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梦江湖费五年":在江湖漂泊就像做了一场梦,不知不觉耗费了五年时光。
# 一梦江湖费五年:指苏轼贬官五年。
"归来风物故依然":归来后发现这里的风景和事物还是原来的样子。
"相逢一醉是前缘":今日能够相逢并一醉方休,这都是前世修来的缘分。
"迁客不应常眊氉":被贬谪的人不应该常常烦躁不安,
# 眊氉:一作“眊矂”。,迁客:贬官降职放外任者谓迁客,苏轼自指。失意,烦恼。
"使君为出小婵娟":使君为我们唤出了美丽的歌女。
# 小婵娟:田待问待女小鬟。,使君:指楚州太守田待问。
"翠鬟聊著小诗缠":对着歌女的美丽发髻,姑且用小诗来增添情趣。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宴饮酬答的浣溪沙词。上片作者自叹政治生涯漂泊不定、壮志难酬,耗费五年时光,不过山川风物能给予慰藉,与朋友相逢一醉更觉安慰,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下片作者自我警示不应烦躁,表达对田守盛情款待的感谢,借歌女回报“小诗缠”体现出“迁客”与“使君”蕴藉风流、告慰人生的恬淡心情,展现了迁客与使君虽地位不同却心心相印的情谊。
2. 写作手法
对比:词中将过去五年政治生活的不稳定、壮志难酬与山川风物的“依然”如旧形成对比,突出了人事变迁与自然永恒的反差,更衬托出作者内心的失落。借景抒情:上片中借山川风物来抒发作者在漂泊中获得的慰藉,以景语寄情语,使情感表达更含蓄深沉。烘托:下片中以歌女们得到的“小诗缠”来烘托“迁客”与“使君”“蕴藉”风流、告慰人生的恬淡心情,从侧面烘托出主要情感。
3. 分段赏析
《浣溪沙·和前韵》上片,作者先自叹政治生涯漂泊不定、壮志难酬,“五年”时光耗费,体现出其人生的不如意;“一梦”饱含对人生的否定,而“依然”的山川风物又让其获得心态平衡,借景抒情,流露出人事变迁的失落感;最后写与朋友“相逢”“一醉”,借酒消愁,抒发人生如梦的感慨。下片首句“迁客不应常眊躁”直抒胸臆,反映出作者心态的转变;“使君为出小婵娟”表达对田守盛情款待的感谢;末句以歌女得到“小诗缠”衬托“迁客”与“使君”蕴藉风流、告慰人生的恬淡心情,全词上下片情感相互呼应,展现出作者复杂心境下的自我调适与对生活的别样感悟。
4. 作品点评
这首《浣溪沙·和前韵》的写作特色鲜明,善用对比,如人事与自然、前后心态的对比,深刻展现出作者复杂的心境与人生的起伏;借景抒情与直抒胸臆相结合,既让情感含蓄深沉,又能直白地展现内心想法。语言简洁却富有表现力,生动地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变化。虽无广为传颂的名句,但全词结构严谨,情感层层递进,从自叹壮志未酬到自我振作,体现了苏轼在困境中自我调适的精神,反映出他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是研究苏轼思想与创作风格的重要作品。
上一篇:宋·陈岩《云岩洞》
下一篇:宋·王珪《春日郊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