白描手法,展现出对艰苦生活的淡然、安闲。诗风轻松潇洒,读来舒缓且充满情趣。谁料,政敌章惇在《艇斋诗话》读到后大怒,把苏轼再贬到海南儋耳,这也体现显出苏轼的豁达,哪怕再遭困境,也不改从容。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诗中”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这里描绘自然环境的寒冷萧瑟,突出白发和风霜,营造苍凉氛围。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凄凉,让读者能从景中感受到诗人复杂的情感。对比:整首诗都存在着对比,如“霜风”象征磨难,“春睡美”体现超然,还有“道人”的加入可能带有禅意,显示其精神境界。结构上,前两句压抑,后两句舒缓,形成张力。这种对比,既表现出诗人身体状况与精神状态的差异,也体现了诗人在困境中复杂的心境,有凄凉落寞,也有超脱旷达。
3. 作品点评
这首诗是苏轼贬居惠州期间所作,充分展现了他与当地百姓融洽相处的友好情谊,也是其随遇而安性格的生动体现,创作于绍圣四年(1097)。然而,苏轼作完此诗不久,便再次被贬至儋州(位于海南岛西北,宋代时为南宁军,在当时是极为偏远、荒蛮的军州),这或许与这首诗有着莫大关联。据宋代曾季狸的《艇斋诗话》记载,当时的宰相章惇看到了这首诗,认为苏轼竟能如此安逸地享受“春睡美”,心中恼怒,于是再次将苏轼贬谪到儋州。
上一篇:宋·无名氏《千秋岁·记当初归我》
下一篇:宋·陈简轩《醉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