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àn
shā
·
·
sān
yuè
fēng
mǎn
shàng
lín

朝代:宋作者:晏殊浏览量:3
sān
yuè
fēng
mǎn
shàng
lín
dān
yāo
yàn
zhí
qiān
jīn
nǎo
rén
tiān
yòu
chūn
yīn
wèi
zhuǎn
huí
hóng
liǎn
miàn
xiàng
shuí
fēn
tán
xīn
yǒu
qíng
jiǔ
bēi
shēn

译文

三月和暖的春风吹进皇家园林,园中的牡丹花娇艳动人,价值千金。可让人气恼的是,这春天的天气又转阴了。牡丹啊,你为我展露那红扑扑的娇艳面容,又向谁托付了芳心呢。你如此多情,既然你如此多情,那我可得借着这深情,深深地沉醉在酒杯之中了。

逐句剖析

"三月和风满上林":三月和暖的春风吹进皇家园林,

# 上林:上林苑,秦汉时期著名的皇家园林。秦代和西汉的上林苑在今天的陕西西安附近,东汉时期的上林苑在今天的河南洛阳一带。词中指的是北宋时期开封的皇家园林。,和风:温暖舒适的春风。

"牡丹妖艳直千金":园中的牡丹花娇艳动人,价值千金。

# 直千金:直,通“值”。千金,形容花的贵重。

"恼人天气又春阴":可让人气恼的是,这春天的天气又转阴了。

"为我转回红脸面":牡丹啊,你为我展露那红扑扑的娇艳面容,

"向谁分付紫檀心":又向谁托付了芳心呢。

# 紫檀心:芳心。紫檀:一种名贵的树木,别称青龙木,主要产于中国广东和云南,以及印度、东南亚地区。另外,紫檀香也是檀香的一种,气清香,燃烧时香味更浓。,分付:表露。

"有情须殢酒杯深":你如此多情,既然你如此多情,那我可得借着这深情,深深地沉醉在酒杯之中了。

# 殢:沉湎,滞留。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浣溪沙·三月和风满上林》是宋代词人晏殊所作的一首词。上阕描绘三月和风吹拂上林苑,牡丹娇艳无比价值千金,然而恼人的是又逢春阴天气。下阕将牡丹拟人化,希望它转回红脸面,不知向谁倾诉心事,最后感慨有情之人须尽情饮酒。全词借暮春景色,表达词人对美好易逝的感慨及借酒释怀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晏殊(991~1055),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官至翰林学士、右庶子。仁宗朝,累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后任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卒谥元献。晏殊是宋代文学大家,与其子晏几道并称“二晏”,与欧阳修并称“晏欧”。晏殊的词继承了花间派的传统,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代表作品有《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著有《元献遗文》《珠玉词》《类要》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词和爱情词。描绘了三月的上林苑中,和风轻拂,牡丹娇艳夺目,本是美好的春日景象,但春阴的天气却增添了几分恼意。词人将牡丹拟人化,仿佛它也有着情感,希望牡丹能转回红面,而不知它将心事向谁诉说。最后表达出面对如此情景,有情之人只能借酒消愁。营造出一种在美好春光中略带忧愁的氛围,表达了对暮春景色的复杂情感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2. 写作手法

拟人:“为我转回红脸面,向谁分付紫檀心”,将牡丹赋予人的神态和情感,“转回红脸面”“分付紫檀心”,生动形象地把牡丹当作一位含情脉脉的佳人,使其形象更加鲜活,也便于词人借此抒发内心的情感。借景抒情:上阕描写“三月和风满上林,牡丹妖艳直千金。恼人天气又春阴”,通过描绘暮春上林苑的景色,如和风、牡丹、春阴,表达出对美好春光的喜爱与春光易逝的无奈和忧愁,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3. 分段赏析

上阕:“三月和风满上林,牡丹妖艳直千金。恼人天气又春阴。”开篇描绘了三月里,和风吹遍上林苑,营造出温暖宜人的氛围,此时牡丹娇艳盛开,价值千金,展现出牡丹的高贵与美丽。然而,“恼人天气又春阴”笔锋一转,春阴的天气打破了之前的美好氛围,给人增添了烦恼,为下阕抒情做铺垫,引出词人内心因景而生的复杂情绪。下阕:“为我转回红脸面,向谁分付紫檀心。有情须殢酒杯深。”词人把牡丹当作倾诉对象,希望它能转回红面,仿佛在与牡丹交流情感。“向谁分付紫檀心”进一步将牡丹拟人化,猜测牡丹的心事。最后一句“有情须殢酒杯深”,词人感慨面对这样美好的事物和略带忧愁的氛围,有情之人只能沉醉在深深的酒杯中,借酒来排遣内心的无奈与愁绪,将情感推向高潮。

4. 作品点评

在晏殊这首词里,“有情须殢酒杯深”一句,将他内心复杂的情感展露无遗。这里面既有对儿女情长的深切体会,也饱含着对时光流逝的独特感悟。词人借由词句,把情感巧妙地倾注于对事物的描绘中,使得词中的物象不再单薄,而是充满生机,处处流露出细腻而丰沛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林同《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乐正子春》

下一篇:宋·杨万里《问春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