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鬻海之民何所营":海边的盐民靠什么谋生,
# 何所营:靠什么谋生。营,谋生。,鬻海之民:指海边靠煮海水卖盐为生的盐民。鬻,一作“煮”。
"妇无蚕织夫无耕":因为海边盐碱地种不出桑树和五谷,所以女子不能养蚕织布,男子不能耕田种地。
"衣食之源太寥落":衣食来源实在太稀少,
# 寥落:稀少。
"牢盆鬻就汝输征":用牢盆煮好盐后还得缴纳赋税。
# 输征:缴纳租税。,鬻就:煮成盐。,牢盆:用来煮海水的盆。
"年年春夏潮盈浦":年年春夏潮水涨满水滨,
# 浦:水边,这里指海边。
"潮退刮泥成岛屿":潮退之后,刮取盐泥堆积如岛屿。
# 岛屿:盐土堆。
"风干日曝咸味加":等到风吹日晒时间久了,海水的盐味就增加了,
# 曝:晒。
"始灌潮波塯成卤":这个时候才开始制成盐卤。
# 卤:盐卤,盐的半成品。,塯:原意为盛饭的瓦器,这里指用瓦器装海水制作卤。,潮波:海水。
"卤浓咸淡未得闲":海水制成的卤水虽然很浓了,但是盐味还很淡,这时盐民不能闲着,
# 咸:一作盐。
"采樵深入无穷山":还要深入大山深处去砍柴用以煮盐。
"豹踪虎迹不敢避":哪怕遇见虎豹足迹也不敢躲避,
"朝阳出去夕阳还":朝阳初升时出门,直到夕阳西下才归来。
# 出:一作山。
"船载肩擎未遑歇":船载肩扛不停歇,
# 未遑歇:无暇休息。遑,闲暇,空闲。,肩擎:肩扛。擎,往上托,扛。
"投入巨灶炎炎热":将柴火投入巨大的盐灶中,烈火熊熊燃烧。
"晨烧暮烁堆积高":从早到晚不停熬煮,盐堆渐高,
# 烁:熔炼,即熬煮。
"才得波涛变成雪":才把咸涩的海水熬成雪白的盐。
# 雪:指雪白的盐。,波涛:海水。
"自从潴卤至飞霜":从蓄卤到熬出盐霜的整个过程,
# 飞霜:指雪白的盐。,潴卤:积存盐卤。
"无非假贷充糇粮":百姓无不靠借贷得来的口粮充饥。
# 糇粮:干粮。,假贷:同人借贷。
"秤入官中得微直":盐入官秤只能换得微薄钱,
# 微直:微薄的收入。直:值。
"一缗往往十缗偿":一缗的高利贷往往要偿还十缗。
# 缗:量词,用于成串的铜钱,每串一千文。
"周而复始无休息":就这样一年一年周而复始地辛苦劳动,一刻都得不到休息,
"官租未了私租逼":官租尚未缴清,私租又紧逼而来。
"驱妻逐子课工程":百姓驱赶妻儿督催煮盐工程,
# 课工程:从事煮盐工程或为交纳盐工赋税。课:督促。工程:指煮盐的事。当时煮盐的卤水的出盐额官家皆有规定,而且煮成的盐需全部缴公,顾称这样的煮盐的劳作为工程。
"虽作人形俱菜色":虽然看似人形,却个个面黄肌瘦。
# 菜色:饥饿之色。
"鬻海之民何苦辛":这些盐民们为什么这么劳苦辛酸,
"安得母富子不贫":如何能让国家富裕而百姓不贫。
# 母富子不贫:指代国家与百姓的关系。
"本朝一物不失所":本朝应该使天下人各得其所,
"愿广皇仁到海滨":愿朝廷广布皇恩到这海滨之地。
# 皇仁:皇恩。
"甲兵净洗征输辍":希望百姓能从繁重的兵役和徭役中解脱出来,
# 辍:停止。,甲兵:铠甲和兵器,这里指兵役。
"君有余财罢盐铁":君主若有余财,就罢除盐铁税。
# 罢盐铁:废除盐铁税。
"太平相业尔惟盐":希望宰相能像调料中的盐梅一样,为治国发挥重要作用,
# 尔惟鹽:化用《尚书·说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相业:宰相的治国之道。
"化作夏商周时节":使得国家变得像夏商周三代那样太平安乐。
# 夏商周时节:儒家理想的太平盛世。
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987?~ 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柳永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创作了大量词调和慢词,内容较之前也有所拓展,对宋词发展影响重大。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著有《乐章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反映民生疾苦的诗。诗中描绘了盐民煮盐的艰辛劳作与官租私债下的悲惨生活,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的同情及呼吁朝廷施仁政的理想。
2. 分段赏析
此诗可分为两层:从首句到“虽作人形俱菜色”为第一层,余下为第二层。第一层聚焦盐民的贫穷困苦,开篇四句以“鬻海”为生、不事耕织的盐民破题,引出其煮盐的艰辛,继而铺陈盐民在官租私债逼迫下的苦难生活,为第二层做足铺垫;第二层则针对盐民的悲惨境况向最高统治阶层发出呼吁,最终以讽谏收尾,恳请朝廷罢免煮盐税赋与劳役。在描绘煮盐艰辛时,诗人以铺叙手法层层展现盐民的劳动过程:“豹踪虎迹不敢避”状写采柴草时的危险处境;“投入巨灶炎炎热”刻画煮盐时的酷热环境;“晨烧暮烁堆积高”凸显劳动过程的漫长艰辛。然而,劳动艰辛尚不足以道尽盐民的痛苦,“驱妻逐子课工程,虽作人形俱菜色”二句通过“人形”与“菜色”的强烈对比,揭示盐民服徭役的深重苦难—他们的痛苦更源于官租私租的层层剥削,致使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虽具人形却面呈菜色。“鬻海之民何苦辛,安得母富子不贫”二句以母子喻指政府与百姓,暗讽宋代盐业官营制度下,官府以低价收购食盐,成为剥削盐民的主要力量,此亦为诗中重要内容。“本朝一物不失所,愿广皇仁到海滨。甲兵净洗征输辍,君有余财罢盐铁”四句则是诗人为盐民请命,祈求朝廷施行仁政、提高盐价以解民困,并指出只要革除冗兵之弊(“甲兵净洗”),国家自可有余财罢除盐铁之税。结尾“太平相业尔惟盐,化作夏商周时节”一句,诗人寄望于宰相辅政:正如《尚书·说命》所言“若作和羹,尔惟盐梅”,治国如烹饪,宰相若能发挥“调味”之能,便能恢复“三代治世”,使盐民得以安居乐业。
3. 作品点评
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既真实展现盐民的艰辛生活,深刻揭露当时的社会现实,又继承杜甫、白居易为民疾呼的诗歌传统。诗人由盐民之苦生发议论,卒章显志,以曲终奏雅的讽谏方式,表达政治见解与对“鬻海之民”的深切关怀,诗作兼具奏章的切直与诗歌的韵味。艺术手法上,此诗因内容而异:描写艰苦劳动场景时,以铺叙手法层层渲染;揭露高利贷盘剥、官府苛税及官定盐价低廉等问题时,采用寓论断于叙事的手法,直击封建剥削的本质。前者引发读者对盐民的同情,后者则激起对现实的不平之感。
# 此诗洞悉民情,直言讽谕。
现代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刘明今《宋元诗观止》
# 这首诗把盐民的劳作写得很具体。
现代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吴庆峰《历代叙事诗赏析》
上一篇:宋·陆游《刘道士赠小葫芦》
下一篇:宋·陆游《睡起书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