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一片月":长安城内一片月光,
# 一片月:一片皎洁的月光。
"万户捣衣声":千户万户都在捣衣。
# 捣衣:把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击,使衣料绵软以便裁缝;将洗过头次的脏衣放在石板上捶击,去浑水,再清洗。,万户:千家万户。
"秋风吹不尽":秋风吹送捣衣声声,
# 吹不尽:吹不散。
"总是玉关情":家家怀念戍边之人。
# 玉关: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北,此处代指良人戍边之地。
"何日平胡虏":何时才能平息边境战争,
# 平胡虏:平定侵扰边境的敌人。
"良人罢远征":让我丈夫结束远征。
# 罢:结束。,良人:古时妇女对丈夫的称呼。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闺怨诗。描绘了秋夜长安城中月照万户、捣衣声声的场景,借秋月、秋风、捣衣声等景象,写出了闺妇对远征丈夫的深切思念,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以景衬情:前三句的秋月、秋声、秋风,渲染凄凉氛围,衬托闺妇的思念之情。情景交融:“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月光、捣衣声、秋风等景,交融着闺妇对玉门关外丈夫的深情。直抒胸臆:“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以设问句直抒胸臆,表达对和平的期盼。
3. 分段赏析
前四句“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诗人从视觉写长安的秋月,“一片”营造出静谧氛围;再到听觉“万户捣衣声”,以声衬静,且捣衣声饱含思亲之情;接着触觉“秋风吹不尽”,秋风更添愁绪,为“总是玉关情”蓄势,将闺妇对远在玉门关征人的思念推向高潮。“总是”强调思念之深之广,充塞天地。后两句“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直抒胸臆,以闺妇的口吻发出期盼,使诗歌主旨从个人思念上升到对和平的渴望,让“玉关情”更显浓厚,也体现了诗歌深刻的思想内涵。
# 钟云:“毕竟是唐绝句妙境,一毫不像晋宋。然求像,则非太白矣。”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有味外味。每结二语,馀情馀韵无穷。“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此入感叹语意,非为万户砧声赋也。
明陆时雍《唐诗镜》
# 前四句是天壤间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
# 不言朝家之黩武,而言胡虏之未平、立言温厚。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诗贵寄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李太白《子夜吴歌》本关情语,而乎冀罢征。
清沈德潜《说诗晬语》
# (前)四句入神。
清应时《李诗纬》
# 余窃谓删去末二句作绝句,更觉浑含无尽。
清田同之《西圃诗说》
# 一气浑成,有删末二句作绝句者,不见此女贞心亮节,何以风世历俗。
清清高宗《唐宋诗醇》
上一篇:唐·杜甫《赠花卿》
下一篇:唐·宋之问《渡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