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色云开":韵译拂晓的曙色中云雾散净,
# 晓色:拂晓时的天色。
"春随人意":好春光随人意兴,
"骤雨才过还晴":骤雨才过天色转晴。
"古台芳榭":古老的亭台,芳美的水榭,
# 芳榭:华丽的水边楼台。
"飞燕蹴红英":飞燕穿花踩落了片片红英。
# 红英:此指飘落的花瓣。,蹴:踢。
"舞困榆钱自落":榆钱儿像是舞得困乏,自然地缓缓飘零,
# 榆钱:春天时榆树初生的榆荚,形状似铜钱而小,甜嫩可食,俗称榆钱。
"秋千外、":秋千摇荡的院墙外,
"绿水桥平":漫涨的绿水与桥平。
# 绿水桥平:春水涨满了小河,与小河平齐。
"东风里":融融的春风里,
"朱门映柳":杨柳垂荫朱门掩映,
"低按小秦筝":传出低低弹奏小秦筝的乐声。
# 秦筝:古代秦地所造的一种弦乐器,形似瑟,十三絃。
"多情":回忆起往日多情人。
"行乐处":邀游行乐的胜景,
"珠钿翠盖":她乘着翠羽伞盖的香车,珠玉头饰簪发顶,
# 珠钿翠盖:形容装饰华丽的车子。珠钿:指车上装饰有珠宝和嵌金。翠盖:指车盖上缀有翠羽。
"玉辔红缨":我骑着缰绳精美的骏马,装饰了几缕红缨。
# 玉辔红缨:形容马匹装扮华贵。玉辔:用玉装饰的马缰绳。红缨:红色穗子。
"渐酒空金榼":金杯里美酒渐空,
# 金榼:金制的饮酒器。一作“金榷”。
"花困蓬瀛":如花美人厌倦了蓬瀛仙境。
# 蓬瀛: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瀛州。此指饮酒之地。,花:指美人。
"豆蔻梢头旧恨":豆蔻年华的青春少女呵,往日同我有多少别恨离情,
# 豆蔻梢头旧恨:化用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句意,写旧识的少女。
"十年梦、":十年间浑然大梦,
# 十年梦:十年梦、屈指堪惊”句:用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句意,抒今昔之慨。
"屈指堪惊":屈指算令人堪惊。
"恁阑久":凭倚着栏杆久久眺望,
"疏烟淡日":但见烟雾稀疏,落日昏蒙,
"寂寞下芜城":寂寞地沉入了扬州城。
# 芜城:即广陵城,今之扬州。因鲍照作《芜城赋》讽咏扬州城的废毁荒芜,后世遂以芜城代指扬州。
北宋婉约派词人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视为元祐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他擅长各种文体,而以政论、游记为出色。主要文学成就在词,陈师道《后山诗话》誉其为“今代词手”,后世视其为正宗的婉约派第一流词人。他善于把男女恋情与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起来,以含蓄的手法,幽冷的意境,淡雅的语言,抒发感伤的情绪。〔千秋岁〕“水边沙外”、〔踏莎行〕“雾失楼台”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描写春日游历感怀的词。这首词记芜城春游感怀,抒发胸臆间细腻悠长的情思,笔触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转,言尽而意无穷,余韵袅袅不绝。
2. 写作手法
借古讽今:化用杜牧“豆蔻梢头”诗意,以“豆蔻词工”暗指往昔风雅,通过历史文人的风流余韵,反衬当下物是人非的荒凉,深化主题厚度。
3. 分段赏析
上阕以春日明丽之景为引,绘就一幅生机盎然的画卷。“晓色云开”三句,如晨曦初破晓,春光旖旎,万物皆随人意而舒展,雨后初晴,云开雾散,春之明媚跃然纸上。继而,镜头缓缓推进,春日盛景如电影长卷般徐徐展开:古台旧榭,在繁花似锦的映衬下,焕发出勃勃生机,仿佛历史沧桑也为之褪色;飞燕穿梭于花间,轻触花瓣,似与春共舞;榆钱随风飘扬,悠然自得,直至倦意袭来,方缓缓飘落;秋千荡漾,绿水与桥面平齐,波光粼粼,尽显春之柔美。此等写景,笔力遒劲,以苍凉之古台衬春之明媚,飞燕、榆钱更添春之灵动,它们或轻触花瓣,或随风起舞,不仅勾勒出春之形态,更映射出万物对春之沉醉。而秋千之景,则巧妙暗示了庭院深闺中的春色与佳人倩影,引人遐想。“东风里”三句,笔锋一转,由景入情,却又不失韵致。朱门之内,绿柳轻拂,红妆少女轻抚秦筝,琴声悠扬,令人心驰神往,想象无限。下阕则转入昔日欢愉与今日寂寥之对比。“多情”四句,承上启下,以简练之笔勾勒出春游之乐。华车骏马,彰显冶游之盛,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繁华热闹的春日游行之中。“渐酒空”句,省略万千行乐场面,仅以行乐之果映衬冶游之久与尽兴之深。“豆蔻”三句,笔锋陡转,昔日盛景皆成旧梦,杜牧诗意融入其中,用典精妙,言简意赅。“堪惊”二字,如重锤击心,道尽人事变迁之沧桑。末了三句,转写眼前萧瑟之景与忆旧者怅惘之情。凭栏久立,抚今追昔,十年风雨,感慨万千。落日余晖,疏烟淡雾,凄凉之景与悲苦之心交织,夕阳西下,人亦如夕阳般孤独落寞,情深意远。
4. 作品点评
此词结构精妙,用笔奇巧,语言凝练而富有神韵。其最妙处在于情景互映相生,景语情语水乳交融,尽显艺术匠心。细品其章法,实有三大脉络暗藏其中:其一为时序脉络,自晨光初霁起笔,至暮霭沉烟收束,其间暗藏午时花困酒阑的倦意;其二为游踪脉络,循古台、横桥、朱门至芜城凭栏,勾勒出完整游赏轨迹;其三为情思脉络,从晨起逸兴遄飞,到午间意兴阑珊,终至暮归独对芜城的萧索,层层递进写尽心境流转。虽经剖析可见三线交织,然词人运笔如织锦,将时空经纬与情感丝缕熔铸一体,非但无割裂之弊,反使词境更添婉约风致,情韵流转间自成佳构。
# (上片)悠淡语,不觉其妙而自妙。“微映百层城”,景亦不少;“寂寞”句,感慨过之。
宋何士信《草堂诗馀》正集卷三
# 秋千外,东风里,字字奇巧。疏烟淡日,此时之情还堪远眺否?就暗中描出春色,林峦欲滴。就远处描出春情,城郭隐然如无。
明吴从先《草堂诗馀隽》卷一眉批
# 景胜于情。
明杨慎《草堂》
# “秋千外、绿水桥平”,又“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淡语之有情者也。
明王世贞《弇州山人词评》
# 此必少游被谪后作。雨过还晴,承恩未久也。燕蹴红英,喻小人之谗构也。榆钱,自喻也。绿水桥平,喻随所适也。朱门、秦筝,彼得意者自得意也。前一阕叙事也,后一阕则事后追忆之词。“行乐”三句,追从前也。“酒空”二句,言被谪也。“豆蔻”三句,言为日已久也。“凭栏”二句,结通首,黯然自伤也。章法极绵密。
清黄苏《蓼园词选》
# (上片)君子因小人而斥。“多情”二句,一笔挽转。“结处”应首句,不忘君子也。秦本眉批:“秋千外、绿水桥平”,景语却无限清婉。
清周济《宋四家词选》
# “晚色云开”三句,天气。“高台芳榭”四句,景物。“东风里”三句,渐说到人事。“珠钿翠盖”二句,会合。“渐酒空金榷”四句,离别。“疏烟淡月”二句,与起处反照作收。
清许昂霄《词综偶评》
# 前写景,后写情,流利轻圆,是其制胜处。
近现代俞陛云《宋词选释》
上一篇:宋·石延年《灯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