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ín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liè
shì
zhuàng
xīn
nián
sān
bēi
jiàn
qiū
yuè
rán
gāo
yǒng
lián
fèng
huáng
chū
xià
zhào
chēng
shāng
dēng
yán
yáng
jiǔ
chóng
wàn
shèng
zhǔ
xuè
làng
chì
chí
qīng
suǒ
xián
cháo
tiān
shuò
huàn
fēi
lóng
chì
shān
bái
biān
shì
rén
shí
dōng
fāng
shuò
yǐn
jīn
mén
shì
zhé
xiān
西
shī
xiào
pín
chǒu
xiào
zhī
lèi
shēn
jūn
wáng
suī
ài
é
méi
hǎo
nài
gōng
zhōng
shā
rén

译文

昔者烈士击玉壶而悲歌,以倾吐吐心之踌躇,而惜其暮年将至。而今我三杯老酒下肚,拔剑对舞秋月,硕慨高咏,想起今后的日子,不觉使人涕泪滂沱!想当年初接诏书之时,侍宴宫中,御筵上举杯朝贺。颂扬万乘之主,九重之内,嘲弄王公权贵于赤墀之上。朝见天子曾屡换飞龙之马,手中挥舞着御赐珊瑚玉鞭。我像东方朔一样,好像是天上的谪仙下凡,大隐于朝堂之内,而世人不识。我又像西施一样笑颦皆宜,大得君王恩宠,而丑女们却东施效颦,愈学愈丑。当是之时,我的得意和高兴,而今日却不同了,君王虽仍爱蛾眉之好,但无奈宫中妒女谗毁,我即使是西施一般的美人,也无法在宫中立足了。

逐句剖析

"烈士击玉壶":昔者烈士击玉壶而悲歌,

# 烈士:刚烈之士,壮士。

"壮心惜暮年":以倾吐吐心之踌躇,而惜其暮年将至。

# 暮年:垂暮之年,即老年。,壮心:雄心。

"三杯拂剑舞秋月":而今我三杯老酒下肚,拔剑对舞秋月,

"忽然高咏涕泗涟":硕慨高咏,想起今后的日子,不觉使人涕泪滂沱!

# 忽然高咏涕泗涟:“忽然”两句酒后在秋月下拔剑起舞;忽然内心愤慨,高歌泪下。涕:眼泪。泗:鼻涕。

"凤凰初下紫泥诏":想当年初接诏书之时,

# 凤凰初下紫泥诏:“凤凰”两句意为:当初我奉诏入京朝见皇帝,登御宴举杯畅饮。凤凰诏:据《十六国春秋》记载:后赵武帝石虎下诏时,坐在高台上,让木制的凤凰衔着诏书往下飞。后称皇帝的诏书为凤诏。紫泥:甘肃武都县的一种紫色泥,性粘,古时用以封诏书。

"谒帝称觞登御筵":侍宴宫中,御筵上举杯朝贺。

# 御筵:皇帝设的宴席。,称觞:举杯。,谒帝:朝见。

"揄扬九重万乘主":颂扬万乘之主,九重之内,

# 万乘主:这里指唐玄宗。,九重:这里指皇帝居住的地方。,揄扬:赞扬。

"谑浪赤墀青琐贤":嘲弄王公权贵于赤墀之上。

# 贤:指皇帝左右的大臣。,青琐:刻有连琐花纹并涂以青色的宫门。赤墀、青琐,指宫廷。,赤墀:皇宫中红色的台阶。,谑浪:戏谑不敬。

"朝天数换飞龙马":朝见天子曾屡换飞龙之马,

# 朝天数换飞龙马:“朝天”两句意为:上朝时经常换乘皇家马厩中的飞龙名马,手拿着皇帝赏赐的名贵马鞭。

"敕赐珊瑚白玉鞭":手中挥舞着御赐珊瑚玉鞭。

# 珊瑚白玉鞭:用珊瑚、白玉装饰的马鞭。这里泛指华贵的马鞭。,敕赐:皇帝的赏赐。敕:皇帝的诏书。

"世人不识东方朔":我像东方朔一样,好像是天上的谪仙下凡,

# 东方朔:字曼倩,西汉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县)人。汉武帝时为太中大夫,为人诙谐滑稽,善辞赋。后来关于他的传说很多。这里是以东方朔自喻。

"大隐金门是谪仙":大隐于朝堂之内,而世人不识。

# 谪仙:下凡的神仙。李白友人贺知章曾称他为“谪仙人”,李白很喜欢这个称呼,常用以自称。,金门:又名金马门,汉代宫门名。这里指朝廷。,大隐:旧时指隐居于朝廷。

"西施宜笑复宜嚬":我又像西施一样笑颦皆宜,大得君王恩宠,

# 西施宜笑复宜嚬:用丑女效颦的典故来揭露当时权贵庸碌无能而又装腔作势的丑态。嚬,通“颦”,一作“颦”,皱眉。

"丑女效之徒累身":而丑女们却东施效颦,愈学愈丑。

"君王虽爱蛾眉好":当是之时,我的得意和高兴,而今日却不同了,君王虽仍爱蛾眉之好,

# 蛾眉:古时称美女。这里是作者自比。

"无奈宫中妒杀人":但无奈宫中妒女谗毁,我即使是西施一般的美人,也无法在宫中立足了。

# 宫中:指妃嫔。此处喻指馋毁自己的小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玉壶吟》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杂言古诗。作品围绕“壮心惜暮年”的核心,抒写抱负无法实现的苦闷,以丑女效颦为喻,刻画诗人鄙视权贵、傲岸不屈的性格,传递内心的抑郁与愤慨。写作上,诗笔擒纵结合,行文波澜起伏,文气流转自然,既展现豪气纵横的气势,又把控情感收放,使悲愤之情不流于偏激。全诗通过跌宕的笔法与独特的意象,将怀才不遇的愤懑与傲世品格相融合,体现李白诗歌豪迈且富有变化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玉壶吟》由唐代李白创作。此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供奉翰林后期、赐金还山前夕。彼时李白遭高力士、杨贵妃等人谗毁,受帝王疏远,虽身处宫廷,却无法施展抱负。基于这一经历与遭际,他借诗歌抒发“壮心惜暮年”的苦闷,以及对权贵的鄙视、内心的愤懑不平,展现其在理想受挫时的复杂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杂言古诗,通过“壮心惜暮年”等内容,抒写诗人抱负无法实现的苦闷,以“丑女效颦”为喻,展现鄙视权贵、耻与为伍的傲岸性格,深刻反映其内心因理想受挫产生的抑郁与愤慨,呈现出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与傲世品格。

2. 写作手法

用典:引用曹操《龟虽寿》词句,借“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建功渴望;又以东方朔自喻,暗合自身被视作“弄臣”的无奈,深化怀才不遇之情。对比:将昔日奉诏进京的隆遇(如“数换飞龙马,敕赐珊瑚白玉鞭”)与当下遭谗冷落对比,反衬理想破灭的悲愤。托物言志:以“蛾眉见妒”为喻,托言美人遭妒,暗寓自己怀瑾握瑜却不容于朝的遭遇,含蓄寄寓愤懑。

3. 分段赏析

“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两句以典故开篇,展现诗人壮志未酬的悲愤。“击玉壶”化用《世说新语》王敦敲壶悲歌的典故,“击”字通过器物破碎的声响强化了功业未成的焦灼感。“烈士”与“暮年”的时空错位,既暗含曹操“老骥伏枥”的进取精神,又凸显李白四十三岁被赐金放还的现实困境,形成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反差。玉壶意象兼具酒器与乐器的双重属性,碎裂声既象征政治抱负的破灭,又暗示诗人借酒浇愁的狂放姿态。“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通过动作蒙太奇展现情感突变。“拂剑”衔接饮酒、舞剑、望月三重意象,剑光与月光交织出冷冽的视觉空间,而“高咏涕泗”的陡转则打破这种静谧,形成戏剧性张力。“三杯”与“忽然”的时空压缩,暗示诗人从佯狂到崩溃的心理临界点,酒器与泪水的物象对照,强化了理想主义者面对现实的无力感。“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以华丽意象群构建宫廷叙事。“凤凰诏”采用后赵石虎典故,“紫泥”封印与“御筵”场景共同构成权力符号体系。“初下”与“登”的动词组合,既再现诗人“仰天大笑出门去”的仕途高光,又暗藏“骑虎难下”的政治隐喻。对仗中“九重万乘主”的崇高与“赤墀青琐贤”的卑琐形成空间落差,为后文遭谗埋下伏笔。“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运用反讽手法解构权力秩序。“揄扬”表面赞颂帝王,实则暗含对玄宗怠政的讥刺;“谑浪”直指权臣无能,与“青琐贤”形成雅俗倒置。这种“欲抑先扬”的笔法,既延续了楚辞“香草美人”的象征传统,又突破应制诗的颂圣范式,在宫廷语境中注入市井式的戏谑精神。“朝天数换飞龙马,敕赐珊瑚白玉鞭”通过物质符号堆砌展现荣宠表象。“飞龙马”作为六厩特供御马,“珊瑚鞭”取材西域贡品,这些奢侈符号构成权力消费的视觉景观。“数换”强调恩赐的频繁与短暂,与后文“谪仙”身份形成命运反讽。器物意象的华美与诗人精神世界的孤高形成剧烈反差,暗示物质荣耀无法填补理想空虚。“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以双重悖论重构身份认知。东方朔“避世金马门”的典故被解构为“大隐”伪命题,“谪仙”自喻则颠覆传统隐逸文化。“不识”二字既含对世人不辨真才的愤懑,又暗藏“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将政治失意转化为哲学层面的存在焦虑。“西施宜笑复宜颦,丑女效之徒累身”借美丑辩证法展开人格自况。化用《庄子·天运》东施效颦典故,将政治斗争转化为美学批判。“宜笑宜颦”打破传统美人范式,自喻为超越世俗审美的存在;“徒累身”则揭露模仿者的庸碌本质。这种审美独断既彰显诗人傲气,也暗含对盛唐审美范式的突破。“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以《离骚》原型完成主题升华。“蛾眉”双关美人容颜与诗人才华,“妒杀”将政治倾轧具象化为暴力美学。转折句式保留对君王的最后期待,又以“宫中”空间隐喻体制性腐败。结尾戛然而止的悲剧性,使全诗从个人悲欢升华为时代挽歌。全诗通过“玉壶击碎—御前舞剑—贬谪遭妒”的意象链,构建出知识分子的精神突围轨迹。在艺术手法上,既保持乐府诗的叙事张力,又发展出“以器喻志”的象征体系,其豪放语言与深沉哲思的融合,标志着盛唐诗歌向表现主义转型的完成。

4. 作品点评

李白这首诗,豪迈之气充盈其间,却无粗野之态;悲愤之情贯穿始终,却未显急促之弊。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玉壶吟》云:“西施宜笑复宜颦,丑女效之徒累身。君王虽爱娥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则妃尝沮白,信而有证。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

# 此诗巧太白自述其知遇始末之辞也。观太白传及前后诗集序,其意自见矣。

元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

# 太白云:“君王虽爱娥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无余味。

明末清初吴乔《围炉诗话》

# 太白《梁父》、《玉壶》两吟,隐寓当时受知明主、见愠群小之事于其内,读者但赏其神俊,未觉其自为写照也。

清余成教《石园诗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商隐《重过圣女祠》

下一篇:唐·刘禹锡《昼居池上亭独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