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酒劝君君尽之":手持酒杯劝你,你应当一饮而尽,
"今朝取醉不当疑":今天只管喝醉,不要有什么疑虑。
"好风好景心无事":在美好的风光中,内心没有烦恼之事,
"闲利闲名何足知":那些无关紧要的利益和名声,不值得去了解和追求。
北宋史学家、文学家,《资治通鉴》的作者
司马光(1019~1086),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字君实,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宰相。他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为相期间,废除绝大部分新法,罢黜新党。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司马光的诗质朴流畅,如《道傍田家》《又和夜丽村舍》《始至洛中言怀》等。词今存三首,词风清新疏淡。其散文的主要成就体现在《资治通鉴》上,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通史著作。此外,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等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宴饮诗。诗中描绘了在风好景好且内心无事的情境下,诗人认为不应被闲名闲利所累,而应尽情享受当下。表达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劝人看淡名利,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
2. 分段赏析
前两句:“执酒劝君君尽之,今朝取醉不当疑”,诗人一开始就手持酒杯真诚地劝对方将酒一饮而尽,强调“今朝取醉不当疑”,传达出一种要珍惜当下,抛开顾虑尽情享受的态度,为整首诗奠定了豁达洒脱的基调。这种劝酒方式,不仅是对饮酒这一行为的鼓励,更暗示了对当下生活的积极态度。后两句:“好风好景心无事,闲利闲名何足知”,承接前两句,进一步阐述劝酒的原因。描绘出在好风好景且内心没有烦心事的情境下,那些无关紧要的功名利禄根本不值得去在意。从劝酒自然过渡到对人生态度的表达,将主题升华,突出了诗人追求内心闲适、看淡世俗名利的豁达情怀。
上一篇:宋·叶元素《绝句》
下一篇:宋·吴文英《澡兰香·淮安重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