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iào
shī

朝代:唐作者:李贺浏览量:1
qiū
shuǐ
diào
hóng
xiān
rén
dài
shū
líng
yíng
jiǎn
zhé
shuāng
xié
zhú
chuí
qīng
zhǎo
cháng
lún
guàn
ěr
xuán
chūn
gōu
zhuì
xiǎo
chán
chú
zhān
qíng
xiàn
lóng
yáng
hèn
yǒu
wèi
kàn
yān
shàng
chǔ
lèi
zhān

译文

在秋天的荷渠中垂钓,方士盼望从鱼腹中得到天书。想不到菱条缠住了钓线,鱼儿躲开,在菰米下蜇伏。钓杆斜垂在清清的水面,钓线不动,仿佛投进了空虚。尝试用蜥蜴作为香饵,钓上的却是小小的蟾蜍。擅钓者频频得手却欲壑难填,更怕到手的鱼儿一旦失去。而这时,远在烟波浩渺的渡口,一位女子正眼望江面,泪洒裙裾。

逐句剖析

"秋水钓红渠":在秋天的荷渠中垂钓,

# 红渠:花映渠水。

"仙人待素书":方士盼望从鱼腹中得到天书。

# 素书:古时用白色生绢写的信。,仙人:此指超出凡唐的人。

"菱丝萦独茧":想不到菱条缠住了钓线,

# 萦:攀绕。

"蒲米蛰双鱼":鱼儿躲开,在菰米下蜇伏。

# 蛰:动物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蒲:一作菰。

"斜竹垂清沼":钓杆斜垂在清清的水面,

"长纶贯碧虚":钓线不动,仿佛投进了空虚。

# 碧虚:指碧波上空。

"饵悬春蜥蜴":尝试用蜥蜴作为香饵,

"钩坠小蟾蜍":钓上的却是小小的蟾蜍。

"詹子情无限":擅钓者频频得手却欲壑难填,

# 詹子:詹何,善钓,传说他能以小钩和粒饵,于百仞深渊,钓获盈车之鱼。

"龙阳恨有余":更怕到手的鱼儿一旦失去。

"为看烟浦上":而这时,远在烟波浩渺的渡口,

"楚女泪沾裾":一位女子正眼望江面,泪洒裙裾。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钓鱼诗》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前半部分以奇幻的意象描绘垂钓场景,展现秋日水畔的幽静与钓者志在必得的自信;后半部分借詹何、龙阳君等典故,抒写理想落空的怅惘,暗喻人生际遇的无奈与怀才不遇的悲愤,诗的最后两句,以遭人遗弃的楚女自警,表明诗人思想的渐趋成熟。全诗通过钓鱼不获的隐喻,将自然景物与神话传说交织,凸显李贺诗歌瑰丽奇崛的浪漫主义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著名诗人,“诗鬼”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仕途偃蹇,仅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不应进士科考试。世称李昌谷、李长吉。后世称李贺为“诗鬼”,其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李贺的诗长于乐府,多表现人生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诗境,在中唐时代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代表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秦王饮酒》等。有《昌谷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以垂钓为隐喻的诗句,诗中通过描绘了垂钓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命运的渴望,以及面对现实困境的复杂情感。

2. 写作手法

象征:“仙人待素书”是说方士盼望从鱼腹中得到天书,象征着虚无缥缈的仙缘和难以触及的命运改写。

3. 分段赏析

“秋水钓红渠,仙人待素书”两句以超现实的意象开启全篇。“菱丝萦独茧,蒲米蛰双鱼”写观察水情,分析鱼情。人躲开秧菱秧儿去蒲草边下钩,是担心菱茎缠住他的钓线,又因发现蒲籽儿抖落,他断定会诱来蛰伏的鱼儿。“菱丝”与“独茧”,“蒲米”与“双鱼”,物象对仗精工,展示诗人对物质世界本质的深刻洞察。“斜竹垂清沼,长纶贯碧虚”写出来诗人对钓大鱼非常自信。“饵悬春蜥蜴,钩坠小蟾蜍”两句是全诗的精彩之处,这里蜥蜴和蟾蜍都是鱼饵,“春”则含生机勃勃之意。“詹子情无限,龙阳恨有馀”气氛突变,詹子即詹何,龙阳为自喻,诗人对詹何羡情无限,因为这位钓鱼大师也是用独茧渔线钓获了如车大鱼,而自己这个阳刚男儿却没钓着鱼。“为看烟浦上,楚女泪沾裾”虽然别具一格,但流露的情绪和诗的开头兴高采烈,已判若两人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

下一篇:唐·殷尧藩《帝京二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