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指数春来":屈指细数着时日盼着春天到来,
"弹指惊春去":弹指之间春天就已过去。
# 弹指:比喻时间短暂。
"檐外蛛丝网落花":房檐外的蛛丝网留住了落花,
"也要留春住":也要把春留住。
# 留春住:把春天留住。
"几日喜春晴":有多少天为春天的晴朗而欢喜,
"几夜愁春雨":又有多少夜因春雨而愁闷。
# 愁:愁闷。
"十二雕窗六曲屏":十二扇雕花窗和六扇曲折屏风上,
# 六曲屏:六扇可折叠的画有小幅山水画的屏风。
"题遍伤春句":写满了伤感春天的诗句。
南宋词人
高观国(?~?),南宋词人。字宾王,号竹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活于南宋中期,身世无考。词作透露少年时在东越,后漂泊于吴门、淮南、临安等地,一生似未入仕途。其词言情体物,各臻妙境。著有《竹屋痴语》。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伤春题材的宋词,也是一首婉约词。作品以“送春”为题,通过精巧的意象与叠字手法,描绘了春光易逝的无奈与词人缠绵的惜春愁绪。全词紧扣“春”字,八句六用“春”,语言工巧婉丽,情感层层递进,体现南宋雅词对物象的细腻观察。
2. 写作手法
夸张:此词善用夸张手法强化情感张力。“屈指数春来,弹指惊春去”二句,以“屈指”与“弹指”的夸张时间对比,将春光易逝的无奈浓缩于指掌之间,凸显时光飞逝的惊心。“檐外蛛丝网落花,也要留春住”,借蛛丝网花的微小意象,夸张化表现万物对春的眷恋,赋予自然物象以执念般的情感投射,反衬词人留春不得的怅惘。“题遍伤春句”更以空间铺陈的夸张,将无形愁思具象为雕窗曲屏间的密密墨痕,使伤春情愫如藤蔓般蔓延,充盈整个时空。
3. 分段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用简单动作道出春日时光的匆匆。开头两句“屈指数春来,弹指惊春丢”,用扳着手指算日子的“屈指”和转瞬即逝的“弹指”,把看不见的时间流动变成具体动作。读者仿佛跟着词人一起数着手指等春天,转眼却发现春天已经溜走,心里不禁泛起“春日太短,光阴易逝”的叹息。接着词人用个奇特的画面:蛛网上粘着两三片残花,好像连蜘蛛都想留住春天。飘落的花瓣本是春天将尽的象征,却被蛛丝缠住,这种想抓住春光的急切心情跃然纸上。下片通过天气变化写尽春愁。“几天为晴天欢喜,几个夜晚因春雨忧愁”,晴天时觉得春天还能多留些时日,雨夜又怕春雨催花落。这种忽悲忽喜的情绪,正说明词人心里藏着说不清的伤春滋味。最后词人把满腹心事写在曲折的屏风上,六折的屏风上写满伤春诗句。这种夸张的写法既突显了愁绪有多浓重,又让人看到词人对着屏风反复书写的身影。全词到这里才点明“伤春”的主题,用具体画面把抽象情感变成看得见的诗句。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情感复杂多样,但转折自然流畅。既拓展了抒情空间,又含蓄地融合情景,隐含深意,表达婉转曲折。
# 前四句未脱送春恒径,其着意在末句题遍屏窗,可见乱愁无次,不仅伤春也。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下一篇:宋·陆游《小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