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干独倚天涯客":浪迹天涯的孤客独倚栏干,
# 天涯客:词人自指。,倚:靠着,倚靠。,阑:通“栏”,栏杆。
"心影暗凋风叶寂":面对着深秋中的凄风凋叶,更觉得寂寞惆怅。
# 心影:心地。《神仙感遇传》载:李荃在骊山下,遇一老妇,告曰:“少年颧骨贯于生门,命轮齐于日角,血脑未减,心影不偏,德贤而好法,神勇而乐至,真是吾弟子也。”此指心绪、心事。
"千山秋入雨中青":绵绵群山在淅沥的秋雨中泛出了青光,
# 千山:形容山岭非常多。
"一雁暮随云去急":一只离群的孤雁在暮色苍茫中随着迅飞的流云拼力地挣扎奋飞。
"霜花强弄春颜色":百花凋零,惟有那秋菊逞强,显示出些许春天般的缤纷色彩。
# 弄:显现、卖弄。,霜花:秋菊。
"相吊年光浇大白":而我们却只能为那已消逝的美好年华举杯凭吊,
# 大白:酒名。
"海烟沉处倒残霞":暮天夕阳返照天空,倒挂着一缕美丽的彩虹,
# 残霞:残馀的晚霞。,沉处:深处。沉,一作“沈”。,海烟:海上的烟雾、水雾。
"一杼鲛绡和泪织":那是大海中的鲛人用泪水一梭梭编织的七彩鲛绡幻化而成的。
# 鲛绡:传说中鲛人(传说中的人鱼)所织的纱。《述异记》卷上:“南海出鲛绡纱。(鲛人)泉室潜织,一名龙纱。其价百余金。以为服,入水不酒。”晋张华《博物志》卷二:“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亦泛指薄纱。鲛,传说中的人鱼。能织布。绡,极薄的丝织品。,杼:织布机的梭子。
南宋词人
吴文英(1212?~1266?),南宋词人。字君特,号梦窗、觉翁,与周密(号草窗)并称“二窗”。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毕生不仕,以布衣出入侯门,充当幕僚。吴文英以词著名,知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或表现上层的豪华生活,或抒写颓唐感伤的情绪。讲究字句工丽,音律和谐,并喜堆砌典故词藻,常使词意晦涩。著有《梦窗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借景抒怀词。词作描绘了一位天涯游子在深秋暮色中独倚栏杆的所见所感,通过萧瑟凄清的秋景和孤寂悲凉的心境的相互映衬,运用借景抒情和托物寄情的写法,抒发年华易逝,命途多舛的人生感慨。
2. 写作手法
拟人:“霜花强弄春颜色”,以“强弄”二字将“霜花”人格化。霜花本是深秋寒意的象征,却“勉强”摆弄出春日的颜色,看似不合时宜的“挣扎”,实则暗含对时光错位的无奈——秋已深,却仍有残春的幻影,更反衬出现实的萧瑟与孤寂。这种拟人化的描写,使无生命的霜花有了人的情绪,增强了画面的感染力。情景交融:全词通过多组秋景的描绘,将羁旅之愁、时光之叹融入自然意象中。“千山秋入雨中青”以雨中山色的浓郁青翠,暗藏秋意肃杀的苍凉;“一雁暮随云去急”则以孤雁疾飞的动态,烘托游子漂泊无依的孤独。“海烟沈处倒残霞”以海上烟霭沉落、残霞倒映的朦胧之景,营造出空寂迷茫的氛围;“一杼鲛绡和泪织”则将愁绪具象为鲛人泣泪织绡的画面,景中全是情,情由景生,二者浑然一体。反衬:以动衬静,“千山秋入雨中青”是静态的远景勾勒,描绘群山在雨中凝滞的青翠;“一雁暮随云去急”则是动态的近景特写,聚焦孤雁疾飞的瞬间。动静交织间,既展现了秋景的辽阔与苍茫,又以“雁”的动势打破静谧,强化了画面的动感与情感的起伏。
3. 分段赏析
上片“阑干独倚天涯客。心影暗凋风叶寂”一韵情景交融,刻画心中秋日凋零的意象。这两句可理解为倒装句式:秋日已至,词人早已“枕痕历尽秋声闹”,心中便悄然浮现秋风扫落叶的画面,这悲凉的“心影”让词人更觉孤寂难挨,于是这位漂泊天涯、客居江湖的游子,独自凭栏远望。“天涯客”是全词的核心意象。“千山秋入雨中青,一雁暮随云去急”一韵于景物中流露情感,直接描绘秋日景致。绵绵秋雨里,群山洗尽尘埃更显苍翠,“入”字用得贴切。此时一只孤雁在暮色中伴着阴云疾速飞去。吴文英这两句将秋日的苍茫、凄清景象描绘得生动传神。这既是对实景的刻画,也暗喻着词人所处的艰难环境与自身悲苦的境遇。词的上片侧重写秋景,而这秋景是天涯游子眼中的风光、心中的感触,以情感构建景物,借景物烘托人物,境界优美又凄楚,用词简练考究却不晦涩。词的下片,抒发词人“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深切悲愁。下片“霜花强弄春颜色。相吊年光浇大白”二韵,转向抒情。深秋霜浓本无春日景致,词人却风趣地说霜花硬要扮出春天的模样。这里的“强弄”二字颇有意味,白色的霜花勉强装作春色,就像两鬓染霜的暮年之人,硬要摆出青春年少的样子,略显滑稽。这是词人在自我调侃、自我打趣。这两个字以动态反衬静谧,衬托出词人内心对年华流逝的感慨与无聊孤寂的悲伤。用具体形象营造出浓厚氛围,引出“相吊年光浇大白”一句,独自凭吊时光,哀叹岁月,如曹操“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所言,以酒消愁。体现出孤身自怜、独饮解愁的意境。“海烟沉处倒残霞,一杼鲛绡和泪织”一韵以情感收尾。烟雾沉降之处,落日余晖倒映水中,景象格外凄清,更触动了这位天涯游子的悲愁。词人擅长通过写景传递情感。这既在描绘景色,也暗含着“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感叹。此韵以“残霞”作衬托,用鲛绡和泪编织的意象渲染氛围,意境优美,抒情真挚动人。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上片以景入笔,下片转而抒怀,虽篇幅简省,却深切传递出梦窗这位“天涯客”特有的“相吊年光”式生命体验——既有对时光流转的切身感怀,亦藏未言尽的内心隐忧。其语言既凝练灵动,又颇具个性色彩。
# 起句奠定了全词的基调。“阑干独倚天涯客”,人在天涯,独倚阑干,生出倦旅思归之感。……“千山秋入”二句,写独倚阑干所见秋景,气象阔大,大笔淋漓。“入”字表现出千山被秋雨秋风笼罩的苍茫景象。“雨中青”,既写山色,也写出山在雨中的静穆之感,营造出天地之间莽莽寥廓的气势。……“千山”与“一雁”的对比,是永恒和瞬间的对比,是动与静的对比,也是一种从容与奔波的对比。急飞的孤雁,就如一个小小的逗点,很快会被暮色吞没。又何尝不是词人自身的写照。下片引入秋日饮酒赏菊。“强弄”流露出自我解嘲,自我调侃的意味。“强弄春颜色”,菊花吐艳,勉强摆弄出春花的姿态,想要留住韶华,不免可笑,而像我这样两鬓斑白,还要学年少时赏菊饮酒的雅事,也不免只是强弄而已。“相吊年光浇大白”,既然是独倚,何来相吊。可见是形影相吊,独斟独饮。结语描绘晚霞消散前的美丽景色,以景寄情。……词人眼中倒映在水中的残霞,恍若鲛人眼中流出的血泪。运思奇幻,呼应起句“独倚天涯客”。此词疏宕清空,与梦窗词惯用细腻入微的笔法不同,而是以水墨画的写意笔法入词,点染之间,留白之处,馀袅袅不尽之意。
不详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邓乔彬《吴文英王沂孙集》
上一篇:宋·张耒《夜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