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园歌舞足风流":当年在园中欣赏轻歌曼舞,多么潇洒风流,
# 梁园:汉朝梁王刘武的园子,在现在河南省开封市。这里是指汴京。
"美酒如刀解断愁":年少的我们饮着美酒,忘了忧愁。
# 断:自注:短。,解:懂得,会。
"忆得少年多乐事":从前的赏心乐事涌上心头,那时青春年少,
"夜深灯火上樊楼":夜深了我们还兴致勃勃地登上樊楼。
# 樊楼:北宋时汴京一座有名的大酒楼。
南宋学者、诗人
刘子翚(1101~1147),南宋学者、诗人。字彦冲,号屏山,亦号病翁,学者称之为“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曾任兴化军通判,后退居屏山讲学。朱熹曾从其学。其诗文兼长,诗歌受江西诗派影响,古诗风格高秀,近体苍劲卓炼,部分诗篇愤慨时事。还有一些抒情写景诗,意象生动,风格明快清新。四库馆臣称其文“辨析明快,曲折尽意”。代表作品有《汴京纪事》《圣传论》《维民论》等。著有《屏山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怀古诗。描绘了北宋时期汴京梁园歌舞风流、美酒消愁的热闹场景,以及诗人年少时在此的欢乐经历,如深夜登上灯火通明的樊楼,体现了对北宋繁华往昔的怀念,表达了因朝代更迭繁华不再的伤感与感怀。
2. 分段赏析
“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开篇描绘了梁园中的歌舞场景,“梁园歌舞足风流”,“梁园”作为文人雅士的聚集地,这里的歌舞充满了风流韵味,展现出汴京的娱乐文化繁荣。“美酒如刀解断愁”,美酒本是助兴之物,但“解断愁”却暗示了人们在欢乐背后隐藏的忧愁,只能借酒来暂时忘却,为全诗奠定了一种略带忧伤的基调。“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这两句直接点明回忆的主题,“忆得少年多乐事”,诗人回忆少年时期在汴京经历的众多快乐事情,引发读者的好奇。“夜深灯火上樊楼”,“夜深”点明时间,此时本应是寂静之时,但“灯火”却描绘出樊楼的繁华热闹,“上樊楼”则具体指出少年们游玩的场所,樊楼是汴京著名的酒楼,见证了当时的繁华。通过对樊楼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少年时期的欢乐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汴京往昔繁华的眷恋,深化了主题,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对汴京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