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家住横塘":我的家住在横塘大堤,
# 横塘:地名,靠近大堤。一说横塘是指建业淮水(今南京秦淮河)南岸的一个堤塘。,妾:古时女子的谦称。
"红纱满桂香":红纱衣衫散发桂花香。
# 红纱:红纱衣。
"青云教绾头上髻":青云发髻在头上扎起,
# 髻:发髻。,绾:把头发盘绕起来打成结。,青云:喻黑发,髻如青云。
"明月与作耳边珰":明月耳饰在两边挂上。
# 珰:耳饰。穿耳施珠为珰,即今之耳环。,明月:即“明月之珠”的省称。
"莲风起":莲风轻轻吹来,
# 莲风:此指春风。
"江畔春":江畔一派春光。
"大堤上":我站在大堤之上,
"留北人":挽留一心北去的情郎。
# 北人:意欲北归之人,指诗中少女的情人。
"郎食鲤鱼尾":郎君啊,你我同食鲤鱼尾,
# 鲤鱼尾:美味,喻指幸福欢乐的生活。
"妾食猩猩唇":同食猩猩唇。
# 猩猩唇:美味,喻指幸福欢乐的生活。《吕氏春秋》“肉之美者,猩猩之唇。”
"莫指襄阳道":不要思乡远想襄阳道,
# 襄阳道:北归水道必经之路。
"绿浦归帆少":江面的归帆很少很少。
# 绿浦:这里指水上。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区。
"今日菖蒲花":今日恰似菖蒲开花,
# 菖蒲:植物名。多年生水生草本,有香气。叶狭长,似剑形。肉穗花序圆柱形,生在茎端,初夏开花,淡黄色。全草为提取芳香油、淀粉和纤维的原料。根茎亦可入药。民间在端午节常用来和艾叶扎束,挂在门前。
"明朝枫树老":明朝枫树易老红颜易凋。
# 枫树老:枫树变老,形状丑怪。这里表示年老时期。
中唐著名诗人,“诗鬼”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仕途偃蹇,仅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不应进士科考试。世称李昌谷、李长吉。后世称李贺为“诗鬼”,其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李贺的诗长于乐府,多表现人生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诗境,在中唐时代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代表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秦王饮酒》等。有《昌谷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杂言古诗,也是一首恋情诗。此诗以江畔女儿款款相劝的温婉笔触,通过女子含蓄留客的姿态,既吟咏了缠绵悱恻的恋情,又细腻勾勒出曼妙身影与柔媚神态。诗中女子执手相看、欲语还休的婉转情致,既承载着对甜蜜爱侣的眷恋,又将作者对生命热情的赞颂与人生况味的体悟,巧妙编织进女儿家含蓄的心事里。
2. 写作手法
正衬:“青云教绾头上髻,明月与作耳边珰”,“青云”状发髻之美,“明月”言耳珰之华丽。以青云、明月这些美好、珍贵之物,衬托出女子的美丽与高贵,从侧面展现出女子的出众姿容,使女子形象更加鲜明动人。比喻:“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诗人以“菖蒲花”比喻女子青春美好,菖蒲花在春天开放,花期短暂,恰似女子的青春易逝。“枫树老”则喻指女子容颜衰老。通过这一比喻,生动形象地传达出女子对青春短暂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惋惜,借此劝情人珍惜相聚时光,不要轻易离别。
3. 分段赏析
开篇两句点明女子居所,横塘与大堤实为互指的水乡意象。红纱窗内桂香浮动,既写闺阁雅致,又暗含商埠特有的香气氤氲。诗中“大堤”“横塘”的交错使用,恰似水墨画中的虚实相生技法,将具体地理坐标升华为江南烟雨的象征符号。“青云髻”与“明月珰”的妆扮描写,借鉴汉乐府的衬托手法。发髻高耸如云,耳珰明澈似月,在视觉上形成强烈的美感冲击,既凸显女子出众姿容,又暗示其作为商贾之女特有的华贵气质。“莲风起”四句勾勒出相遇场景:春日莲叶摇曳之际,北方商人驻足大堤,被闺房桂香吸引,最终步入红纱帐暖的温柔乡。莲花的意象既呼应江南水乡特色,又暗含情窦初开的纯洁寓意。“郎食”两句以饮食写情事,猩唇鲤尾的珍馐美味,既是商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两情相悦的隐喻表达。这种将日常饮食转化为情感载体的手法,延续了南朝乐府的市井趣味。末段“莫指襄阳道”的劝诫,将自然物象与人生哲理巧妙融合。菖蒲花期的短暂喻指青春易逝,行舟不返象征缘分无常,花树凋零暗示红颜白发。女主人公以流水落花皆成无常之叹,在商船往来的繁华图景里,道出所有欢愉终将湮灭的生命真相。
4. 作品点评
李贺此作一改往日“风樯阵马”的奇幻瑰丽特质,转而效仿汉魏乐府的质朴文风。全篇以秦淮河畔商贾之女的情感独白展开,通过吴侬软语般的倾诉,展现其炽烈真挚的情爱世界。诗中既有“隔江犹唱后庭花”的都市风情,又暗含“同心而离居”的惆怅情愫,在缠绵悱恻间流露着聚少离多的相思之痛,深得南朝乐府的婉约精髓。笔端流转着“清水出芙蓉”的丽句清辞,既承继了《古诗十九首》的天然风致,又融合了六朝歌行体的精妙韵律,在绮靡与清雅间自成格调。
# 新颖可爱(“青云教绾”二句下)。真乐府音节。媚之也(“郎食”二句下)。劝之也(“莫指”二句下)。警之也(“今日”二句下)。“鲤鱼”之下只是留之之意,故种之、媚之、劝之、繁之。结二句言景物之速,当及时行乐,故曰警之。
清黎简《李长吉集》
# 此怀楚游之友,而寄此以讽之也。楚姬妖丽,其居与饰俱极华美。菡萏风薰,倍加留恋。鲤尾猩唇,极味之珍美也。……故北人南游,每多流连忘返,不觉春秋云迈,日夕暗移。菖蒲生于百草之先,忽忽枫寒叶落,即谓佳人难觏,亦知芳色易凋耶!
清姚文燮《昌谷集注》
# 莫指襄阳道,而兴远去之思。盖一去不能即来,不见绿浦之中,归帆之少可验耶?况日月如驰,盛年难驻,朝暮之间,而红颜已更矣。深宫当及时行乐之意。菖蒲花不易开,开则人以为祥,故《乌夜啼》古曲云:“菖蒲花,可怜闻名不曾识”是也。枫树之老者,礌砢多节,以喻老丑之状(末四句下)。
清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
上一篇:唐·马戴《客行》
下一篇:唐·王勃《杂曲歌辞·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