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舆任所适":乘坐小轿任性而往,
# 肩舆:一种用人力抬扛的代步工具,用两根竹竿,中设软椅以坐人。
"遇胜辄留连":遇到胜景便游览一番。
# 辄:总是,就。,胜:美景。
"焚香引幽步":在寺院里焚香探幽,
"酌茗开静筵":品尝香茗与素斋。
# 静筵:指素斋。筵,酒席。,酌茗:品茶。
"微雨止还作":蒙蒙细雨时作时停,
"盆山不见日":这里四面环山,如坐盆中,难见太阳,
# 盆山:指寺庙四面环山,如坐盆中。
"草木自苍然":草木自生自长,苍然一片。
"忽登最高塔":登上寺内最高的塔,
# 最高塔:指湖州飞英寺中的飞英塔。
"眼界穷大千":放眼观看大千世界。
"卞峰照城郭":卞山的影子映照在城郭上,
# 卞峰:指卞山,在湖州西北十八里,接长兴界,为湖州之主山。
"震泽浮云天":太湖烟波浩渺,浮天无岸。
# 震泽:太湖。
"深沉既可喜":像卞山这样深厚沉静当然喜欢,
"旷荡亦所便":也喜欢太湖吞吐云天,无所不容的旷荡气度。
# 旷荡:旷达,大度。
"幽寻未云毕":游兴还没有结束,
"墟落生晚烟":但村落中已经出现袅袅炊烟。
# 墟落:村落。
"归来记所历":归来后记下今天的游历,
"耿耿清不眠":心中挂怀无法入眠。
# 耿耿:心中挂怀的样子。
"道人亦未寝":道潜也没有睡意,
# 道人:指僧人道潜,善诗,与苏轼、秦观为诗友.当时也在湖州。
"孤灯同夜禅":孤灯古佛,同参夜禅。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描写出游的诗,写作者端午时节游历诸寺,体悟禅意与自然之美。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苏轼端午游历诸寺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禅意的深刻体悟。
2. 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全诗既有静态的描写,如焚香、酌茗、盆山、草木等,也有动态的描写,如微雨时停时续、登高望远等,营造出一种静谧、清幽的氛围,也使画面更加生动、富有层次感。对比:“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四句,通过对比深沉与旷荡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多样体验和感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白描:微雨、草木、卞峰、震泽等都是很常见的景物,诗人大量运用白描手法,直接描绘所见所感,不加过多修饰,使诗歌语言质朴自然。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绘所见景色,抒发了自己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禅意的深刻体悟,将个人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之中,使诗歌既具有画面感又富有情感色彩。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四句,紧扣题目中的遍游诸寺。或焚香漫步于幽静之处,或品茗设宴,宴席上皆是简约素雅的物品,透露出这是在寺庙中游玩的情景。“微雨”以下四句,转笔描绘江南五月的自然景色,苏轼本人对这四句诗颇为自得,自谓“非至吴越,不见此景”(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这四句诗捕捉到了湖州五月的景物特点。“忽登”四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阔大的景物。“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二句,写景气势磅礴,既写出卞山的山色之佳,又传神地描绘出浮天无岸,烟波浩渺的太湖景象。这两句诗与前面的四句写景佳句相得益彰。“深沉”四句,先插入两句议论作为过渡,对眼前的自然美景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以作收束的过渡,说他既欣赏太湖的那种吐吸江湖、无所不容的深沉大度,又喜爱登高眺远,景象开阔的旷荡。紧接着,他又以天色已晚应当归去作为收尾,同时带出“墟落生晚烟”的晚景,写景又更上一层楼。最后四句写到夜宿寺院的情景,看似冗余,实则与道人一同在古佛前对灯夜禅的描写,正是这一日游的重要部分。
4. 作品点评
这首纪游诗,在描绘景致时,作者并未拘泥于某一固定的观察视角,而是用中国传统画的散点透视之法,灵活转换观察点,从而使得所捕捉的景色也随之不断变化,生动展现了“遇胜辄流连”的漫游特点。诗人的一日游,是按时间顺序而写,显得很自然,但又不失惊喜,令人眼前一亮。六句写景佳句,使得整首诗错落有致,在平淡中蕴含了非凡的奇趣。
# 微雨小窗,深沉可喜也。卞峰震泽,旷荡所便也。寓目辄书,详略各尽其致。
清爱新觉罗·弘历《唐宋诗醇》
# “微雨”四句神来,善于空际烘托。结有余味。
清纪昀《纪评苏诗》
# “微雨”四句古今妙绝语。
清王士祯《带经堂诗话》
# 一切便切便游诸寺,“微雨”四句幽境写绝。
清赵克宜《角山楼苏诗评注汇钞》
上一篇:宋·阮阅《郴江百咏并序·贪泉》
下一篇:宋·沈括《夜登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