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ī
mèng

朝代:唐作者:李贺浏览量:4
cháng
ān
fēng
shū
mèng
chāng
zhōng
táng
xiào
xiǎo
zāi
jiàn
jiā
mén
hòu
zhòng
wàng
bǎo
láo
láo
cùn
xīn
dēng
huā
zhào

译文

长安午夜后,风疾雨骤,我这远离故土的书生呀,梦里回到故乡昌谷。母亲呀,你抚摸着我的脸,老泪模糊,却欢欣鼓舞,小弟呀,你忙着沿河畔采绿竹,是为了犒赏我吧。家门厚重的情意呀,都希望我在长安能饱饥腹。而梦醒时分,我忧伤的一寸心啊,黯淡的灯光照着我双眼,含泪正如鱼珠。

逐句剖析

"长安风雨夜":长安午夜后,风疾雨骤,

"书客梦昌谷":我这远离故土的书生呀,梦里回到故乡昌谷。

# 昌谷:诗人家乡,在今天的河南省宜阳县。,书客:作者自称。

"怡怡中堂笑":母亲呀,你抚摸着我的脸,老泪模糊,却欢欣鼓舞,

# 中堂笑:指在母亲前欢笑。

"小弟栽涧菉":小弟呀,你忙着沿河畔采绿竹,是为了犒赏我吧。

# 菉:同“禄”。,栽:采集。

"家门厚重意":家门厚重的情意呀,

"望我饱饥腹":都希望我在长安能饱饥腹。

"劳劳一寸心":而梦醒时分,我忧伤的一寸心啊,

"灯花照鱼目":黯淡的灯光照着我双眼,含泪正如鱼珠。

# 鱼目:鱼眼有珠,比喻含泪之目。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题归梦》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以客居长安的游子夜梦归乡为叙事主线,通过“现实—梦境—现实”的章法展开,以虚实交织的笔法抒写羁旅愁思与人生困顿。开篇“长安风雨夜”实写漂泊孤寒,颔联虚写梦中与家人团聚的温情场景,形成冷暖反差;后四句转回现实,直言家族厚望与自身窘迫的矛盾,尾联“灯花照鱼目”以白描手法刻画孤灯垂泪的凄清画面,以景结情。全诗语言平实质朴,情感真挚深沉,突破李贺惯常的奇崛风格,以乐景衬哀情、虚实相生的手法凸显寒士生存焦虑,在短小篇幅中展现其诗歌风格的多元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著名诗人,“诗鬼”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仕途偃蹇,仅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不应进士科考试。世称李昌谷、李长吉。后世称李贺为“诗鬼”,其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李贺的诗长于乐府,多表现人生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诗境,在中唐时代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代表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秦王饮酒》等。有《昌谷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怡怡中堂笑,小弟栽涧菉”的梦中欢聚场景是虚写,“长安风雨夜”“灯花照鱼目”的现实孤寒是实写,虚实结合强化了故乡温情与客居凄凉的对比。反衬:以乐景衬哀情,梦中“怡怡中堂笑”的乐景与醒后“劳劳一寸心”的哀情形成反差,深化了诗人的悲伤与忧愁。

2. 分段赏析

“长安风雨夜,书客梦昌谷”以“风雨夜”起笔,实写客居长安的萧瑟环境,“梦昌谷”虚引故乡场景,现实孤寂与梦中归思交织,奠定全诗哀乐相生的基调。“书客”自谓,暗含寒士漂泊的落寞,为后文家族期许与自身困顿的落差埋下伏笔。“怡怡中堂笑,小弟栽涧菉”虚写梦中归乡乐景:“中堂笑”以母亲慈颜勾勒家庭温情,“栽涧菉”借小弟劳作展现田园安宁。笔触简淡却鲜活,以白描手法反衬现实凄凉,梦中愈暖,醒后愈悲,强化“以乐衬哀”的情感张力。“家门厚重意,望我饱饥腹”由虚转实,直述家族厚望与自身窘境的矛盾。“厚重意”与“饱饥腹”形成刺目对比,既流露未能光耀门楣的愧怍,亦暗含生存艰辛的无奈,将寒士的生存焦虑与伦理压力凝于十字之中。“劳劳一寸心,灯花照鱼目”以“灯花”实景收束,暗夜独坐的孤影与“鱼目”含泪的意象相映,不言悲而悲自深。“劳劳”叠字加重忧思绵长,末句以景结情,灯火明灭间,现实冷寂与梦中余温戛然而止,余韵低回不尽。

3. 作品点评

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记述夜梦归乡的情景,通过风雨夜灯与梦中欢聚的对比,流露出深切的思乡之情。诗中"怡怡中堂笑,小弟栽涧菉"等句,用家常细节展现亲情温暖,与醒后的孤寂形成反差。全篇结构自然,情感真挚,体现了李贺诗歌中少见的质朴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韦应物《酬柳郎中春日归扬州南郭见别之作》

下一篇:唐·马戴《边将》

猜你喜欢