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自凤凰城破后":自从汴京城被攻破后,
# 凤凰城:指汴京。这句写北宋钦宗靖康二年汴京陷落。,直自:自从。
"擘钗破镜分飞":妻离子散劳燕双飞。
# 破镜:据孟棨《本事诗》载,南朝陈将亡时,驸马徐德言与乐昌公主破一铜镜各执一半,为重聚之凭,后果据此团圆。擘钗、破镜后常代指夫妻在战乱中分离。,擘钗:钗为古代妇女头饰,常充当定情信物,又或在分离时各执一半,以为将来复合之凭证,谓之擘钗。
"天涯海角信音稀":逃到天涯海角的亲人没有音信。
"梦回辽海北":常常梦回辽海北,
# 辽海北:泛指东北海边。
"魂断玉关西":夜夜魂断玉门关。
# 玉关:玉门关,泛指西北地区。
"月解重圆星解聚":残月知道团圆,牛良织女星知道团聚,
# 解:知道。
"如何不见人归":为何不见亲人归来?
"今春还听杜鹃啼":今年春天还在听杜鹃悲啼。
# 杜鹃:据《成都志》载,蜀中有望帝,名杜宇,身死之后魂化为鸟,是为杜鹃。
"年年看塞雁":年年看鸿雁从边塞飞来,
# 塞雁:秋天雁从塞上飞回,故称塞雁。
"一十四番回":至今已有十四回了。
# 一十四番回:指看见雁南归已经十四次了。即作者南来已有十四个年头。
两宋之交词人,“词俊”
朱敦儒(1081~1159),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希真,号岩壑老人,又称伊水老人、洛川先生、洛阳遗民等,洛阳(今属河南)人。早年隐居不仕,绍兴进士,曾任两浙东路提点刑狱。朱敦儒少有词名,获“词俊”之名,早年为“洛中八俊”之一。其词多写隐逸之趣,词风豪放旷逸,清新晓畅;南渡后作品又融入家国之感,慷慨悲歌,风格沉郁苍凉。代表作品有《鹧鸪天·西都作》《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念奴娇·插天翠柳》等。今存词集《樵歌》。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伤乱怀人的词,借一位流亡江南女子怀念流落远方良人的口吻,描写了国破家亡的痛苦,通过描绘女主人公自京城汴梁被金人所破后对离散亲人的思念和女主人公翘盼良人归来而始终未归,深刻勾勒出了山河破碎之际的黍离之痛以及在动荡的社会中底层人民生存的苦难。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在“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中,残月和星星是自然之物,但词人把月缺月圆、星散星聚的规律看作它们知道再圆再聚,这既有客观的依据和现实的合理性,又寄托了词人的主观意识。
3. 分段赏析
上阕以“直自凤凰城破后”开篇,“直”字力透纸背,道出汴京沦陷以来绵延不断的锥心之痛。不同于寻常别离,这场“擘钗破镜分飞”的离散承载着国破家亡的双重创伤——既象征着恩爱夫妻的生生拆散,更折射出万千家庭在铁蹄下的支离破碎。“天涯海角信音稀”紧承“分飞”之势,将空间阻隔推向极致。而“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更以地理意象的极端错位,凸显思妇魂牵梦萦的无定与焦灼:东北辽海与西北玉关的万里之遥,恰似女主人公被战火撕扯得七零八落的心绪。下阕在翘首企盼中展开,“月解重圆星解聚”的拟人笔法尤见匠心。词人赋予自然天象以人性知觉,“解”字既暗合月相盈亏、星宿运行的客观规律,又为“如何不见人归”的诘问积蓄情感势能,构成天人感应的艺术张力。“今春还听杜鹃啼”的“还”字如泣血之叹:年复一年,子规啼血声中,唯有形单影只与往昔的团圆记忆相对照。结句“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以具体数字将抽象等待具象化,北归鸿雁十四度往返的画卷里,深埋着十四载春秋的绝望守望。塞雁意象既与上阕“天涯海角”的地理空间呼应,又以候鸟的准时反衬人世的无常。
4. 作品点评
《临江仙·直自凤凰城破后》通篇笔致凄婉,格调沉郁,字里行间浸透离乱之苦,在动乱社会所造成的离乱之苦中,重点描绘了一个家庭的悲剧,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人民的深重苦难,它无异于一曲催人泣下的乱世悲歌,字字凝泪,句句含悲,读来令人肝肠寸断,其艺术感染力穿透纸背,直抵人心最柔软的深处。
# 词人六十岁写下此词,一方面抒发他对亲人的怀念之情,一方面也表达他永生难忘的家国之痛。
现代苏州大学文学院硕士生导师姚鹤鸣
上一篇:宋·杨万里《荔枝歌》
下一篇:宋·邓林《张茂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