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āng

朝代:宋作者:张耒浏览量:3
chūn
hán
cǎo
cǎo
guò
yīng
huā
xiǎo
gōng
zhāo
jiǔ
wēn
zhǔ
chá
bǎi
tíng
míng
xiǎo
chuī
lóu
jiǎo
zhāo
xiá
tàn
píng
péng
xīn
ān
shì
jiā

译文

春寒料峭,我寄居在古老的寺庙中,匆匆几日,便已看罢莺啼花开的盛景。清晨小酌,用小酒壶盛酒自饮,夜晚围炉,煮一壶清茶取暖。庭院柏影摇曳,晨风拂过带来清响,楼角处,绚丽的朝霞映红天际。莫要哀叹身如浮萍漂泊,只要心境安宁,处处皆是故乡。

逐句剖析

"春寒客古寺":春寒料峭,我寄居在古老的寺庙中,

"草草过莺花":匆匆几日,便已看罢莺啼花开的盛景。

"小榼供朝酒":清晨小酌,用小酒壶盛酒自饮,

"温炉煮夜茶":夜晚围炉,煮一壶清茶取暖。

"柏庭鸣晓吹":庭院柏影摇曳,晨风拂过带来清响,

"楼角丽朝霞":楼角处,绚丽的朝霞映红天际。

"莫叹萍蓬迹":莫要哀叹身如浮萍漂泊,

"心安即是家":只要心境安宁,处处皆是故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他乡》是北宋诗人张耒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通过描写春寒古寺中的客居生活,抒发了诗人漂泊他乡的孤寂与豁达心境。此诗语言浅近却意蕴丰厚,首联点明时令与处境,以“草草”暗含时光流逝的仓促感,反衬诗人客居的无奈;颔联通过朝酒夜茶的日常细节,刻画出简朴而孤寂的生活场景,暗含借酒消愁、以茶遣怀的深意;颈联描绘古寺晨景的静谧与绚烂,柏影摇曳与朝霞映楼的画面中隐现诗人对安宁的向往;尾联以劝慰口吻收束,化用“心安是家”的哲理,既是对漂泊的释然,亦是对精神归宿的坚守,情感豁达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中晚期重要的文学家

张耒(1054~1114),北宋文学家。字文潜,号柯山,世称宛丘先生,楚州淮阴(今属江苏淮安市淮阴区)人。熙宁进士,曾任太常少卿等职。张耒是苏辙的弟子,与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他的诗多关怀现实、同情人民之作,颇受白居易、张籍影响。诗风以平易自然、流丽明快见长,很少使用硬语僻典,但部分作品琢炼不够,显得粗率质直。词作不多,今存词六首,词风柔情深婉,与秦观词相近。著有《张右史文集》《柯山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春寒客古寺,草草过莺花”,首联点明时令(春寒)与处境(客居古寺),以“草草”暗含漂泊的仓促感,“莺花”象征春日生机,反衬诗人客居的孤寂。“小榼供朝酒,温炉煮夜茶”,颔联通过“朝酒”“夜茶”的日常细节,刻画诗人客居生活的简朴与孤寂,暗含借酒消愁、以茶遣怀的心境。“柏庭鸣晓吹,楼角丽朝霞”,颈联写景,以“柏庭”“晓吹”“朝霞”勾勒古寺清幽的晨景,画面静谧而略带萧瑟,暗喻诗人内心的寂寥。“莫叹萍蓬迹,心安即是家”,尾联以劝慰口吻收束全诗,化用“心安是家”的哲理,既是对漂泊的释然,亦是对精神归宿的坚守,情感豁达而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无名氏《鹧鸪天·紫陌朱轮去似流》

下一篇:宋·释法泰《偈颂二十一首(其十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