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ùn
sēng
qián
jiàn
zèng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3
dào
rén
xiōng
zhōng
shuǐ
jìng
qīng
wàn
xiàng
miè
táo
xíng
zhǒng
qiū
yào
bàn
sāo
rén
cān
luò
yīng
rén
jiān
chù
yǒu
nán
běi
fēn
fēn
hóng
鸿
yàn
céng
míng
mén
zuò
xué
chán
tóu
shàng
suì
yuè
kōng
zhēng
róng
jīn
nián
ǒu
chū
wèi
qiú
huì
jiàn
jiā
lóng
xíng
yún
xīn
shān
shuǐ
chū
shuāng
jiǎn
ér
tóng
jīng
gōng
hóu
shí
zhī
shì
qīng
chéng
qiū
fēng
chuī
mèng
guò
huái
shuǐ
xiǎng
jiàn
yòu
chuí
kōng
tíng
rén
zài
tiān
jiǎo
xiāng
wàng
luò
luò
chén
xīng
péng
chéng
lǎo
shǒu
zǎo
lín
sāng
xiāng
yāo
yíng
qiān
shān
dàn
huāng
diàn
yuǎn
liǎng
jiǎo
chèn
fēi
náo
qīng
duō
shēng
jìn
shàng
yǒu
wǎn
zhuǎn
shī
rén
qíng
yuán
yín
běn
zhī
xià
yǒu
xíng
rén
xíng
kōng
jiē
qīng
jué
shuí
shǐ
使
yǎn
qióng
xiān
shān
duō
yáo
cǎo
qīng
kuāng
zuò
tàn
shí
yíng
簿
shū
biān
zhòu
tián
wěi
zhǔ
míng
shāo
xiāo
zhēng
zhào
zhuó
shuǐ
gòng
kàn
luò
yuè
jīn
pén
qīng

译文

道士胸中明净如同一面清澈的水镜,能洞察万象的兴衰无可逃脱。他独自依托古寺种植着秋菊,期待与悠然自得的文人一起赏落花。世间的人们分布在南北两方,却如何能明了群鸿和雁鸣的方向呢。闭门静坐于禅榻之上,在禅定中不知岁月的流逝。今年他偶然出外,是为了追寻法义,欲与智慧之剑磨砺得更加锋利。道士衣服破旧,补丁颜色深浅不一,仿佛山水画,他那未剪的白须令孩童们害怕不已。贵族公侯们若想了解他,却是不可得的,因为他深知市井之中并无真正的美人倾国倾城。秋风吹过梦中的淮水,让他心生向往,希望能见到那些悬挂在空旷庭院中的柚子和橘子。旧友分散在天边各自的角落,相互注视着,宛如早晨的明星一般闪耀。彭城的老朋友在他的视线之外,所以他并不关注,而是邀请他到枣林和桑野相聚欢迎。千山万水也无法阻挡他远离荒凉店铺,急切地向前追寻,他希望能像猎豹一样轻盈地奔跑。他们讲述着各种多彩的故事,却无法穷尽,而且其中还保留着诗人们独特的情感。猿猴吟唱、鹤鸟鸣叫,并无意义,它们并不知道有行人经过这底下。寂静的阶梯上夜雨自然而然地清洗着,但谁能让掩抑的孤寂和哀伤停止呢。我渴望能够采摘仙山上的瑶草,但我的筐子却空空如也,只能坐在那里叹息着何时才能装满它。记录着琐碎事务的簿书被丢弃在白天,而鞭子和打击声只适合在夜晚行军。请给我一块摩尼石,照亮混浊的水,我们一起看月亮倾泻在金盆中。

逐句剖析

"道人胸中水镜清":道士胸中明净如同一面清澈的水镜,

# 水镜清:就是指境界高的人,心态很好,就是淡定,不易被周围的事物所影响。,道人:指参寥。

"万象起灭无逃形":能洞察万象的兴衰无可逃脱。

"独依古寺种秋菊":他独自依托古寺种植着秋菊,

"要伴骚人餐落英":期待与悠然自得的文人一起赏落花。

# 英:花。

"人间底处有南北":世间的人们分布在南北两方,

# 底处:何处,唐宋时口语。

"纷纷鸿雁何曾冥":却如何能明了群鸿和雁鸣的方向呢。

# 冥:高空。

"闭门坐穴一禅榻":闭门静坐于禅榻之上,

# 坐穴:犹言坐穿。

"头上岁月空峥嵘":在禅定中不知岁月的流逝。

# 峥嵘:不平凡,不寻常。,空:徒。

"今年偶出为求法":今年他偶然出外,是为了追寻法义,

"欲与慧剑加砻硎":欲与智慧之剑磨砺得更加锋利。

# 砻硎:磨刀石。

"云衲新磨山水出":道士衣服破旧,补丁颜色深浅不一,仿佛山水画,

# 云衲:百衲衣,僧衣。

"霜髭不翦儿童惊":他那未剪的白须令孩童们害怕不已。

# 霜髭:白须。

"公侯欲识不可得":贵族公侯们若想了解他,却是不可得的,

"故知倚市无倾城":因为他深知市井之中并无真正的美人倾国倾城。

# 无倾城:无倾城之容。,倚市:指妓女。

"秋风吹梦过淮水":秋风吹过梦中的淮水,让他心生向往,

"想见橘柚垂空庭":希望能见到那些悬挂在空旷庭院中的柚子和橘子。

"故人各在天一角":旧友分散在天边各自的角落,

"相望落落如晨星":相互注视着,宛如早晨的明星一般闪耀。

# 落落:稀疏,零落貌。

"彭城老守何足顾":彭城的老朋友在他的视线之外,所以他并不关注,

# 彭城老守:苏轼自谓。

"枣林桑野相邀迎":而是邀请他到枣林和桑野相聚欢迎。

"千山不惮荒店远":千山万水也无法阻挡他远离荒凉店铺,急切地向前追寻,

"两脚欲趁飞猱轻":他希望能像猎豹一样轻盈地奔跑。

# 猱:猿类,身轻体健,跳跃敏捷。,趁:逐也。

"多生绮语磨不尽":他们讲述着各种多彩的故事,却无法穷尽,

# 绮语:指华美的辞藻或言情诗词。

"尚有宛转诗人情":而且其中还保留着诗人们独特的情感。

"猿吟鹤唳本无意":猿猴吟唱、鹤鸟鸣叫,并无意义,

"不知下有行人行":它们并不知道有行人经过这底下。

"空阶夜雨自清绝":寂静的阶梯上夜雨自然而然地清洗着,

"谁使掩抑啼孤茕":但谁能让掩抑的孤寂和哀伤停止呢。

# 孤茕:孤单无依。,掩抑:低沉,多指低泣。

"我欲仙山掇瑶草":我渴望能够采摘仙山上的瑶草,

# 瑶草:仙草。,掇:采。

"倾筐坐叹何时盈":但我的筐子却空空如也,只能坐在那里叹息着何时才能装满它。

"簿书鞭扑昼填委":记录着琐碎事务的簿书被丢弃在白天,

# 昼填委:公文职事纷集,整日不得暇也。,鞭扑:鞭挞。,簿书:公文。

"煮茗烧栗宜宵征":而鞭子和打击声只适合在夜晚行军。

# 宵征:夜行。

"乞取摩尼照浊水":请给我一块摩尼石,照亮混浊的水,

# 摩尼:梵语。又作末尼,珠之总称。

"共看落月金盆倾":我们一起看月亮倾泻在金盆中。

# 金盆倾:比喻月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次韵僧潜见赠》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诗中描绘了道人(僧潜)内心的纯净与超然,他独居古寺,种植秋菊,渴望与雅士共享落英,体现出一种清雅的情趣。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猿吟鹤唳”“空阶夜雨”,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诗中以“水镜清”比喻道人内心的纯净,以“秋菊”象征高洁的品格。通过“闭门坐穴”与“今年偶出”的对比,突出了道人对修行的专注和对求法的执着。诗人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相结合,如“空阶夜雨”“猿吟鹤唳”,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孤寂的氛围。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展现了苏轼独特的艺术风格。诗中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还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超脱物外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次韵僧潜见赠》是宋代诗人苏轼于元丰元年(1078年)九月创作的一首诗。苏轼时任彭城(今徐州)知州,与僧人道潜(字参寥)交谊深厚,道潜是北宋著名诗僧,精通佛法且擅长诗词,苏轼对其十分赏识,曾称赞其诗“清绝,可与林逋相上下”。道潜专程至彭城与苏轼相见,期间苏轼创作了多首与道潜相关的诗作,其写作密度之高、品质之上乘,体现了两人真挚的情谊。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次韵僧潜见赠》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古体诗,也是一首唱和诗。这首诗以道人的视角展开,描绘了道潜清心寡欲、超脱尘世的生活状态。诗中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沉思,展现了道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对友情的珍视。

2. 写作手法

比喻:“道人胸中水镜清,万象起灭无逃形。”诗人将道人的心境比作清澈的水镜,生动地表现出道人心境的澄澈与明净,世间万物的变化都清晰地映照其中。借景抒情:“独依古寺种秋菊,要伴骚人餐落英。”通过描写道人独自在古寺种菊、与诗人相伴的情景,借秋菊的高洁和古寺的清幽,抒发了诗人对高洁人格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比:“人间底处有南北,纷纷鸿雁何曾冥。”诗人将人间的纷争与鸿雁的自由翱翔形成对比,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和对自由的向往。化用:“要伴骚人餐落英”化用了陶渊明《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屈原《离骚》中的“夕餐秋菊之落英”,借典故表达对高洁人格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一气涌出,毫无和韵之迹。

清纪昀《纪评苏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夏之中《古离别》

下一篇:宋·陈亮《南乡子·风雨满苹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