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àn
shā
·
·
èr
yuè
fēng
dào
chéng

朝代:宋作者:晏几道浏览量:3
èr
yuè
fēng
dào
chéng
wàn
tiáo
qiān
绿
xiāng
yíng
yān
mián
guò
qīng
míng
zhuāng
jìng
qiǎo
méi
tōu
yàng
lóu
yán
jiè
zhī
míng
wǎn
qiū
shuāng
xiàn
qíng

译文

二月的和煦春风轻轻吹拂到了这座美丽的碧城。成千上万条嫩绿的柳丝摇曳生姿,仿佛在热情地迎接春天的到来。它们在轻烟中舞动,在细雨中安眠,转眼间清明时节就已过去。女孩子们在梳妆时,巧妙地模仿柳叶的形状描画眉毛,歌楼上传唱的曲子,也常借用柳枝的名字来增添风情。但即便到了晚秋时节,当霜雪降临,也请不要对柳树太过无情,因为它们也曾为我们带来过春天的美好。

逐句剖析

"二月和风到碧城":二月的和煦春风轻轻吹拂到了这座美丽的碧城。

# 碧城:柳林繁茂之地。

"万条千缕绿相迎":成千上万条嫩绿的柳丝摇曳生姿,仿佛在热情地迎接春天的到来。

"舞烟眠雨过清明":它们在轻烟中舞动,在细雨中安眠,转眼间清明时节就已过去。

# 舞烟眠雨:在如烟薄雾中随和风摇摆,在微雨中静静闭着即将睁开之芽眼。

"妆镜巧眉偷叶样":女孩子们在梳妆时,巧妙地模仿柳叶的形状描画眉毛,

"歌楼妍曲借枝名":歌楼上传唱的曲子,也常借用柳枝的名字来增添风情。

"晚秋霜霰莫无情":但即便到了晚秋时节,当霜雪降临,也请不要对柳树太过无情,因为它们也曾为我们带来过春天的美好。

# 霜霰:霜和霰。霰:雪粒。初落雪时,有时雪为微粒状人称米雪。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是北宋晏几道的词作。这是一首咏物词,通过描写二月和风里柳枝的姿态,借物喻人,塑造了青春易逝的歌妓舞女形象,既表达了词人对风尘女子的同情,也寄寓了自身身世感慨。诗人运用比拟与联想,将柳枝与歌女命运相融合,使物与人浑然一体,增强感染力。上阕描绘柳枝在和风细雨中摇曳的美好姿态,下阕从歌女妆容、歌曲与柳枝关联,暗示其命运转折。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著名词人

晏几道(1038~1110),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晚年家境中落。晏几道与晏殊在词史上被并称为“二晏”。其词长于小令,多追怀往事,凄楚沉挚,深婉秀逸。代表作品有《临江仙》《鹧鸪天》《阮郎归》等。著有《小山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咏物词。通过描写二月和风里柳枝的风姿,借柳枝喻歌妓舞女,展现其年轻时的美好,又暗示其终将红颜老去的命运,表达了词人对风尘女子的同情,也寄寓了自身深沉的身世感慨。

2. 写作手法

比喻:“二月和风到碧城”,将丛丛柳树比作“碧城”,形象地描绘出柳树的繁茂与翠绿,给人以重翠叠碧的视觉感受,使柳树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拟人:“万条千缕绿相迎”,赋予柳枝以人的情感和动作,“相迎”写出柳枝在风中摇曳,仿佛含情迎接和风的姿态,突出了和风的化煦作用,也传达出词人的欣喜之情。托物言志:“晚秋霜霰莫无情”,表面是希望霜霰不要无情摧残杨柳,实则借杨柳喻歌妓舞女,表达对她们人老珠黄时遭受摧残的同情,托物言志,使情感表达更加深沉蕴藉。

3. 分段赏析

上片借柳喻人,以春风杨柳象征歌妓舞女年轻时的生活与形象。首句“二月和风到碧城”,点明时令为二月,“碧城”是对丛丛柳树的形象比喻。此句叙述平和明快,让和煦春风拂面之感油然而生,“碧城”二字又带来重翠叠碧的视觉冲击,虽直白起笔,却形象鲜明。次句“万条千缕绿相迎”,承接“到碧城”,生动描绘出柳枝在风中摇曳、似含情相迎的姿态,既凸显了和风的滋润作用,也传递出词人见到此景时的欣喜。第三句“舞烟眠雨过清明”,用概括之笔收束上片,柳枝在暮春的烟霭中舞动,在细雨中安睡,于如梦般美好的环境里度过清明,展现出杨柳的柔美与惬意,也为下片借柳喻人做了铺垫。下片借助眉与柳叶将物与人关联起来。“妆镜巧眉偷叶样,歌楼妍曲借枝名”,描绘美人对镜梳妆,将眉画成柳叶形状,歌楼宴席上演唱的清歌也以柳枝为名。词人借此渲染柳枝声名,实则暗指歌妓舞女的青春美丽与才艺。结句“晚秋霜霰莫无情”,点明主题,表面希望霜霰不要摧残杨柳,实则是为歌妓舞女在年华老去时遭受摧残而痛心,寄托了词人深切的同情,情感真挚深沉。

4. 作品点评

《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是晏几道词作中的精品。在文学价值上,它突破了传统咏物词单纯描摹物象的局限,借柳枝喻歌妓舞女,将对被侮辱损害的风尘女子的同情以及自身身世感慨融入其中,拓宽了咏物词的情感与思想内涵。词人巧用比拟与联想,将柳枝的荣枯与歌妓的命运紧密相连,物与人的命运浑然交织,使词作表意含蓄且富有韵味。语言风格清新自然又不失细腻,如“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眠雨过清明”等句,生动描绘出柳枝的姿态,营造出优美意境,为抒情表意做了良好铺垫。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刘子翚《续赋家园七咏·百花台》

下一篇:宋·赵蕃《反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