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怪鸳鸯绣带长":送你的鸳鸯衣带长,你莫见怪,
# 鸳鸯绣带:绣有鸳鸯花纹的衣带,男女定情信物之一。
"腰轻不胜舞衣裳":我身体瘦弱也承受不了歌舞挥动的强求。
# 不胜:无法承担,承受不了。,腰轻:细腰,这里代指瘦弱的身体。
"薄幸只贪游冶去":负心的人只贪心去寻花问柳,
# 薄幸:薄情,负心。幸:一作“倖”。
"何处":去向何方?
"垂杨系马恣轻狂":依旧寻欢作乐、追求声色、放纵轻浮。
# 轻狂:放浪,轻浮。,恣:任凭。,系马:拴马。
"花谢絮飞春又尽":又一个凄苦的春天在悲伤中过去,
"堪恨":心中无限惆怅。
"断弦尘管伴啼妆":琴长久不弹,弦早已断了,管长久不吹,已落满尘土,与这两件东西为伴的是女人的啼妆。
# 啼妆:满是泪痕的面容。,尘管:乐器陈旧。,断弦:琴弦断绝。
"不信归来但自看":若不信请回来看看,
# 归来:从良。
"怕见":怕相见,
"为郎憔悴却羞郎":自己的憔悴容颇见不得他。
# 羞郎:因憔悴而羞于见郎。,憔悴:黄瘦,困顿。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词中讲述了一位歌妓的故事,她身处困境,却为追求人性平等而不懈抗争,表达了歌妓在渴望爱情的同时,又因种种现实因素身不由己苦涩与无奈。
2. 写作手法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花谢絮飞春又尽”,通过描写暮春时节花朵凋谢、柳絮纷飞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伤感的氛围,烘托出女子内心的哀怨和青春流逝的感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对比:上片将女子独守空闺的寂寞与丈夫“只贪游冶去”的轻狂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女子的哀怨和丈夫的薄情。下片中“断弦尘管伴啼妆”,用曾经陪伴她歌舞的乐器如今已断弦蒙尘,衬托出女子如今的孤独和凄凉。以小见大:词中通过描写一位歌妓的遭遇和情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在爱情和婚姻中的无奈与悲哀,以个体的经历展现了一个群体的普遍命运,深化了词的主题。
3. 分段赏析
上片之中,词人借由感怀往昔之事,生动展现了一位歌妓独守深闺的哀怨与相思之情。开篇的第一、二句“莫怪鸳鸯绣带长,腰轻不胜舞衣裳”,好似歌妓的自我辩解之词。她并非是不能承受那绣着鸳鸯花纹的华裳,而是有着更为复杂的心境。歌妓内心所承受的情感煎熬与压抑痛苦,皆源于负心郎对她的种种偏见。在这里,“莫怪”与“不胜”二词,强烈地传达出女性试图挣脱束缚、勇敢抗争的心声,也体现出词人对当时社会人性不平等现象的深深忧虑。接着,第三、四、五句“薄幸只贪游冶去,何处,垂杨系马恣轻狂”,则是歌妓对负心郎行径的有力揭露。在那垂杨依依之处,负心郎依旧肆意寻欢作乐,举止轻浮放纵。“薄幸”一词,毫不留情地指出负心郎的薄情寡义;“游冶”明确表明其沉迷于声色犬马的享乐之中;“贪”字更是直白地揭示出他对感官刺激的无度追求;而“恣轻狂”则将其放纵不羁的模样刻画得淋漓尽致。词人如此细致地揭露负心郎的行为,实则是在为女性争取平等的地位,努力寻求社会心理的平衡。这种坚决不向男性不合理的权威妥协,勇于抗争的精神,正是词人推动社会进步,为女性争取人性平等的有力体现。下片笔锋一转,着重书写当下的伤感,深入描绘了歌妓在被冷落之后的艰难处境、抗争之举以及内心的矛盾挣扎。“花谢絮飞春又尽,堪恨。断弦尘管伴啼妆”,这前三句所描绘的景象,“花谢”“絮飞”点明了歌妓与负心郎分手的时间,同时也暗示着他们之间曾经的情爱已如这逝去的春天般消逝殆尽。更令人痛心疾首的是,如今陪伴歌妓的唯有断了弦的乐器、蒙尘的管笙以及她那满是泪痕的妆容,这一切都让她陷入无尽的哀怨与愁苦之中。这无疑是对不公命运的有力控诉,也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珍贵体现。而后,歌妓发出了自信的呼喊,坚信自己所选择的道路并无过错,决心坚定地走下去。然而,残酷的现实让她逐渐意识到,夫妻关系的破裂极有可能导致人生的全面溃败。在这种无奈的情况下,歌妓不得不向负心郎做出妥协,压抑自己内心对人性平等和人格尊严的渴望。“怕见”负心郎,生怕自己的憔悴模样引起他的注意,却又心怀一丝侥幸,期待着他能像张生和莺莺故事中那样,因自己的憔悴而良心发现。这种在抗争、矛盾、妥协之间的徘徊,以及对负心郎良心发现的期待,既反映出歌妓在当时社会环境下的无奈,也深刻地体现出词人在思想层面存在的一定局限性。
4. 作品点评
整首词别出心裁地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娓娓道来一位惨遭丈夫冷落的歌妓的故事。这位歌妓身处宋代社会的复杂环境中,并未向命运低头,而是勇敢地为争取人性平等而奋力抗争,堪称当时歌妓群体中追求人身自由与尊严解放的卓越典范。在词中,她的经历与心声,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个时代女性所面临的困境与渴望。苏轼以细腻的笔触,将她的情感、挣扎与抗争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坚韧且充满力量的女性形象。此词意义非凡,它宛如一声振聋发聩的呐喊,向世人昭示:追求女性平等与尊严,是人类历史进程中始终回响的激昂旋律,这一旋律不应间断,而需在岁月的长河中持续奏响,直至实现真正的平等与公正。
# 然轼之词,非尽大笔淋漓,亦有赋情婀娜。如《定风波》之《感旧》曰:莫怪鸳鸯绣带长,轻腰不胜舞衣裳。
中国古文学家、教育家钱基博《中国文学史》
# 《定风波》写闺怨,下片中云:“不信归来但自看,怕见,为郎憔悴却羞郎。”其“为郎”句出《莺莺传》。莺莺被弃后与张生诗有“不为旁人羞不起,为郎憔悴却羞郎”之句。词人顺手拈来,虽然这一典故的内涵会使我们想到点什么,但与莺莺故事关涉不多,亦可替代。
中国苏轼研究会常务理事崔海正《苏轼词与小说》
# 该词写一个被丈夫冷落的歌妓独处深闺的怨恨和相思。对于丈夫的负心行为,不是“恨”而是“羞”,这充分表现了歌妓的一往情深。
山东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孙言诚《苏东坡词选》
下一篇:宋·杨无咎《鹊桥仙·云容掩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