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ng
xíng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2
lán
líng
měi
jiǔ
jīn
xiāng
wǎn
chéng
lái
guāng
dàn
shǐ
使
zhǔ
rén
néng
zuì
zhī
chǔ
shì
xiāng

译文

兰陵美酒散发着郁金香的芬芳,用玉碗盛来闪动着琥珀般的清光。只要主人能使我陶醉在这美酒之中,我恐怕错把兰陵当作了故乡。

逐句剖析

"兰陵美酒郁金香":兰陵美酒散发着郁金香的芬芳,

# 郁金香:散发郁金的香气。郁金,一种香草,用以浸酒,浸酒后呈金黄色。,兰陵:今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兰陵镇;一说位于今四川省境内。

"玉碗盛来琥珀光":用玉碗盛来闪动着琥珀般的清光。

# 琥珀:一种树脂化石,呈黄色或赤褐色,色泽晶莹。这里形容美酒色泽如琥珀。,玉碗:玉制的食具,亦泛指精美的碗。碗,同“椀”。

"但使主人能醉客":只要主人能使我陶醉在这美酒之中,

# 醉客:让客人喝醉酒。醉,使动用法。,但使:只要。

"不知何处是他乡":我恐怕错把兰陵当作了故乡。

# 他乡:异乡,家乡以外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客中作》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以“郁金香”“琥珀光”等意象描绘兰陵美酒的醇香与色泽,借玉碗盛酒的华美场景展现宴饮之乐;后两句以“但使主人能醉客”的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却因美酒与盛情而忘却漂泊之愁的豁达心境。全诗一反传统羁旅诗中悲苦思乡的基调,以洒脱豪迈的笔触赞颂盛唐社会的繁荣气象与开放包容的人文精神,同时凸显了李白不拘泥于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个性特征。其语言明快新奇,意境开阔超逸。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该诗是李白结合自身经历与社会环境创作的游历抒怀之作。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或二十八年(740),李白在长安之行后移家东鲁,初次游历兰陵。此时唐朝社会处于开元盛世后期,经济繁荣、民生富足,整体氛围昂扬奋发。李白本人性格豪放,热衷交友饮酒、纵情山水,对各地风土充满热情。他初至东鲁兰陵,被当地风物美酒所吸引,结合自身客居游历的体验,遂以“客中”视角写下此诗,既展现盛唐气象,亦传递出诗人洒脱乐观的精神风貌。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宴饮诗。诗歌以兰陵美酒为核心意象,前两句通过“郁金香”“琥珀光”等瑰丽笔触,从酒香、酒器、酒色多角度渲染美酒的诱人魅力;后两句借“醉客”之酣畅,抒写身在他乡却乐而忘忧的豁达情怀。全诗突破传统羁旅诗“客愁”窠臼,以宴饮之乐消解漂泊之思,既展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与浪漫洒脱的诗风,也折射出盛唐社会物阜民丰、文人昂扬自信的时代气象。

2. 写作手法

感官描写:以“郁金香”之馥郁、“琥珀光”之璀璨,从嗅觉与视觉双重维度渲染美酒的色香俱佳。反衬:以乐景衬哀情,以“郁金香”之馥郁、“琥珀光”之璀璨的乐景抒旷达情怀,借“玉碗盛来琥珀光”的美酒盛筵之欢愉,反衬传统羁旅愁思,凸显“客中无客愁”的独特立意。

3. 分段赏析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两句以酒为核心,从色、香、器三方面铺陈异乡宴饮之乐。“郁金香”实指以药材郁金浸染的酒液,金黄馥郁的色泽与香气,既暗合盛唐贵族宴饮的奢华风尚,又以嗅觉冲击弱化“客居”的漂泊感;“玉碗”与“琥珀光”形成冷与暖的质感对照,玉的莹润衬托酒色的澄澈,折射出诗人对物质享受的坦率接纳。李白素以嗜酒著称,此处的“兰陵美酒”既是实写地方风物,更是诗人借酒消解传统羁旅悲情的隐喻——他将长安的“金樽”置换为民间的“玉碗”,以器物降格反衬心境的自由,彰显其“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洒脱个性。“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二句以假设性逻辑颠覆羁旅诗常规。“但使”将“醉客”作为消弭乡愁的条件,凸显诗人主动选择沉醉而非被动陷入哀思;“不知”则以否定句式消融地理边界,将“他乡”与“故乡”的二元对立转化为精神层面的无差别体验。此处的“醉”不仅是酒精作用,更暗含对盛唐气象的自信:诗人无需刻意回避客居身份,而是以主人的热情为媒介,将宴饮之欢升华为对时代繁荣的礼赞。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辞藻奇崛、意境超凡,塑造出的形象潇洒出尘,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李白那豪放洒脱、不受拘束的独特个性。同时,它也从特定角度映射出盛唐时期蓬勃向上、自由奔放的时代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登岳阳楼》

下一篇:唐·李商隐《无题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