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郁思淫滞":思绪郁结,感到烦闷停滞,
"振衣聊萍游":抖擞衣衫,姑且随意漫步游走。
"云晴霄宇丽":云开天晴,天空明丽,
"绿暗川原幽":绿树成荫,山川原野幽静。
"伫步时引顾":停下脚步不时环顾四周,
"心期叹无俦":心中期待,却感叹无人相伴。
"路逢荷犁翁":路上遇到扶犁耕种的老人,
"笑我独何求":笑着问我究竟在追求什么。
"趋尘顾叩之":快步上前询问他,
"弃去不少留":他却抛下我匆匆离去,没有丝毫停留。
"心知所言非":心里明白他所说的话并不正确,
"龃龉自惭羞":自感意见不合时宜,内心羞惭。
"归来面空牖":回到家中面对空荡的窗户,
"默坐穷其由":默默静坐,苦苦思索其中缘由。
"达人隆广度":通达之人有着宽广的胸怀和度量,
"曲士尊偏谋":浅陋之人遵循着偏颇的计谋。
# 尊:一作遵。
"临岐每易惑":面临人生的岔路口往往容易迷惑,
"怨已识未周":埋怨自己见识不够广博。
"行藏命也夫":出仕或隐退都是命运的安排啊,
"吾非斯人流":我可不是这样随波逐流的人。
南宋学者、诗人
刘子翚(1101~1147),南宋学者、诗人。字彦冲,号屏山,亦号病翁,学者称之为“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曾任兴化军通判,后退居屏山讲学。朱熹曾从其学。其诗文兼长,诗歌受江西诗派影响,古诗风格高秀,近体苍劲卓炼,部分诗篇愤慨时事。还有一些抒情写景诗,意象生动,风格明快清新。四库馆臣称其文“辨析明快,曲折尽意”。代表作品有《汴京纪事》《圣传论》《维民论》等。著有《屏山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也是一首山水田园诗。诗歌描绘诗人因情思郁结而漫步山野的经历,途中所见“云晴霄宇丽,绿暗川原幽”的秀丽风光,以及与“荷犁翁”相遇的场景,引发其对人生选择与命运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展现诗人内心的困惑与自我反省,表达了对“行藏由命”的感悟,以及对自身处世之道的思索,体现出宋代文人将自然体验与哲理思辨相融合的创作特点。
2. 写作手法
起兴:“郁郁思淫滞,振衣聊萍游”用起兴手法,以“振衣萍游”的动作与浮萍漂泊的物象起兴,既暗合“郁郁”心绪,又自然引出漫游叙事,以“萍”的漂泊感奠定全诗身世浮沉的情感基调。直抒胸臆:“郁郁思淫滞”以叠词“郁郁”写心绪沉郁,“思淫滞”直言情思淤塞。“淫”状愁绪深广,“滞”写思绪凝固,直白展现诗人内心焦灼。此句点明“萍游”动因,以沉郁基调统摄全篇,让后续景致与偶遇成为内心波澜的投射。对比:“郁郁思淫滞,振衣聊萍游”句,以静态心绪“郁郁思淫滞”与动态动作“振衣聊萍游”形成对比,既展现诗人内心的抑郁与试图摆脱束缚的矛盾,又以“振”字暗写暮春时节的光影流动。用典:“行藏命也夫”巧用《论语·述而》中“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典故,该典故原指士人在被任用或不被任用的不同境遇下,应推行主张或退隐保全自身,蕴含儒家“入世”与“出世”的辩证思想。刘子翚在诗中,将这一处世哲学与个人因与老农对话而引发的反思相呼应,以“命也夫”的慨叹,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归结于“命运”,暗含无奈与释然;同时借典故强化自身作为理学家坚守精神独立的自觉,使个人感慨升华为对士大夫处世之道的哲学思考。移步换景:“郁郁思淫滞,振衣聊萍游”以“振衣”破室内压抑,“萍游”暗示出行。“云晴霄宇丽,绿暗川原幽”借“云晴”“绿暗”色彩对比,仰观天际、俯视川原,勾勒出郊野的立体景致。“路逢荷犁翁,笑我独何求”落到田间偶遇,“荷犁翁”使场景从自然转向人际,“路逢”点明随机。“归来面空牖,默坐穷其由”以“归来”收束,空间回归室内,“空牖”“默坐”与“萍游”动态相呼应,让环境转换有始有终。
3. 分段赏析
开篇“郁郁思淫滞,振衣聊萍游”,直接点明作者因心中郁闷而欲通过漫步来排解,“郁郁”二字生动地表现出作者内心的压抑。“云晴霄宇丽,绿暗川原幽”,描绘出天空晴朗、白云美丽,山川原野一片清幽的景色,以乐景衬哀情,更显作者内心的孤寂。“伫步时引顾,心期叹无俦”,通过描写作者驻足回望,感叹没有志同道合之人,进一步强化了其孤独之感。“路逢荷犁翁,笑我独何求”,偶遇荷犁翁并被其嘲笑,引发了作者的思索。“趋尘顾叩之,弃去不少留”,刻画了荷犁翁的离去,也表现出作者的尴尬。“心知所言非,龃龉自惭羞”,写出作者虽知道荷犁翁所言不一定正确,但仍感到惭愧,体现出其内心的矛盾。“归来面空牖,默坐穷其由”,回到家中面对空窗,默默思索其中缘由,展现出作者对自身境遇和人生的深入思考。“达人隆广度,曲士尊偏谋。临歧每易惑,怨己识未周”,作者意识到达人心胸宽广,而自己见识不足,在人生道路上容易困惑,表达出对自身认知的不满和反思。“行藏命也夫,吾非斯人流”,最后感慨命运弄人,自己与他人不同,收束全诗,余韵悠长,让人感受到作者深深的无奈与感慨。
下一篇:宋·罗与之《绝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