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悲秋不到心":重阳佳节,悲秋的情怀并未侵入我心,
# 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魏晋以来诗题九日,多指重阳。
"凤城歌管有新音":京城的歌楼酒馆里传来了全新的曲调,令人耳目一新。
# 凤城:旧传秦穆公之女弄玉,吹箫引凤降于京城,称丹凤城。后遂称京都为凤城。
"凤凋碧柳愁眉淡":秋风吹落了碧绿的柳叶,仿佛人们的愁眉也因此变得淡了,
"露染黄花笑靥深":清晨的露水沾染在黄花之上,那灿烂的笑容似乎更加深了。
# 笑靥:脸上笑出的圆窝。
"初见雁":刚刚看见南飞的大雁,
"已闻砧":就已听到捣衣的砧声。
# 砧:捣衣石。
"绮罗丛里胜登临":在这华美的服饰与人群中欢度节日,远比传统的登高望远更加有趣和惬意。
"须教月户纤纤玉":定要让那些月光下门户边的女子,用她们纤细如玉的双手,
# 纤纤玉:指双手细白如玉。
"细捧霞觞滟滟金":轻轻捧起那如霞般绚烂、金光闪闪的美酒,与我们一起共饮这佳节的欢乐。
# 滟滟金:指金黄色的酒浆。,霞觞:指美酒。
北宋著名词人
晏几道(1038~1110),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晚年家境中落。晏几道与晏殊在词史上被并称为“二晏”。其词长于小令,多追怀往事,凄楚沉挚,深婉秀逸。代表作品有《临江仙》《鹧鸪天》《阮郎归》等。著有《小山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宋代词人晏几道所作的一首词,描绘重阳佳节的欢乐景象和人物情感的变化,表达出了词人对现实生活的满足和享受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2. 分段赏析
上片“九日悲秋不到心,凤城歌管有新音”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词人不随流俗、超然物外的情感态度,同时也为下文的欢乐气氛做了铺垫。“风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黄花笑靥深”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巧妙地衬托出人物情感的变化,从自然的凋零中看到了生命的活力和欢乐的气氛。下片“初见雁,已闻砧。绮罗丛里胜登临”此三句进一步渲染了节日的欢乐气氛,并表达了词人对现实生活的满足和享受。“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描绘了歌女们双手捧着美酒,在月光下与宾客共饮的场景,将节日的欢乐气氛推向了高潮。同时,也暗示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 作品点评
王灼评价晏几道创作此词时“无一语及蔡者”,意指晏几道并未借此机会谄媚权贵蔡京,这原本是对晏几道的一种赞赏。然而,王灼的见解似乎略显肤浅。当我们深入品味这首词时,不难发现,晏几道非但没有对蔡京进行阿谀奉承,反而通过一种打破常规的写法,巧妙地对蔡京进行了讽刺。词中“九日悲秋不到心”一句,暗示了世人多因不如意而悲秋,而蔡京身为权臣,万事顺心,自然不会有悲秋之感。再观“绮罗丛里胜登临”,世人登高以避灾祈福,而蔡京已享尽荣华富贵,无需此类仪式,只需沉醉于歌舞升平之中即可。从这个角度来解读这首词,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的深刻意味,晏几道以独特的笔触,对蔡京进行了微妙而有力的讽刺。
# 叔原年未至乞身,退居京城赐第,不践诸贵之门。蔡京重九、冬至日遣客求长短句,欣然两为作《鹧鸪天》,竟无一语及蔡者。
宋学者王灼《碧鸡漫志》卷二
上一篇:宋·苏轼《南乡子·集句》
下一篇:宋·司马光《过故洛阳城(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