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ēng
zhā
·
·
yuǎn
shān
méi
dài
cháng

朝代:宋作者:晏几道浏览量:3
yuǎn
shān
méi
dài
cháng
liǔ
yāo
zhī
niǎo
zhuāng
chūn
fēng
xiào
qiān
jīn
shǎo
guī
fèng
chéng
shí
shuō
qīng
lóu
dào
biàn
kàn
yǐng
chuān
huā
shī
shī
hǎo

译文

李师师的眉毛是远山眉,就像传说中的卓文君,又黑又细长,她的腰肢很细,袅娜动人。化好妆后站在春风中,只是一笑就超过千金。等我回到凤城时,说给青楼里的人听。看遍颖川那里的青楼女子,哪一位都比不上李师师的美貌。

逐句剖析

"远山眉黛长":李师师的眉毛是远山眉,就像传说中的卓文君,又黑又细长,

# 远山眉:《西京杂记》卷二:“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赵飞燕外传》:“合德……为薄眉,号‘远山黛’。”

"细柳腰肢袅":她的腰肢很细,袅娜动人。

"妆罢立春风":化好妆后站在春风中,

"一笑千金少":只是一笑就超过千金。

# 一笑千金少:极言其美艳。

"归去凤城时":等我回到凤城时,

# 凤城:此指汴京。

"说与青楼道":说给青楼里的人听。

# 青楼:妓女之所居。

"遍看颍川花":看遍颖川那里的青楼女子,

# 颍川:指许州颖昌府(今河南许昌)。

"不似师师好":哪一位都比不上李师师的美貌。

# 师师:歌妓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生查子·远山眉黛长》是北宋晏几道创作的一首词,以白描手法刻画了一位风姿绰约的歌女形象。上阕通过“远山眉”“细柳腰”等意象,写其妆成后的娴静风姿,以“一笑千金少”暗赞其动人;下阕借“遍看颍川花”的对比,突显“师师”之美独绝,末句“说与青楼道”更添市井情趣。全词语言清丽,通过外貌描摹与侧面烘托,展现了对女性美的欣赏与倾慕,亦隐含对市井风情的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著名词人

晏几道(1038~1110),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晚年家境中落。晏几道与晏殊在词史上被并称为“二晏”。其词长于小令,多追怀往事,凄楚沉挚,深婉秀逸。代表作品有《临江仙》《鹧鸪天》《阮郎归》等。著有《小山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片聚焦傍晚时分,开篇两句以景衬人,暗藏玄机。“远山眉”是古时流行的画眉样式,词人借此描绘女子眉妆,极具古典韵味;“媚柳开青眼”则突破常规,不将柳叶比眉,反而以初生柳叶喻美人娇俏眼眸,灵动新奇。眉眼作为情感的窗口,这远山眉、青柳眼,已悄然透露出女主人公心底难以言说的淡淡哀愁。紧接着,“楼阁断霞明”“帘幕春寒浅”两句,将视角转向女子的居住环境。霞光映照楼阁,暮色中的美景却难掩清冷;春寒透过帘幕渗入室内,女子独守空闺,寂寞之感愈发浓烈,从其神情便可窥见内心的惆怅。下片深入刻画夜间女主人公的活动与心境,相较于上片,描写更为细腻入微。“杯延玉漏迟”,女子借酒消愁,却觉时光无比漫长,生动诠释了“愁苦怨更长”的无奈;“烛怕金刀剪”,将烛芯一次次剪去,直至无法再剪,女子独对孤灯、盼天明的孤寂之态跃然纸上。词人赋予杯、烛以人的情感,说酒杯嫌漏刻迟缓,蜡烛怕频繁修剪,看似无理,实则饱含深情,将女子内心的痛苦展现得淋漓尽致。结尾二句笔锋陡转,以灵动之笔绘静谧之景,使词情陡然上扬,氛围豁然开朗。“忽飞来”三字,精准捕捉到月色突然明朗、心情瞬间畅快的微妙变化,写月之生动,在宋词中亦属上乘。“花影和帘卷”紧承月色飞来,不说赏月,而写卷帘这一动作,以优美精致之语,既以景结情,又通过行动暗示内心。词人未明言女子所思所想,而是以充满象征意味的画面收尾,含蓄蕴藉,余韵悠长,引人遐想,尽显词之韵味与魅力。

2. 作品点评

在这首词里,晏几道对景色的描绘极为精妙,时间线索清晰且与人物情感紧密交织。起初,词中呈现傍晚时分“楼阁断霞明”的画面,霞光映照楼阁,为场景染上一抹明艳色彩,此时人物情感或许尚处平静。随着夜色渐深,场景转为“烛怕金刀剪”的烛暗之景,女子独对孤灯,不断剪烛,黯淡的烛光映衬出她内心的愁苦与孤寂。而“忽飞来”的明月,打破了这沉闷的氛围,月色瞬间照亮室内,“花影和帘卷”,月光下花影与帘幕一同映入眼帘。这一转变极为巧妙,“忽飞来”生动展现月色出现的突然,人物心情也随之豁然开朗。词人没有直白写闺中佳人的想法,而是借卷帘见花影这一行动与景象,含蓄地将其心境变化蕴含其中,让读者透过这充满象征意味的场景,去揣摩、去品味,尽显词的含蓄之美,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陈宓《入暮》

下一篇:宋·邵雍《趋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