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uò
yáng
chéng
wài
bié
huáng
shí

朝代:唐作者:李贺浏览量:4
luò
yáng
chuī
bié
fēng
lóng
mén
duàn
yān
dōng
shù
shù
shēng
wǎn
níng
huá
tiān
dān
shēn
shuāng
shàng
fēi
péng
jiān
píng
xuān
shuāng
lèi
fèng
zhuì
绿
qián

译文

洛阳吹起那离别的风,龙门的烟霭似将你我间密切的来往断隔。冬天的枯枝,在朔风中瑟瑟颤动,晚烟凝映云天,呈现紫色。你孤身一人即将踏上霜野,瘦马将穿行在野蓬之间。我倚靠着栏杆,满目清然,能否凭借着风,把我两行热泪奉送到你的面前。

逐句剖析

"洛阳吹别风":洛阳吹起那离别的风,

"龙门起断烟":龙门的烟霭似将你我间密切的来往断隔。

# 龙门:在洛阳南,属绛州。《吕氏春秋》载,禹凿龙门,河始南流。

"冬树束生涩":冬天的枯枝,在朔风中瑟瑟颤动,

# 涩:湿。

"晚紫凝华天":晚烟凝映云天,呈现紫色。

# 晚紫:紫色晚烟也。

"单身野霜上":你孤身一人即将踏上霜野,

"疲马飞蓬间":瘦马将穿行在野蓬之间。

# 蓬间:草行。

"凭轩一双泪":我倚靠着栏杆,满目清然,

# 凭轩:凭靠车辕。

"奉坠绿衣前":能否凭借着风,把我两行热泪奉送到你的面前。

# 绿衣:唐代官制,七品以上着绿服。时皇甫湜为侍御史。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洛阳城外别皇甫湜》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开篇以风烟弥漫的景色,勾勒出送别时的凄凉画面;随后用枯木在寒风中颤抖、晚霞染上暗紫的细节,加深了寒意与孤寂感;继而通过疲惫的老马顶着风霜独行,旷野上枯草飞旋的意象,凸显旅途艰难;结尾处诗人与友人倚窗落泪的场景,将离别的哀伤与对友情的眷恋推向顶点。全诗用词凝练,画面苍凉,将送别的不舍与漂泊的孤苦层层递进,读来令人感同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著名诗人,“诗鬼”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仕途偃蹇,仅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不应进士科考试。世称李昌谷、李长吉。后世称李贺为“诗鬼”,其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李贺的诗长于乐府,多表现人生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诗境,在中唐时代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代表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秦王饮酒》等。有《昌谷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洛阳城外别皇甫湜》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创作于元和四年(809年)冬。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送别诗。作于元和四年(809)。此诗通过描绘洛阳城外萧瑟的冬景与孤身远行的疲惫意象,抒发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凄楚之情,同时暗含怀才不遇的悲愤与对知遇之恩的感激。

2. 分段赏析

首联“洛阳吹别风,龙门起断烟。”以洛阳城外的“别风”与龙门的“断烟”开篇,既是实写冬日暮色中的风烟之景,又暗含离别的象征意义。风烟似被离情撕裂(“断烟”),形成天地间的苍茫阻隔,暗示友情被迫中断的无奈。颔联“冬树束生涩,晚紫凝华天。”冬日的枯枝如束,在寒风中僵硬颤抖(“生涩”);暮色中的紫霞凝固天际,为灰白天色增添压抑感。以“冬树”的萧瑟象征诗人科举受阻、仕途无望的困境,而“晚紫”的凄美则暗含对时光流逝的焦虑。此联将自然之寒与心境之冷交织,强化了离别的孤寂氛围。颈联“单身野霜上,疲马飞蓬间。”“飞蓬”既点明时令(秋冬),又暗喻漂泊无依的命运;“疲马”则呼应李贺常年奔波、病弱的身躯,映射出中唐寒士的普遍困境。此联诗人为想象别后独行于霜野,老马疲惫,与飞旋的蓬草为伴。以孤寂意象预言前路艰辛,情感从离别之痛转向身世之悲。尾联“凭轩一双泪,奉坠绿衣前。”诗人倚窗落泪,泪水“奉献”于友人官服(“绿衣”)前。“奉堕”二字凝练深沉,既含对皇甫湜知遇之恩的感激,又暗藏无力回报的愧疚,更交织着对自身命运的绝望。结句收束全篇,将个人离愁升华为对时代不公的控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以人之离别,而风亦为“别风”,以交际断隔,而烟亦为“断烟”。黯然神伤,不觉景因情异矣(首二句下)。冬树枯落,枝干森森如束,风绕其间,另作生涩之态。此句承上“别风”而言。晚烟凝映,远天另作紫色,王子安所谓“烟光凝而暮山紫”也。此句承上“断烟”而言(“冬树”二句下)。豫言别后途中苦况,以起下文泪堕之意。小传言氏吉独骑往还京、洛,读“单身”、“疲马”之句,宛然如见(“单身”二句下)。

清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

# 提时为陆浑尉,贺访之,当此别去。陆浑属洛阳,即今嵩县。有龙门山,东抵天津。

清姚文燮《昌谷集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贺《申胡子觱篥歌》

下一篇:唐·白居易《李夫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