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è
tiān
·
·
jiā
rén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3
luó
dài
shuāng
chuí
huà
chéng
rén
jiāo
tài
zuì
qīng
yíng
xiōng
xié
bào
tiān
biān
yuè
shǒu
qīng
tán
shuǐ
miàn
bīng
xiàn
shì
duō
qíng
xián
zhú
dīng
níng
ráo
jūn
jìn
xiāng
diào
dài
tīng
tóng
luò
shēng

译文

双双垂下的“罗带”飘柔而美丽,连画都比不上,娇艳的姿色迷人,飘然得不能再轻盈了。佳人洁白润泽的胸脯隆起,斜抱着琵琶,从侧面看就像抱着半轮明月,洁白细嫩的手指,轻弹琵琶,发出水的表面如冰滑一般的声音。事很多,情也很多,琵琶弹奏出的音乐声响中有你的愁绪。尽管你弹完相思调,但你这是单相思,请你等待着秋天的来临,听我弹拨那“梧桐落叶”的琵琶声吧。

逐句剖析

"罗带双垂画不成":双双垂下的“罗带”飘柔而美丽,连画都比不上,

# 罗带:丝织的衣带。

"殢人娇态最轻盈":娇艳的姿色迷人,飘然得不能再轻盈了。

# 殢人:迷恋人。

"酥胸斜抱天边月":佳人洁白润泽的胸脯隆起,斜抱着琵琶,从侧面看就像抱着半轮明月,

# 酥胸:洁白润泽的胸脯。

"玉手轻弹水面冰":洁白细嫩的手指,轻弹琵琶,发出水的表面如冰滑一般的声音。

# 水面冰:水的表面如冰滑一般。这里指琵琶的声音。

"无限事":事很多,

"许多情":情也很多,

"四弦丝竹苦丁宁":琵琶弹奏出的音乐声响中有你的愁绪。

# 丁宁:形容乐器所发出的声响。,丝竹:弦乐器与竹管乐器的总称,泛指音乐。,四弦:即琵琶。

"饶君拨尽相思调":尽管你弹完相思调,但你这是单相思,

# 饶:任凭,尽管。

"待听梧桐叶落声":请你等待着秋天的来临,听我弹拨那“梧桐落叶”的琵琶声吧。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鹧鸪天·佳人》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词作。此词上片刻画琵琶歌女华美的服饰、轻盈的体态及弹奏琵琶时清脆如“水面冰”的乐音,展现其窈窕淑静的形象;下片描绘歌女内心积郁的幽独愁苦情态,最终以“待听梧桐叶落声”收尾,暗喻其相思无解的孤寂。全词运用白描与侧面烘托的笔法,语言凝练,对仗工整,通过视觉与听觉的交错描写,将歌女的外貌之美与情感之苦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艺术张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鹧鸪天·佳人》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至六年(1073年)任杭州通判期间所作。此词创作背景与苏轼在杭州的仕宦经历密切相关:彼时杭州城歌舞繁盛,歌妓群体活跃于宴饮场所,苏轼作为地方官员亦参与其中。后因政治变动调离杭州,遂以词作追忆往昔所见歌妓形象,既表达对歌舞盛景的怀念,亦暗含对歌妓群体人格尊严、艺术才华的尊重,以及对其身世飘零的深切同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鹧鸪天·佳人》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词。上片写琵琶歌女的外貌和弹琵琶的美妙效果,下片写琵琶歌女的幽独愁苦情态。全词运用了描写与烘托的笔法,不仅展现了对歌女美丽才艺的欣赏,更体现了对她们人格的尊重和不幸遭遇的同情,传达了他对这些女子命运的深切关怀。

2. 写作手法

烘托:全词以琵琶女为核心,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弦弦掩抑声声思”的意境,烘托女子的悲情命运,形成跨文本的情感共鸣。正侧面描写结合:“罗带双垂画不成”以服饰细节的细腻刻画,直接展现歌女衣饰的华美精致;“殢人娇态最轻盈”则通过体态描摹,直观呈现其容貌的妩媚动人。后两句转向侧面烘托:“酥胸斜抱天边月”以明月意象隐喻歌女怀抱琵琶时胸脯的优美曲线,暗含纯洁典雅的象征意蕴;“玉手轻弹水面冰”则借“水面冰”的滑润质感,间接表现琵琶声的清越空灵,与白居易“幽咽泉流冰下滩”的意境异曲同工。

3. 分段赏析

上片琵琶歌女的外貌和弹琵琶的美妙效果。“罗带双垂画不成”以服饰细节的工笔描写开篇,通过“罗带双垂”的华美意象,直接展现歌女衣饰的精致飘逸。“画不成”三字以否定句式强化视觉冲击,暗示其姿容之美远超画工笔力,呼应后文对“窈窕淑静”形象的铺陈。“殢人娇态最轻盈”转而聚焦容貌描写,“殢人”二字点出歌女令人沉醉的风姿,“娇态”与“轻盈”互文,既描摹其眉目含情的妩媚,又暗含步态翩跹的动态美感,与白居易“回眸一笑百媚生”异曲同工。“酥胸斜抱天边月”以侧面烘托手法刻画形体:以“天边月”隐喻怀抱琵琶时胸脯的圆润曲线,既避免直露描写,又赋予纯洁典雅的象征意蕴;“斜抱”二字暗含演奏姿态,与“幽咽泉流冰下滩”的琵琶声意象形成视觉与听觉的通感。“玉手轻弹水面冰”从听觉维度着笔,“玉手”呼应前文“娇态”,强化人物清丽特质;“水面冰”以通感手法将琵琶声的清脆滑润具象化,与《琵琶行》“幽咽泉流冰下滩”的冰下流水意象相类,突显技艺高超与乐音空灵。下片写琵琶歌女的幽独愁苦情态。“无限事,许多情”以议论性短句收束上片,由外貌转入内心世界。“无限”与“许多”的叠用,既暗示歌女身世浮沉的复杂纠葛,又为下片“相思调”埋下伏笔,语言凝练而情感张力暗生。“四弦丝竹苦丁宁”以乐器声响写愁绪,“苦丁宁”三字将抽象情思转化为听觉意象,既呼应“间关莺语花底滑”的乐音细节,又暗含“说尽心中无限事”的倾诉感,凸显人物内心郁结。“饶君拨尽相思调,待听梧桐叶落声”为点题之笔,以秋声作结,形成时空闭环:“相思调”直指前文“事”“情”之苦,“梧桐叶落”则借萧瑟秋景隐喻相思无解,与《卜算子》“缺月挂疏桐”的孤寂意境遥相呼应,深化“幽人独往来”的苍凉感。

4. 作品点评

《鹧鸪天·佳人》是苏轼以琵琶歌女为主角创作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烘托手法,刻画了一位兼具才艺与愁绪的佳人形象。全词语言凝练,意象清丽,兼具音乐美与画面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画不成)三字精。仙染与俗墨异。意外意,琵琶筝笛听之,形躁而志越,故弹得相思一半,有人肠断,何况拨尽。

明戏曲理论家沈际飞《三苏全书·苏轼词集》

# 取《琵琶行》之意,明显地受白居易《琵琶行》的影响。

现代中国苏轼研究会会员饶学刚《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进英《偈三首其一》

下一篇:宋·朱淑真《灯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