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uō
xíng
·
·
yún
píng

朝代:宋作者:欧阳修浏览量:3
yún
píng
liú
zhàng
xiǎo
ǎi
chuáng
bèi
qiū
jiāng
xiǎo
zhà
liáng
tiān
wèi
hán
shí
píng
míng
chuāng
wài
wén
niǎo
kùn
liú
huā
xiāng
tiān
huì
cǎo
jiā
zhū
yán
hǎo
yán
duō
bìng
wèi
duō
qíng
shēn
gān
xiàng
qíng
zhōng
lǎo

译文

云母屏风低低地摆放,流苏帐子小小的。矮矮的床,薄薄的被子,秋天的清晨天快亮了。天气刚转凉还没到寒冷的时候,天刚亮在窗外就听到鸟儿啼叫。沉溺在困顿低垂的石榴花中,蕙草增添着香气。美好的时光应当趁着青春容颜尚好。不要说多病是因为多情,我甘愿在这多情中老去。

逐句剖析

"云母屏低":云母屏风低低地摆放,

"流苏帐小":流苏帐子小小的。

"矮床薄被秋将晓":矮矮的床,薄薄的被子,秋天的清晨天快亮了。

"乍凉天气未寒时":天气刚转凉还没到寒冷的时候,

"平明窗外闻啼鸟":天刚亮在窗外就听到鸟儿啼叫。

"困殢榴花":沉溺在困顿低垂的石榴花中,

"香添蕙草":蕙草增添着香气。

"佳期须及朱颜好":美好的时光应当趁着青春容颜尚好。

"莫言多病为多情":不要说多病是因为多情,

"此身甘向情中老":我甘愿在这多情中老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踏莎行·云母屏低》是宋代欧阳修的一首词。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秋晨闺阁图,营造出一种清幽、略带孤寂又满含情思的氛围。词的上片“云母屏低,流苏帐小。矮床薄被秋将晓”,借云母屏风、流苏帐、矮床薄被这些闺阁中的物象,细致地写出闺房狭小、陈设简约的景象,点明时间是秋晨将晓之际,渲染出秋晨的清寒之感。“乍凉天气未寒时,平明窗外闻啼鸟”进一步描绘出秋晨乍凉还暖的天气特点,窗外传来的鸟鸣声,以声衬静,更凸显出清晨的静谧,也暗示了闺中女子在这宁静中早早醒来,已醒多时。 下片“困殢榴花,香添蕙草”,表面写榴花慵懒、蕙草添香的美好景象,实则借景抒情,以榴花和蕙草的状态暗示女子的情思。“佳期须及朱颜好”直接表达出女子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希望在青春容颜尚好之时能与心上人相聚,享受爱情的甜蜜。“莫言多病为多情,此身甘向情中老”则直抒胸臆,女子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即便因多情而多病,也心甘情愿在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中老去,淋漓尽致地表达出女子对爱情的坚定与执着,将全词的情感推向高潮。整首词借秋晨闺阁景象,写出了闺中女子对爱情的渴望与坚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闺情词。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秋晨闺阁图。整首词借秋晨闺阁景象,写出了闺中女子对爱情的渴望与坚守。

2. 写作手法

烘托:上片通过对“云母屏低,流苏帐小。矮床薄被秋将晓。”等闺房环境的描写,写出了闺房的狭小,通过环境烘托,营造出孤寂的氛围,烘托出闺中女子的寂寞心情。借景抒情:“乍凉天气未寒时,平明窗外闻啼鸟”,借清晨的天气和鸟鸣之景,表达女子在这清冷的环境中孤独又略带期待的复杂情感。直抒胸臆:下片“莫言多病为多情,此身甘向情中老”,直接表明女子对爱情的坚定态度,毫不掩饰地抒发自己甘愿为情付出的情感。

3. 分段赏析

《踏莎行·云母屏低》上片通过对闺房环境细致入微的描绘,营造出独特的氛围。“云母屏低,流苏帐小。矮床薄被秋将晓”,开篇就展现出闺房空间的局促,云母屏风低矮、流苏帐子狭小,搭配着矮床薄被,在秋晨将晓的时刻,寒意悄然袭来,为全词奠定了孤寂清冷的基调。紧接着,“乍凉天气未寒时,平明窗外闻啼鸟”,视角转向室外,秋季清晨那种乍暖还寒的天气本就容易引发愁绪,窗外的鸟鸣声打破寂静,却更衬出闺中女子的孤独,暗示她或许一夜未眠,沉浸在对爱情的思念与期盼之中。下片则着重刻画女子的情感世界。“困殢榴花,香添蕙草”,运用借物抒情之法,把女子比作困殢的榴花,生动展现出她因思念心上人而呈现出的慵懒倦怠模样,蕙草散发的香气则象征着她美好的品质与柔情。随后“佳期须及朱颜好。莫言多病为多情,此身甘向情中老”,女子直接袒露心声,表达出对美好爱情的热切向往,深知青春短暂,渴望在容颜尚好时与爱人相聚。即便因多情饱受相思之苦,身体多病,也毫不退缩,坚定地表示甘愿在这份深情中老去,将女子对爱情的执着与坚定信念展现得淋漓尽致,把全词情感推向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黄庭坚《曹村道中》

下一篇:宋·苏轼《点绛唇·二之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